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形制研究∗

2015-11-25 05:24郑玮锋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三坊七巷园林建筑

郑玮锋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生态文化

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形制研究∗

郑玮锋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在传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明显地融入了福州本土的民俗、信仰等文化要素,也因应了福州本土的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福州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形制。除了福州本土文化,因福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近代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也留下了西式园林建筑元素的痕迹,构成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地域性特点的另一面。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与文献调查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揭示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语汇的结构脉络及构成要素,为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形制,福州

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兴造过程肇自唐末,兴在两宋,盛于清代,绵至民国。三坊七巷私家园林位于福州城市中心区,一直保存至今,有一定规模,能代表福州古代城市私家园林兴造特色。

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以其特色的清水木构架加之粉墙黛瓦的建筑色彩和材料质感效果以及马鞍形封火山墙,富含福州民间传统风俗信仰要素。至近代,三坊七巷园林建筑还受到西式建筑文化的影响。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在理念上体现出福州传统的 “其俗俭啬” “喜讼好巫”之风,善于在小空间中做体宜的建筑。

通过对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的研究,可以揭示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语汇特征,厘清福州传统园林建筑的传承路径,进而为福州三坊七巷园林建筑空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为福州当代山水城市的园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提供历史借鉴。

1 建筑类型

1.1 厅堂

花厅是第宅园林厅堂建筑中最主要的一种。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厅堂建筑基本为花厅。花厅在狭义上指花厅建筑,在广义上可指代含花厅建筑及其他园林要素在内的整个第宅园林。福州方言所说花厅即是对其广义上的理解,由此亦可见花厅在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园冶》对园林中的 “堂”做如是解释: “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1]”三坊七巷第宅园林花厅、堂的位置经营也注重当正、向阳和高显,但与 “宅”的厅、堂对比,“园”中的厅、堂建筑在轴线位置选取上相对弱化,除考虑向阳和高显外,更多地是考虑在宅园整体框架下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关系,厅、堂空间较为开敞。

1.2 楼阁

从教化流转的层面看, “宅”的建造重在建立“人作”的礼制秩序;“园”的兴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形而下重在模仿自然之 “天成”,形而上重在 “情怀”之抒发。在三坊七巷第宅园林,这种 “情怀”常体现为 “通仙情怀”,在宅园的楼、阁兴造中有所体现。

乌山又名道山,紧接三坊七巷。北宋福州知州曾巩 (1019—1083)作 《道山亭记》,记述了时任福州太守程师孟建道山亭以及对福州古城架构的认知:“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 ‘道山之亭’。”宛若仙境的城市自然景观,追求仙境的精神动力,吸引了三坊七巷的士大夫阶层在第宅园林内广建楼、阁,登高望远,通仙抒怀。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中的楼、阁,是园主人修身养性、以文会友、读书、藏书之处,满足士大夫 “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需求。面向戏台的观戏楼是娱神、娱宾之处。“仙人好楼居”,园中楼、阁还是体验、感悟通仙情怀的最佳去处。因此,园中造楼、阁成为三坊七巷第宅园林较普遍的现象。

清道光十二年 (1832年),梁章钜构筑三坊七巷小黄楼 “东园”,共置12景。其中百一峰阁、小沧浪亭为园中2处观景制高点。据梁章钜 《楹联丛话》卷十二记载: “百一峰阁,为园中最高处,余所手建,并题联云:‘平地起楼台,恰双塔雄标,三山秀拱;披襟坐霄汉,看中天霞起,大海澜回’。[2]”百一峰阁已圮,而小沧浪亭今尤雄踞小黄楼 “东园”假山之巅,逆推至古福州城,于小沧浪亭上亦恰可因借古代福州城之三山、两塔,以至于远观海景。

三坊七巷小黄楼,位于 “西花厅”中间,2层,南北向较开敞通透,南向面向园中 “知鱼乐处”景点。水榭戏台的观戏楼 (福州当地统称 “花厅”),是宅园中的1座重檐。

歇山2层楼阁。古时,男宾在底层品茶、观戏,女眷在二层观戏。戏楼卷棚有 “太白醉酒” “仙女飞天”等题材的雕刻,体现主人通仙情怀。

鼎盛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三坊七巷宅园,园主人于园中营造的楼阁,一类是传统中式的,一类是近代洋式的,还有一类是受洋式建筑影响的中式楼阁。

1.3 亭

《释名》对 “亭”做如是注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3]”亭在园林既是静观园景及园外景的停集点,又是园林的景观点。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尺度普遍小巧而开敞,因亭的尺度较其他宅园建筑小,具有较大的布置灵活性。因此,亭是园主人颇为重视经营的景观和观景建筑元素,亭被园主人赋予了多重角色,是第宅园林中的 “活跃元”,除有观景、休息、景观功能外,还是处理小尺度第宅园林的重要视觉景观枢纽。

建亭于假山高处,亭、阁并用,于小空间内满足游园休憩、登高望远、通仙达境的需求,是三坊七巷第宅园林较为多见的亭之布局方式。

三坊七巷宅园亭的样式较为丰富,其平面形式有方形、六角形、五边形,层数有单层、二层,形态有半边亭、独立亭,亭的位置有地面上、假山上、园中、园边角,亭的组合方式有与墙组合、与廊组合。半边亭在三坊七巷宅园中最为多见,因为半边亭可以很好地解决在三坊七巷小空间宅园中营造具有足够尺度感的亭的问题。三坊七巷宅园中的半边亭有方亭和角亭2种形式。此外,三坊七巷宅园中也有少数因地置宜设置的独立整亭。

1.4 廊

《园冶》对 “廊”做如下注释:“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1]” “庑”即位于厅堂前之卷棚。廊与庑虽不同,但廊与庑在空间上却紧密相连,所谓 “庑出一步”。福州当地工匠也将厅堂前的卷棚空间称为游廊。在三坊七巷第宅园林,游廊沿折线方向延伸即回廊,沿两端或一端直线方向延伸可直达宅园园门,再经庭园过渡或直角转折入主园。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廊的形式有位于厅堂前的游廊 (庑)、围绕厅堂前庭的回廊、围绕宅园贴园墙而设的游廊、园中游廊等。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廊,受地形限制,多数做不到 “宜长”。用以弥补这一缺陷的手段有贴墙设单廊或复廊、廊洞复合、廊亭复合、视线遮挡和引导等。

1.5 榭

《说文·木部》: “榭,台有屋也。从木,射声。”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房屋。现今园林中的“榭”,其基本功能有游观、休憩等。

建于水上之榭即水榭,可上溯至汉代的 “水上云台”建筑,其使用性质有 “一池三山”的仙境象征,还与 “水戏”“祭祀”“娱乐”等活动有关。三坊七巷衣锦坊第宅园林的 “水榭戏台”,其潜在背景与上述分析不无关联,是戏台建筑文化传承的隐性基因。 《园冶·屋宇》 <释名>云: “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1]。”

宋明以后,“榭”的功能逐渐融入园林景观及休憩功能,是戏台建筑文化传承的显性基因。

三坊七巷 “水榭戏台”座南朝北,与 “宅”的主屋座北朝南相对。 “戏台”与 “主屋”间的礼制秩序显而易见,显现出戏台具有的 “祭祀”、 “娱乐”功能。水上建戏台,与 “雪洞” “亭” “假山”相互呼应,反映出的园林组景手法显而易见,同时也寄托了园主的通仙情怀。因此,三坊七巷 “水榭戏台”所见文化表象是多元融糅的。

2 建筑布局

2.1 园林建筑布局的 “因”“借”“体”“宜”

《园冶·兴造论》:“园林巧于 ‘因’ ‘借’,精在 ‘体’ ‘宜’……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 ‘精而合宜’者也。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 ‘巧而得体’ 者也。[1]”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园林建筑布局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范式,但 “无格”却有 “法”可循。这个 ‘法’就是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是园林布局中最要紧的,从 ‘因’出发,达到 ‘宜’的结果”[4]。

2.2 建筑布局的画境追求

追求画境般的致朴致真、尽善尽美,是中国园林的终极标准。致朴致真的境界为道家思想所崇尚,尽善尽美的境界为儒家思想所推崇。从建筑的层面看,园林的画境追求究其源是儒、道思想在园林建筑布局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画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画筌》中说: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4]。”园林建筑布局不仅注重建筑实体的经营,而且注重建筑外部空间,即 “没有屋顶的建筑”的经营,“虚”与 “实”嵌构成统一整体。

中国画讲究命意在空不在实。园林建筑布局从总体的角度,是整个园林围合空间的 “墙”;从建筑个体的角度,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互相流动渗透。建筑的 “墙”不过是内、外空间交流的媒介。

中国画讲究多点透视,时间、空间交互更迭,在动态中把握整体。园林建筑布局通过对景、借景、空间序列组织等手法达到移步易景的目的。

2.3 建筑布局手法

高、低结合,礼、趣共存。第宅园林中楼、阁的兴造,使 “宅”与 “园”的建筑布局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表1)。汉代画像石所反映的庭园建筑布局特点在中国传统私家宅园中一脉传承 (图1),这在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建筑布局中仍清晰可见 (图2)。

表1 宅、园建筑布局比较

图1 汉代画像砖中的宅园

图2 三坊七巷小黄楼整体模型 (作者拍摄)

3 建筑风格

3.1 福州本地固有风格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建筑体现福州本地固有风格的多建于明、清两代,粉墙黛瓦。花厅为硬山两坡顶,鞍形山墙,前高后低;厅堂面阔多为三间,或明三暗五;进深多为七柱;穿斗式减柱造清水木构架,用材较硕大;穿枋尾部呈曲线形向外伸出。福州本地方言称其为 “烛仔”。前后多设有卷棚顶敞轩游廊。按当地风俗,厅堂室内顶棚中后部置有“丁杠”,寓意人财两旺。室内不设天花,按当地风俗,脊槫象征家长的至尊等级,应通过视线设计从庭院至厅堂内给予适当遮挡。

3.2 受近代洋式建筑影响的变异风格

也称 “洋楼”,福州方言俗称其为 “番仔厝”。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所建,分为2类:一类是西方国家在福州直接建造;第二类为留洋海归人士所建筑,此类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福州本土建筑与洋式建筑的合璧。三坊七巷宅园此种风格建筑属第2类。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建筑受近代外来洋式建筑风格影响,中西风格结合,墙体多为清水砖墙,多用青砖,少数建筑用红砖。三顺一丁、五顺一丁或梅花丁式砌法。也有用木板做成 “雨淋板”形式的墙面。“拱券”符号常出现在这种风格的建筑中。

4 建筑详部构造

4.1 墙

三坊七巷宅园建筑的山墙形态极具地方特色,为 “曲线形马鞍墙”,形式有对称式及 “前高后低”的非对称式,使宅园建筑构图在统一中有变化。

墙体表面装修多为简洁的大面积白色,有利于反衬宅园植物以绿色为基调的多种色彩,有利于营造宅园空间的光影效果。白色山墙与宅园建筑清水木构架的木材本色共同构成和谐的色彩效果。少数墙体表面施以大面积灰色,以求变化。

与墙体的大面积简洁装修形成对比,墙顶则注重细节处理,檐部施以青瓦,檐下有彩色灰塑花边纹饰,或与漏空花格装饰结合,产生虚实对比。墀头施彩色灰塑或平面彩绘。墙体彩色灰塑及平面彩绘的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历史故事、自然山水、园林建筑及象征吉祥如意的 “福” “禄”“寿”“喜”图案字样。

4.2 门窗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园门依其所处位置有3种类型。

1)宅园与坊巷之间出入口的园门。其构造型制等级低于宅门,一方面为了体现主次关系,另一方面构造简洁的宅门可以反衬园内造园要素及宅园空间的丰富。此类型园门处理的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注重其在宅园空间引导及意境塑造上的作用。空间引导的方式有对称、非对称2种,其共同的特点是以园门为起点,引导相对收束的空间流线,最终到达宅园主空间,先抑后扬,达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以丰富宅园的空间层次。

2)“宅”与 “园”之间联系的园门。其作用在于界定 “宅”与 “园”的空间,在视觉上引导、暗示从 “宅”到 “园”的空间转换。园门常与造园要素形成对景,以强化视觉引导。

宅与园 “跨院式”组合时,园门轴线与宅的主轴线垂直。第1进院落厅堂前敞轩游廊与园门轴线重合,通过敞轩游廊的线性空间营造进入宅园的引人入胜效果;第2进及以内院落也有设园门的做法,园门常与披榭、小庭院组合成灰色空间,引导入园。宅与园 “尽端式”组合时,园与宅通过院落过渡,园门位于宅的主轴线两侧,园门轴线与宅的主轴线平行,园门与回廊组合成灰色空间,引导入园。

3)宅园内部空间彼此转接的园门。此类园门起到宅园空间场景转换、过渡作用,形成游园线路的迂回曲折。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园门的形式较单一而且简洁,与福州本土的 “俭啬”之俗相契合。

在园林景观处理中,利用门洞做 “框景”的手法较为常见,但三坊七巷第宅园林鲜见此种做法。因 “框景”做法要求园林空间有足够的景深,而三坊七巷多数第宅园林尺度较小,难以满足景深要求,故少有直接利用门洞的 “框景”做法。这也是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园门形式较单一而且简洁的原因。

三坊七巷宅园建筑极尽木门窗、木隔扇雕饰之功,这得益于通过闽北进入福州的工匠的技艺。门窗木雕主要有浮雕、透雕2种形式,题材与前述墙体灰塑及彩画相似。

三坊七巷宅园建筑木门窗、木隔扇除雕饰外,采用棂格图案的做法也较为普遍。棂格用木材断面有方形 (一般是正方形)及一边为略凹或略凸曲线的方形。三坊七巷宅园建筑采用小榫头拼接,做工精细。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建筑木窗凌格图案在形式上较为丰富,在文化层面上与宅园的其他组景要素一样,也体现出儒、道、释思想及其交互融合,有时甚至是三教合一的。

万字纹及盘长纹等体现佛教题材的图案出现较为普遍。冰裂纹、斜斗等园林中较常见的纹样在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建筑中多以六角三的形式出现,在严谨的几何图案中内含自然肌理。

福州民间习惯以瓶花象征平平安安,因此瓶花纹样在三坊七巷宅园建筑木窗凌中也较多出现,且做工精细。此外尚有直接用 “福、禄、寿、喜”等吉祥字样于木窗凌格的做法。在三坊七巷文儒之士大家宅园中,还有以动物、菊花等纹样出现于木窗凌中。

上述建筑木窗凌格图案做工精美、考究,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5 结语

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布局充分 “因” “借”周边的 “三山两塔” “沧海澜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到观景及扩大宅园空间尺度感的目的。因本土建筑文化及近代西方建筑文化的双重作用,使宅园建筑风格多元化,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本土固有的传统建筑风格,二是近代洋式建筑风格,三是受近代洋式建筑影响的本土建筑风格。其中,本土风格的传统木结构建筑门窗的木雕刻、木棂格题材主要以自然动植物、历史人物、当地民俗为主。游廊卷棚做工精美。曲线形马鞍墙之灰塑、彩画做工考究,极具地方特色。三坊七巷宅园建筑木构架不施漆画,为清水木构架。木构架构件的悬钟、一斗三升、驼峰、丁头拱雕工精美,题材以自然历史风物及当地民俗为主,充分体现清代建筑将结构装饰起来的特点。但在三坊七巷宅园,这种 “装饰”的手段没有彩画,仅用木雕。三坊七巷宅园建筑的木雕构图及技艺在某些方面不亚于江南古典园林建筑。

[1]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释.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梁章钜,等.楹联丛话(附新话)[M].白化文,李鼎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3]刘熙.释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Form of Private Gardens at“San Fang Qi Xiang”in Fuzhou

Zheng Weife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The private garden at“San Fang Qi Xiang”in Fuzhou was builtwith the tradition China Jiangnan classical garden style,which integrates obviously the cultural elements like folk custom and religion belief and also adapts to the localnaturalenvironment to form garden architecturewith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zhou.In addition to the local culture of Fuzhou,the private garden at“San Fang Qi Xiang”keeps the traces of western garden elements under the impacts ofmodern western architecture cultur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which constitutes the other side of its regional feature.The paper analyzed and revealed the structure and constituting elements of the private garden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s,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private garden at“San Fang Qi Xiang”in Fuzhou.

“San Fang Qi Xiang”,private garden,architecture form,Fuzhou

2015-02-06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JA13124)

郑玮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建筑、传统地域性建筑,E-mail:a69u@163.com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三坊七巷园林建筑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