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戏剧与中国戏剧的比较分析

2015-11-25 09:38王建敏
电影评介 2015年4期
关键词:布莱希特第三人称曲艺

王建敏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当前,人们习惯于将戏剧表演划分为三大体系:分别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代表的体验派、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表现派和以中国戏剧为代表的“古典派”。[1]而由于布莱希特的表演风格曾经受到中国戏剧的杰出大师梅兰芳的影响,所以布莱希特戏剧与中国戏剧的比较成了研究热点。[2]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系统性的对比分析两种戏剧体系的共性和差异。

一、特征对比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

我国的曲艺形式多是采用“说唱”实现故事叙述、人物塑造、思想表达、情感传送,表演中多利用演员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呈现出完美的舞台形象,留给观众美轮美奂的欣赏空间。曲艺表演地点不受舞台的局限,甚至可以不要舞台,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码头广场都可以演出,演出时其四周都是观众,其对艺人的表演素质要求极高。

而布莱希特类型的表演追求“叙事体类型的戏剧”,该类型的戏剧利用充分发挥台下观众进行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从而使戏剧的舞台成为了一个充分流动的空间,演员可直接同观众进行意识层面的交流。

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戏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体系一样,都具有“叙事”“写意”和“没有特定的舞台”的特征。

二、“跳入跳出”与“间离”

“跳入跳出”是我国戏剧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就好像第一人称可以十分简单的转换成为第三人称一样。采用“跳入跳出”使演与戏剧的内容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这又拉近了观众同演员的距离,正是这个原因,我国的戏剧给人十分自然的感觉,采用第三人称进行陈述的方式受到了广大戏剧受众的喜爱。

另外,曲艺戏剧表演十分看重“分寸”,要给受众足够的想象空间。素来,我国的曲艺表演都讲究“像不像——三分样”的理念。所有我国的戏剧演员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都是既夸张又形象,从而使观众能够对形象充分的信服和欣赏。

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要有十分高超的舞台魅力和艺术技巧,首先,表演时要在自己和角色之间,不能偏离太多,也不能进入太少。二是当观众被带入到剧情中时,演员应该十分迅速的从第一人称跳转到第三人称进行表演,尽快引起“共鸣”。

与中国戏剧不同的是,布菜希特的戏剧十分看重“控制”。[3]他十分推崇“间离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演员同角色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不能简单的将演员和角色二者合而为一,而是要求演员驾驭角色。

利用“间离”能够将观众拉入到作品中,它强调观众的“理智”,主张采用“间离”引起“共鸣”,甚至为了保证“间离”可以牺牲“共鸣”。[4]布莱希特强调“角色、演员、观众”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演员不能完全融化到角色,而是应该在演员和角色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布莱希特戏剧中的“间离效果”同我国的戏剧曲艺的“跳进跳出”是一脉相承的。

三、娱乐精神对比

世界上的戏剧往往追求“有劲儿、有份儿、有味儿”,也就是说演员表演要精气神十足,要利用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广大观众,然后再揭露矛盾、呼唤正义与良知、促人深思,这种艺术追求就是“先有意思,再有意义”。[5]

众所周知,喜剧最容易达到有意思的境界。而要到达“有意义”,“包袱”是我国的曲艺经常采用的手法,它融入到喜剧表演中,但不是喜剧表演必须的成分,而在恰当的时候开花结果,让演员抖出“包袱”,为整个戏剧提升教育意义。而且,“包袱”也对其“水土”有要求,唯有轻松活泼的题材才有好的“包袱”。

布莱希特认为戏剧就是为了让人获得娱乐,娱乐成为了戏剧的生命和存在的必要。他还认为将剧院当作出售道德的场所,戏剧的地位也不能因此得到提高。他强调戏剧应该寓教于乐,否则只是强调道德,贬低了作品的价值。

四、艺术结构对比

首先,在戏剧结构上,我国的戏剧演员除了可“跳出跳进”,随时进入角色,又随时退出角色外,除了戏剧表演,还要演出如一些“折子戏”展现出演员的唱功、舞台表演艺术、舞台把控能力等。这与布莱希特戏剧表演完全按照戏剧的情节进行很不一样,甚至按照布莱希特戏剧著名的“三一律”来判定的话,我国的戏剧是不具备任何完整性的。具体来说,我国的戏剧不追求戏剧情节的完整和连续。

第二,我国的戏剧中有许多角色,常见的如生、净、旦、丑等角,这些角色有可能会以第三者的身份在表演的时候发表简单而让人警醒的议论。而布莱希特类型的戏剧则将这个要素作为了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剧中人物都具有进行独立评论的功效。

第三,我国的戏剧演员一亮相,角色形象就固定了,戏剧的线索情节、人物的命运将向观众全部道出,没有任何悬念。所以,演员要怎么以独特的表演才是关系戏剧的核心。这就要求我国的戏剧演员不是能够十分“切合剧情的演”,而是要适度的偏离剧情的表演,布莱希特类型的戏剧对于这点有吸收和创新。

此外,虽然布莱希特类型的戏剧与我国的戏剧舞台设计十分近似,而且布景少。但我国的戏剧中大多只有一桌三椅,道具也具有十分传神的象征功能,如一扬鞭就表示在骑马,三五个士兵表示千军万马,跑个圆场代表了地点的变换等。正因为道具是象征性的,所以演员可以尽情表演,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而布莱希特则喜欢调动多种元素实现舞台表现力的丰富,诸如插解说、标语、字幕、照片、音乐等。而且在布景上,布莱希特既不算是自然主义,也不算是形式主义,主张“布景为戏剧服务”,要求通过适度的舞美设计达到对足够的暗示的效果,这一点也是同我国的戏剧不完全一致的。

结语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演艺体系与布莱希特类型的戏剧体系有十分接近的、异曲同工的魅力,布莱希特类型的戏剧形成受到了中国戏剧极大的影响。

[1]陈红旭.中国曲艺、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之比较[J].时代报告,2011(7):223.

[2]杨民.梅兰芳的苏联之行对布莱希特戏剧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2(2):152-152.

[3]徐颖果,王菲.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J].文学界,2012(3):236-237.

[4]陈世雄.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70-71.

[5]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部编.论布莱希特戏剧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244-249.

猜你喜欢
布莱希特第三人称曲艺
花园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献给母亲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It’s Your Turn, Roger! (I)
布莱希特为什么要提出“叙述体戏剧”?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