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首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證,意味著互聯網專車正式得到了官方認可。緊接著,神州專車、易到專車等也在加緊申請這一牌照。而“優步”(Uber 的中國企業),則將目標盯在全國性牌照上,一旦交通部的新規年內出臺,將在第一時間申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平臺許可。
上海市交委主任孫建平概括上海對專車的態度是:鼓勵創新,依法合規。即承認目前對專車需求的現實,必須用一種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去考慮這種新的業態,而不能一直用傳統方式去考慮。專車進入上海條件有三項,即對平臺方、車輛、司機三項進行規定。對平臺方要求,除具備企業相關資格和所在地的服務能力外,還需獲得互聯網業務資質和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平臺數據庫接入監管平臺,註冊服務器設置在中國大陸境內等。車輛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後獲取道路運輸證,司機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後獲取從業資格上崗證。這意味著私家車接入幾無障礙。
三項准入條件中,重點落在對平臺的管理上。上海模式是“政府管平臺,平臺管車輛”,而專車平臺則代表網約車輛向公眾和政府負責,這是努力在劃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這種約租車的“上海模式”,與北大教授薛兆豐和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顧大松早前接受《澳門月刊》“專車時代,我的出行誰做主”專題採訪所闡述的專車經營理念,政府監管模式不謀而合。當然也可看作這是政府廣泛聽取專家及業內人士意見,應映市場變化、需求的順乎民意之舉。
試點方案和牌照的公佈,意味著第一次有政府監管部門承認了專車的存在。之前交通運輸部曾經明確表示,鼓勵互聯網在交通領域的創新,但私家車接入互聯網約租車運營是嚴格禁止的。在出租車和專車矛盾最激烈的時候,主管部門多次走上街頭,以“私家車接入互聯網約租車運營”為由,抓點專車以平民憤。是次上海試點,把審核專車運營資質的權利下放給了平臺,規定平臺為專車和司機提供相應保障(保險、培訓等),讓專車達到近似於出租車的運營水平,就可以參與營運,有媒體形容上海此舉是“打了交通部的臉”。
但不管怎樣,這種下放無疑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同時倒逼出租車業進行改革。不然,出租車行因為拒載、繞道、拼車等惡意行為無人管理,牌照價格虛高,出租車車況、司機態度較差等因素,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就會很容易被大眾淘汰。因為公眾喜用的專車軟件可以隨時監測司機的運營,乘客也可及時地把他對司機的評價反映給軟件平臺,這一切都與司機的收入掛鉤。市場競爭迫使專車軟件對司機進行監管,也迫使它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進行監管,而司機在這種監管下,亦有很高的積極性為乘客提供最好的服務。反觀出租車監管部門,既沒有監管的動力,也沒有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專車軟件公司的監管相比,簡直雲泥之別。所以,何去何從,常年吃壟斷酒飯醉了許多年的出租車行,該是醒來的時候了。 (澳門/陳禹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