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中学艺术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也存在不足之处,对艺术课程的目标和价值片面化理解,导致中学艺术教学非艺术化。因此为了提高中学艺术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前提和基础,进行中学艺术教学改革,对艺术教育的价值进行全面认识,科学合理规划教学目标。本文就对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的中学艺术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中学艺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2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加强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关的教育部门也开始建立教研及咨询机构,制定指导中学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文件,有效提高了中学艺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教学水平,促进了中学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当然,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中学艺术教育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严重阻碍了中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中学艺术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民族文化传承下的中学艺术教学现状分析
1.对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认识不足。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是中学美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艺术课程目标与价值的确定十分重要。以往中学校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无法有效处理好美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导致人们对艺术课程目标与价值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就是只对艺术课程的外在价值加以重视,而忽略了其审美价值;其次就是对艺术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忽视其潜在的作用,如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美化人生等;再次就是随意设定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其他课程中的教学目标移植为其目标,忽视其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最后就是过于重视艺术知识技能的训练,不重视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2]。这样往往会导致中学艺术教学课程的实效性不高,缺乏艺术性和审美性。
2.违背基础艺术教育的规律。
中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以学生的审美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的方法、形式以及内容具有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就目前而言,中学美术和音乐的教学大纲,其在设置教学要求、体例以及内容等方面,往往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依据,深受专业艺术院校的影响。在内容和要求上,具有较高的难度,过于系统化和全面化,导致中学校的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阻碍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在体例上,由于艺术知识的类型不同,知识基本呈现条块分割状态,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点较为孤立,艺术缺乏完整性。此外,在对教材进行编排时,过于重视时序安排以及逻辑体系的严密性,使得教材内容单一化,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以及形式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理论讲解、知识技能的训练、被动模仿以及教学结果,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艺术的鉴赏与表现、能动创造以及教学的愉悦过程[3]。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和专业化倾向,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同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学生无法感受到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无法有效实现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
我国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由于中学艺术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艺术教学与家庭和社会的艺术教育不一致,并且与其他学科教育相脱节,导致我国中学艺术教学改革无法顺利进行,严重阻碍了中学艺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二、民族文化传承下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是传统民族文化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
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就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艺术能有效反映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能够唤起民族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因此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下,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振兴民族。
2.改革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手段。
改革是发展的前提,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确保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协调发展。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要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加以重视,从而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均衡发展。一般而言,中学艺术教学本质上就是感性与情感教学,其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求学校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确保其他学科的高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能够使学生在民族意识中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校开展艺术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平和宽阔的胸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塑造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4]。一般而言,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冲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民族文化传承理念下的中学教学改革,使艺术教育在作为面向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了民族文化,它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4.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艺术在人类日常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具有独特的社会性功能,能够对生活环境加以美化,对生活经验加以丰富,并且有利于群体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可见,艺术教学改革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下的改革与发展才能顺应人们的心理,使中学艺术教育满足人们民族个性的需求,适宜于人们的欣赏习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审美价值的提高,艺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只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推动艺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民族文化传承下的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1.立足于民族文化。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要使其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确保残疾、弱智儿童等全体学生享有接收艺术教育的权力。在进行中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保障学生的发展与生存的权力,并根据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艺术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此外,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指导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在艺术表现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予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5]。同时教师在评价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本。
3.注重艺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以往中学校在艺术教学时,将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导致学生无法从艺术教学中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因此在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习和享受艺术,不断发展自身艺术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设置中学艺术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以学生的艺术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并有效建立艺术知识技能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并享受艺术,积极参与到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体验。
4.创新教材。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学艺术教材还无法有效打破专业艺术教育教材体系的框架,在编写时主要以专业艺术教材与艺术知识体系为依据,因此必须要创新教材的编写。在对中学艺术教材进行编写时,编写者首先必须要树立主体意识,在观念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确立,明确教材的使用范围;其次树立审美意识,对于艺术教材内容和体例的编写,要将审美教育的特点加以突出,确保教材的审美价值;再次树立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对国外优秀艺术文化以及先进艺术教材建设经验加以借鉴,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在对教材内容加以选择时,对最新艺术创作精品进行及时传播和接纳[6]。最后树立民族意识,对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加以发扬,确保艺术教材具有本民族特色。
5.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对中学艺术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加以科学了解和把握,确保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相符合,同时要能够对艺术学科的特点加以有效突出。在中学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充分有效发挥出高新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优化。此外,利用科技成果促进艺术教材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并将多种媒体组合教材、多媒体教材以及声像教材与课本相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从而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思维的能力。
6.注重系统的开放性。
中学校艺术教学中,必须要有效纳入家庭和社会的艺术教育环境,使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者能够形成合力,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艺术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在编排教材、确立要求以及选择内容时,不过分重视全面系统,要能够为艺术教学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同时,要使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加强艺术课程与其的横向联系,彼此能够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另外,由于传统的艺术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单向讲授为主,进行定地点和定时间的分科教学,教学模式具有封闭性[7]。因此必须要打破这样封闭式的艺术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确保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使学生能够进行交互式和探究性的学习。我国中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艺术实践成果与教学理论,不断加强国际艺术教育的交流。
7.改革艺术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性。
中学艺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活动性,因此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学科的实践性以及艺术生活化,不能使其学术化以及理论化。同时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知识,并能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审美愉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做到“从乐中学”、“从做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的中学艺术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认识不足、违背基础艺术教育的规律等,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学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依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艺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创新教材、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旸.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教育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2(07).
[2]博雅杰,张海彬,尹爱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中学音乐师资现状及反思[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孙国军.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新疆本土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民族艺术研究,2012(05).
[4]付菠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外国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5]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
[6]王吟.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9).
[7]管建华.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