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中人类行为的导向作用

2015-11-24 02:58:28骆梁笑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街景小城镇

摘 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街道空间增多,但人们却较难感受到在街道行走时的趣味横生,更多的是走马观花,甚至是“困难”的行走。基于该现状,本文以改造陕西眉县金渠镇河营路为例,针对人类行为活动及需求,探究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的营造策略。结果表明小城镇街道景观营造应从人出发,探索其行为、需求,思考人类对空间需要并服务于人,最后产生何种感受。

关键词:人的行为;人的需求;小城镇;街景

人既是环境的创造者,又是创造物。环境是行为的潜在因素,只有在适当的行为配合下,才能产生影响。环境会对行为起限制作用,对另一些行为起促进作用,同时行为也反作用于环境。本文以陕西省眉县金渠镇河营路的街道景观改造为例,重点讲述街道景观中人的行为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一、人的行为与需求

1.1 行为

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人的行为分三类:必要性活动,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人的日常事务属这一类型。自发性活动,与物质规划条件联系紧密,大部分户外的娱乐消遣属这一范畴。社会性活动,公共空间中有赖与他人参加的活动,通常由前两类活动发展而来。

1.2 空间需求

根据不同人群活动,人的需求分以下方面:领域性:指个人或一部分人专有控制的空间;私密性:人满足遮风蔽雨后会希求独立空间;自主性:人是空间中的主体,因此有选择、支配空间的权利和自由;人情味:人的出行活动是多样的,需达到舒适宜人,应有相对应的空间类型,尤其是角落与边缘空间的处理。休闲性:适合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各种场所。

人的行为在塑造空间的同时,心理也在寻求适合自己的环境,行为也趋向于设置在最能满足它要求的空间环境中,这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空间。

二、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中人的行为分类

依据通行空间和人的心理需求,人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活动可归为以下:

交通通行:属必要性活动,是街道空间中最基本的人类活动;停留休息:属自发性活动,随机性大,空间环境对其影响比较大;观赏散步:属自发性活动,步行空间的安全程度、景观质量和环境设施对人的心理影响非常大;游览购物:属自发性活动,这是一种带目的性的游览行为,好的环境质量其具有邀请性;

交谈交往:属社会性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在街道空间中的发生是偶然性的,受环境影响非常大。

集会娱乐:属社会性活动,是人的聚集性活动,对于空间的尺度和质量都有要求;餐饮及其他:属社会性活动,对环境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小概率事件。常常伴随休息和交往活动而产生,人们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陕西省眉县金渠镇河营路街景改造初级探索

3.1 现状特色及存在问题

基地位于陕西宝鸡眉县金渠镇,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被农田、果园包围,形成很好的乡村景观;农业带动整片的经济;该路段为通往红河谷的必经之路为观光者带来很好的景观印象;基地地势北低南高,形成有趣的线性景观道路空间;“关中八镇”之一,有运动强镇的荣誉。

其存在以下问题:用地性质:基地用地性质丰富,以商业用地为主带动街道活力。用地无明确区分;商铺分布混乱,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商贩聚集,影响秩序。整个街道缺少公共活动空间。政府用地缺少地方特色;道路交通:基地为主要生活性道路,承载主要交通功能,展现镇区特色面貌。通行方式复杂,功能不明确,道路结构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沿街建筑:沿街建筑多为两三层的商住混合;广告牌没有一个系统化的限定;节点空间:节点不突出,风格不明显;缺少居民集散、游憩场地;商品展示空间侵占居民室外景观空间;绿化种植:道路绿地系统不健全,道路绿化不足。植物配植层次单一,局部搭配不合理、视觉景观不佳;服务设施:该路段作为城镇居民行走、驾驶、交谈、散步等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环境,街道两侧公共设施极为少见,且分散,缺乏系列化设计,整体性较差。道路全程一个公交车停靠点,由于位置问题,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使用。道路服务设施不足,景观小品严重缺乏且缺少地方特色。

3.2 改造方式与措施

通过分析,采取以下措施:用地功能:按各用地使用情况将人的活动空间在地块中简单区分,统一街道区域的风格。交通安全: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区分,各行其道;道路两旁设置停车位。沿街立面:吸收当地的文化,统一建筑立面风格;指示标识等与建筑立面等細节相配合。节点改造:探究区各类型人的行为习惯、生活结构及作息时间等因素,设置节点空间在人们最需要的位置。用实用、美观的节点空间点缀线性道路景观空间。注意景观空间的尺度感、层次感。绿化种植:乡土植物装饰街道景观空间,成为区域景观特色。形成视觉观感完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加强后期维护,创造优美的植物空间。服务设施:遵循交通设施相关要求设置统一风格的服务设施,提高道路景观的美感及可识别性。

结语

小城镇道路景观的功能概括为:提升交通舒适性;塑造城镇空间环境;构筑视觉环境;体现区域人文氛围;建立生态型绿化系统;拉动道路沿线的经济增长。本文就何营路为蓝本,对小城镇街景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小城镇道路景观的特色及设计的理论方法;同时,对何营路的基本概况有了简单的认识。后期应结合该片区的历史、民俗民情、地方特色和自然环境,将道路看作建筑、环境、人等景观要素构成的综合体,进行景观环境的合理建设。

参考文献:

[1]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倪文和.《人·行为·环境》[D].江西:2009.

[4] 刘华.《当代关中小城镇商业街道景观研究》[D].陕西:西安美术学院,2012.

[5] 熊灿.《基于行为模式的城市户外休闲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

作者简介:骆梁笑(1990—),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学生,硕士在读,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

猜你喜欢
街景小城镇
炫彩街景看过来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46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4
街景
“咔嚓”,定格的街景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当代贵州(2017年50期)2017-12-19 06:27:21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当代贵州(2017年50期)2017-12-19 06:22:04
城市街景
3D街景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