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仙,高月娥,黄必志,张继才,杨国荣,刘建勇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12)
营养与饲料
甘蔗稍青贮对不同性别云南黄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李乔仙,高月娥,黄必志,张继才,杨国荣,刘建勇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12)
以探索甘蔗稍青贮育肥不同性别云南黄牛的产肉性能为目的,选择10头云南黄牛,其中公牛5头,平均月龄37.60±6.84,母牛5头,平均月龄39.80±6.00;采用甘蔗稍青贮进行9个月持续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公牛组和母牛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7 kg和0.79 kg,屠宰率分别为63.20%和61.70%,但公、母牛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牛肉的外观评定结果表明,两组牛的高档肉块等级都达到A2~A3级,肉色4级,脂肪色2级。说明在同一饲养条件下,甘蔗稍加精料育肥云南黄牛效果好,公、母牛生长速度一致。
甘蔗稍青贮;性别;云南黄牛;产肉性能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甘蔗的主要国家之一,甘蔗的分布区域广、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甘蔗稍是甘蔗砍收后剩余的产物,约占甘蔗全株的20%,其含糖量高、纤维鲜嫩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利用甘蔗稍青贮养牛,可解决肉牛养殖冬春粗饲料短缺的问题,又可提高蔗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丰富,按照地理分布分为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3大类型,目前的利用方式为肉役兼用和专门肉用,很多试验表明我国地方黄牛具有很好的肉用性能,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品种基础。云南黄牛属于南方黄牛类型,主要包括昭通黄牛、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3个地方类群,是云南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牛种,也是进行杂交改良,发展肉牛生产的重要品种。具有耐粗饲、性能好、抗病力强、母性好、生活能力强、利用年限长、性情温顺和性成熟较早的优良特性,但缺点是体型偏小,躯体较窄,生长发育缓慢,成年体重较小[1-2]。本研究利用甘蔗稍青贮对云南不同性别德宏黄牛进行育肥试验,旨在科学评定云南地方黄牛的产肉性能,为生产优质云南黄牛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1试验地点
育肥试验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的德宏州傣佳肉牛养殖公司养殖场进行。育肥好的牛在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中试车间屠宰测定。
1.2试验动物
试验用云南德宏黄牛10头,其中公牛5头,平均月龄37.60±6.84,母牛5头,平均月龄39.80±6.00。
1.3饲料
精饲料:昆明云澳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肉牛精料补充料。具体配方:玉米55%,豆粕8%,棉粕6%,菜粕10%,酵母蛋白10%,酒糟粉6%,添加剂预混料5%。
甘蔗稍青贮:在当地收购的新鲜甘蔗稍,采用青贮铡草机铡短,长度2~3 cm,装入青贮窖中压实并用双层黑白复合膜密封60 d后,根据青贮质量评定标准,外观评定蔗稍青贮达到优级标准。
稻草:收购当地农户无霉变干稻草,饲喂前铡短成2~3 cm长度。
甘蔗稍青贮常规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甘蔗稍青贮常规养分%
1.4试验设计与试牛饲养管理
试验牛在同一幢牛舍采取舍饲模式饲养,试验前对整个牛舍、牛栏、食槽、饮水桶等均用强力消毒灵消毒。试验期共28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270 d,正试期分3个阶段,第1阶段60 d、第2阶段120 d和第3阶段90 d。预试期第1天,试验牛空腹称重,用百虫克星和螨净对牛体内及体表的寄生虫驱除处理,然后栓系饲养,单槽饲喂,自由饮水。将甘蔗稍青贮和肉牛精料制成全混合料,每天分早、晚两次定时饲喂,喂量逐日增加,使牛只适应10 d后进入正试期。试验期间,观察供试牛的采食情况,育肥期每阶段结束称量体重1次,体重称量在称重当天早晨空腹进行。预试期最后一天早晨空腹称重为试验始重,各阶段试验结束次日早晨空腹称重为阶段末重,计算平均体重和日增重,进行增重比较。试验期牛只日粮饲喂情况见表2。
表2 试验设计及日粮组成
1.5屠宰性能测定
经过3个阶段的育肥后,对10头试验牛进行屠宰,宰前活重为屠宰前禁食禁水24 h后的体重。依据农业部制定的肉牛屠宰方案进行。屠宰流程:禁食24 h→称重→放血屠宰→剥皮、去头蹄→去内脏→称胴体重→在0~4℃条件下吊挂10 d(成熟)→分割测定。屠宰分割及等级评定参照DB53/T447.11—2012和NY/T676—2010标准进行。屠宰测定指标为肉色、脂肪色、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
肉色评定:在660Lx白炽灯照明条件下对肉色进行评定,按颜色深浅分为8个等级,其中肉色为4、5两级最好;
脂肪色评定:脂肪色等级分为8级,其中1、2级最好;
胴体重=去头、蹄、剥皮、去除内脏后的重量;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净肉率=净肉重/宰前活重×100%;肉骨比=净肉重/骨重。
1.6统计分析
各项测定值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1增重与日增重
通过280 d三个阶段的饲养试验,每个阶段试验牛体重均有增加,但3个阶段两组试验牛间体重和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第1阶段两组试验牛平均体重和日增重差异不大;第2阶段母牛组的平均体重和日增重比公牛组分别提高了11.40%和42.86%;第3阶段增重缓慢,两组日增重相同。对比育肥初始体重,公牛组总增重180.20 kg,平均日增重0.67 kg;母牛组总增重214.33 kg,比公牛组提高18.94%,平均日增重0.79 kg,比公牛组提高17.91%。见表3。
表3 试验期增重情况 kg
2.2屠宰性能
育肥试验结束后,对两组试验牛全部进行屠宰测定。由表4可知,宰前公牛组活重413.54 kg,母牛组433.00 kg;公牛组的骨重和脂肪重均低于母牛组;公牛组屠宰率63.20%,净肉率57.50%,母牛组屠宰率61.70%,净肉率55.07%,公牛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比母牛组增加2.43个百分点和4.41个百分点,肉骨比高于母牛组20.83%。
表4 屠宰测定牛胴体性状 kg
由表5可知,胴体分割结果表明,分割肉块总重公牛组132.58 kg,占胴体重的50.68%,母牛组126.18 kg,占胴体重的47.18%;高档肉块(牛柳+西冷+眼肉)公牛组25.43 kg,占胴体重的9.72%,母牛组22.45 kg,占胴体重的8.39%,公牛组高于母牛组2.98%。驼峰肉重量公牛组1.97 kg,占胴体重的0.75%,母牛组2.66 kg,占胴体重的0.99%,母牛组驼峰肉比公牛组高出35.02%。对牛肉外观评定结果表明,两组牛的高档肉块等级都达到A2~A3级,肉色4级,脂肪色2级。
表5 屠宰肉块重量kg
1)甘蔗稍含糖量高,适口性非常好,是家畜极好的粗饲料,其所含成分绝大部分可被动物吸收利用[3],利用甘蔗稍青贮饲养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4-7]。云南黄牛是地方良种黄牛,大部分为役肉兼用牛,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粗放,牛群营养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优良特性和产肉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本研究利用甘蔗稍结合精料强度育肥云南黄牛后其生产性能和产肉能力得到很好发挥。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第1、2阶段两组试验牛体重和日增重效果都较好。因育肥牛日增重速度随育肥延长而变小[8],加上第3阶段精料补充减少的原因,故第3阶段日增重有所降低。虽然牛的增重受品种、性别、年龄和膘情等因素影响,但本研究结果公、母牛两组间的增重差异并不显著(P>0.05)。试验牛为云南德宏地方黄牛品种,可能与个体小、生长慢、年龄有关,成熟后的公、母牛生长差异不大,这与当地农村养牛的情况相近。
2)稻草因为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较高,因此营养价值不高,通常育肥中后期为脂肪的沉积期,为使脂肪的颜色不受育肥牛采食饲料中所含色素的影响,在粗饲料中添加了干稻草。公牛沉积脂肪的能力比阉牛和母牛差,雄性激素会增加蛋白质的沉积,减少脂肪合成[9],本试验公牛组的脂肪重低于母牛组,肉骨比和高档肉块重均高于母牛组也说明了这一点。本试验各组牛外观评定优质肉块的脂肪组织色泽乳白、肌肉组织色泽鲜红、肌内脂肪沉积分布细密,等级达到A2级以上,属于优质牛肉级别。
3)德宏本地黄牛属华南型黄牛,是我国南方黄牛类型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地方类群[9],耐湿热,3岁公牛平均体重178.7 kg,母牛177.3 kg;成年公牛平均体重262.4 kg,母牛201.3 kg,产肉率一般,未经育肥牛的屠宰率46%~50%,净肉率35%,因此传统的饲养方式使德宏黄牛个体小、生长慢、产肉性能差。本试验利用甘蔗稍青贮结合精料育肥德宏黄牛,其屠宰率、净肉率大大提高,育肥效果较好。云南省黄牛存栏量大,大量的试验表明我国的黄牛具有很好的肉用性能,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品种基础,有效开发和利用当地粗饲料资源,建立适合的肉牛育肥模式,提高产肉性能和肉品质量,对肉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蔗稍丰富地区开展云南本地黄牛的肉牛持续育肥,其屠宰率高、肉质好,显著提高了饲养云南黄牛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黄牛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以及肉牛产业效益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1] 何永富,彭加武,毛翔光,等.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13,39(2):33-37.
[2] 田允波,葛长荣,郭成裕,等.云南黄牛的品种特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J].黄牛杂志,1998,24(2):50-51.
[3] 王贵华.甘蔗的饲料价值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J].甘蔗,2004,11(3):42-45.
[4] 刘建勇,余梅,王安奎,等.EM菌剂调制甘蔗稍及饲喂德宏水牛的效果[J].中国牛业科学,2010,36(6):40-43.
[5] 陈大进,韦建辉.利用甘蔗饲养肉牛试验[J].中国畜牧杂志,1997,33(3):36-37.
[6] 王文庶,孟跃云,张德杏,等.青贮甘蔗稍饲喂肉牛效果试验[J].中国畜禽种业,2009(5):146-148.
[7] 刘建勇,黄必志,王安奎,等.肉牛饲喂木薯渣及氨化甘蔗梢的育肥效果[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5):13-16.
[8] 黄玉珠,刘松元,胡成华.肉牛育肥增重影响因子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1994(3):73-76.
[9] 李静,王宝东,穆巍,等.影响牛肉品质的主要因素[J].新农业,2009(3):17-18.
[10]徐伟生,徐桂芳.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46-273.
[11]尹正发,杨建萍.德宏黄牛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J].中国牛业科学,2012,38(4):66-68.
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畜牧学术期刊。《中国草食动物科学》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扩展板)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据《中国知网》发行统计报告显示,《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3年全世界机构用户总数达3 200个。其中中国内大陆地区军队高端用户有国防大学和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政府单位的高端用户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等;港澳台地区的学术机构和政府单位的高端用户有香港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公共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台湾故宫博物馆、澳门镜湖医院等;国际上的学术机构和政府单位的高端用户有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国国防部、法国拜尔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韩国乡村开发局、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中国草食动物科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年扩大。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主要刊登包括牛、羊、马、骆驼、鹿、兔、鸭、鹅、驼鸟、鱼等在内的各种节粮型草食动物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成就。主要栏目包括:遗传育种,繁殖与生理,营养与饲料,草地与牧草,疾病防控,专论与综述。主要读者和服务对象是从事动物养殖和饲草料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级科研、教学、生产人员及广大养殖专业户等。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为双月刊,大16开,80页码,彩色封面,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逢双月1日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CN 62-1206/Q,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ISSN 2095-3887,邮发代号:54-57,国外代号:RM5133。全国邮局和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区硷沟沿335号
邮政编码:730050
电话:(0931)2115279
Email:xumuchj@163.com
联系人:魏云霞,肖玉萍
Effect of Sugarcane Tip Silage on the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Sex Beef in Yunnan Yellow Cattle
Li Qiaoxian,Gao Yuee,Liu Jianyong,et al
(Yunnan Academy of Grassland and Animal Science,Kunming 650212,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trial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ugarcane tip sila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ex beef in Yunnan Yellow cattle.10 Yunnan Yellow cattl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f which the ages were 37.60±6.84 months for bull(n=5)and 39.80±6.00 months for cow(n=5),respectively.After 9-month finishing,the average daily gains,dressing percentages were 0.67 kg and 0.79 kg,63.20%and 61.70%for bull group and cow group,respectively.The counterparts of two groups were close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appearance qualities,beef colours and fat colours of beef reached grade A2-A3,4 and 2 based on the appearance evaluation,respectively.The similar growth patterns and better finishing effects were displayed at the same feeding condition with sugarcane tips silage and concentrate.
sugarcane tip silage;sex;Yunnnan Yellow cattle;beef performance
S823.61
A
2095-3887(2015)02-0020-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2.007
2015-01-06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3HB131);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3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49)
李乔仙(1977-),女,助理研究员,硕士。
刘建勇(1969-),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