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宁
摘 要:本文以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为例,回顾了“红色经典”作品走过的市场化道路,并分析了在其市场化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提供一些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红色经典;市场化;林海雪原;消费需求
一、什么是“红色经典”作品
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精选出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10部长篇小说,组成“红色经典丛书”再版发行。“红色经典”一词由此而来。200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通知中对“红色经典”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即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名著”。目前,我国学术界倾向于把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的解放区文学和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创作称为“红色经典”。而其中最著名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莫过于“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即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杨沫的《青春之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表现了共产党员伟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带有明显的主流意识形态色彩。
二、“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道路
同一般消费品一样,只有具有商品价值才可能进入市场并被大众所消费。“红色经典”作品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承前启后的文学史价值以及革命浪漫主义的审美价值使“红色经典”作品走上市场化道路成为可能。“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进程经历了书籍的出版和再版、影视剧改编、动漫游戏的制作发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化手段的运用,使得曾经被边缘化的“红色经典”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红色经典”作品经历的两次图书出版高潮。从表面上看,文学和市场是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件事,文学与市场的交集就是文化产业,文学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且可以产生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在众多文化产品中,文学书籍的出版对于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经典”作品能够被读者接受并进一步市场化,文学出版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红色经典”作品经历了两次出版高潮,第一次在上世纪50、60年代,“反右”斗争的胜利使作家们迫不及待地要把战乱流离的岁月展现给世人,歌颂幸福生活地得来不易。新建立的政权也急需在意识形态上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大力支持“红色经典”的出版发行。当时“红色经典”作品的发行量也是惊人的。”90年代之后,西方学术思想纷纷涌入中国,“重写文学史”的呼声越来越高,文学界开始多角度、多层次地重新解读一度备受冷落的“红色经典”作品。于此同时,文化市场利用中老年人的怀旧心理和年轻人的陌生化阅读和猎奇心理重新打造“红色经典”,大量“红色经典”作品再版。以曲波的《林海雪原》为例,1997年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并编入“红色经典丛书”;
2007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红色经典连环画”版本的《林海雪原》;2009年5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将其编入“红色经典励志中国”丛书;2009年7月借助建国60周年的时机,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将其编入“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再版。
(二)“红色经典”作品借助影视改编拓宽市场化道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走进寻常百姓家。大批“红色经典”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搬上了屏幕。《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问世后引起强烈反响,并多次再版,还被大量改编成电影、话剧、京剧、样板戏、电视剧、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观众。1958年,中国京剧院的范钧宏根据小说前八章改编了现代京剧《林海雪原》;同年,上海京剧院编演了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1960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刘沛然导演的电影《林海雪原》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986年朱文顺执导了10集电视剧《林海雪原》;2003年由李文歧执导的30集电视剧《林海雪原》可以说是一部完全具备商业特征的“红色经典”电视剧;2006年青山动画根据《林海雪原》主题内容开发了第一部国产动作角色扮演游戏;2014年12月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3D电影上映,影片叫好又叫座,票房直冲9亿。影视剧生产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红色经典”作品通过改编为影视剧进一步拓展了传播领域并加速了市场化进程,成为文化市场上一个新的消费亮点。
(三)“红色经典”作品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2014年底,3D电影《智取威虎山》出人意料地横扫贺岁档。鬼才徐克把一部主旋律影片翻拍得老少通吃、好评如潮,实属不易。火爆电影也把并不受关注的威虎山风景区重新拉进了旅游爱好者的视野,人们游览威虎山森林公园、长城、影视城,实地感受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猎虎擒雕”之情。
随着“红色经典”作品的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者文化层次的提升,集思想教育、休闲娱乐于一身的红色旅游近些年火了起来。“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4年12月我国制定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定全国重点培育以“抗联英雄,林海雪原”为主题形象的“东北红色旅游区”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组织规划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资源地开发也会进一步推动“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
三、市场化进程中“红色经典”作品的发展方向
“红色经典”作品在市场化道路上也遭遇了诸多问题。例如在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各类图书中显得其貌不扬;一味地胡乱改编、“注水稀释”,增加看点以满足群众的娱乐审美需求,却受到观众冷遇和学者们的批判。《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3D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热映让我们看到了“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对于消费市场的准确定位和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再创作,是“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方向。针对中老年人的怀旧心理,出版装帧精美适合收藏的“红色经典”图书以及现代京剧样板戏、电视剧、歌剧、经典电影等。针对目前繁荣的儿童图书市场,开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儿童“红色经典”图书,抛开土改、革命、政治等不易于理解的内容,提取故事中勇敢、机智、团结等人物特质,以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而包含改革、政治等内容的“红色经典”可以选入中学语文及文学史教材,以供具有历史、政治知识基础的学生阅读。时下的热门产业游戏、动漫在青少年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大部分“红色经典”自身具有的传奇性、故事性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十分有利于动漫、游戏产品的制作发行。青山动画开发的《林海雪原》主题游戏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
结语:“红色经典”作品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拥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大众文化市场的推动下,“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只要遵循“红色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深入分析不同消费市场的需求,就能开发出从内容到形式都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 徐明霞.“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