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筚路蓝缕的开端
受阅部队人数:1.9248万人
受阅方(梯)队:28个
受阅装备: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朱德
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 聂荣臻
此次受阅的重武器可细分为80多个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亲历者谑称为,“只有马是中国产的。”步骑兵使用的轻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的“万国造”。由于只有9架美制P-51式战斗机,指挥所不得不要求它们在结束通场后绕弯飞回广场上空,紧跟第三梯队的3架教练机后再做一次通场,以营造声势。为防止国民党空军趁机偷袭广场,有4加战斗机携实弹飞行。此次阅兵,成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象征。
1959
现代化初显成果
受阅部队人数:1.1018万人
受阅方(梯)队:35个
受阅装备:火炮144门,坦克99辆,飞机155架阅兵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林彪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 杨勇
从1950年到1958年,中国在每年的10月1日定期举行国庆阅兵,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阅兵的规范。1959年阅兵,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6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以及8个亚非国家政府代表团来京观礼。10年间,中国造第一代主战坦克59式中型坦克首次集中亮相,超音速战斗机歼-6实现首飞,海军初步建立起“空(中)、潜(艇)、快(艇)”为基干的近岸防空力量,陆军方面已实现轻武器标准化。这是毛主席亲自出席的最后一次阅兵,此后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新方针。
1984
重新面对世界
受阅部队人数:1.037万人
受阅方(梯)队:46个,地面部队42个,空中梯队4个
受阅装备:火炮126门、坦克和装甲车205辆、汽车222辆、火箭布雷车18辆、导弹189枚、轻武器6429支,汽车2216辆,飞机117架
阅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邓小平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 秦基伟
由于越演越烈的政治运动和相信“人们战争万岁”,中国虽然取得了“两弹一星”的突破,但常规武器衰弱严重,国际舆论判断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相当于50年代后期的欧美强国。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决意以一次阅兵作为国防系统拨乱反正的起点。文革后首次国防大检阅,此次阅兵,海军展示了HY-2A和YJ-8两型反舰导弹,空中梯队囊括了轰-6、歼教-5、强-5、歼-7等空军现役主力机型,广受关注的则是DF-3中程弹道导弹、DF-4远程弹道导弹、DF-5洲际弹道导弹以JL-1潜射弹道导弹。邓小平提出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成为军队建设一往无前的方向。
1999
世纪大阅兵
受阅部队人数:1.1万余人
受阅方(梯)队:52个
受阅装备:地面重装备441台(辆)、飞机132架
阅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江泽民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 李新良
1984年后的15年,欧美各国对华实施技术封锁与制裁,苏联解体使得中俄军事交流得以恢复。1999年的阅兵,是对引入俄系装备加以“消化”成果的集中展示。海军方面,日后问世的国产051C型与052B型导弹驱逐舰大大受益于潜艇消音技术、中程舰空技术和相控阵雷达技术。99式主战坦克总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中飞豹歼轰-7、歼-8Ⅱ和东风系列导弹广受关注。中国领导人韬光养晦,引进俄制装备和秘密改进解放军弱项,加速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军队转变的目标。
2009
迈向世界一流
受阅部队人数:8000余人
受阅方(梯)队:56个
受阅装备:地面重装备500余台(辆)、飞机151架
阅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 房峰辉
此次阅兵,与1984年捉襟见肘的局面相比,经过25年的努力,中国成功跃居世界一流军事强国之列。此次90%的武器第一次公开曝光,显示了解放军“小步快跑”的成就。在2009年4月29日海军60周年阅舰式上亮相的海军防空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国产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第二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新型常规潜艇,显示了海军装备的进步。空军的歼-10、歼-11、空警-200、空警-2000,展示了中国在三代机上的大跨步;二炮部队展示的DF-21D和CJ-10,备受国际舆论重视。此次阅兵,展示了中国军队在高科技武器装备、信息领域以及联合作战能力方面的成果。(摘编自2015年第35期《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