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菲,王 元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教育学与心理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现状分析
但 菲,王 元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目前幼儿教师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学前专业的培养质量关系着幼儿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提升。通过问卷法,从实证的角度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现状展开调查,发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办学条件、招生就业、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方面有其特殊性,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和其他专业办学经验,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中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现状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大量需求,许多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成为重点建设专业,在探索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很多尝试,为缓解幼儿教师的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学校教学条件欠缺、办学定位模糊、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学生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也引发社会的质疑。因此,对中职学校办学现状的了解,不仅有利于为此类学校厘清办学思路,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专业设置标准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及访谈法,编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涵盖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招生就业、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四个方面,共31道题。依托省教育厅对科学研究一般课题的支持,共调查包括沈阳、大连、抚顺等12个城市、54所中等职业学校。发放问卷54份,回收问卷54份,有效问卷54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本研究对辽宁省内5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招生就业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现状及特点。
(一)办学条件
1.教学面积与设施
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占地面积相差悬殊,500M2以下共占37%,大于500 M2小于1 000 M2共占35.2%,大于1 000M2小于2 000M2共占14.8%,大于2 000M2小于3 000M2共占7.4%,3 000M2以上共占5.4%。学校会为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琴房、舞蹈教室、美工教室、音乐教室等专业技能活动室,且大部分教室能够全天开放,仅有部分学校选择学生课余时间开放。
学生琴房基本保证一房一琴制度,每间琴房平均面积达到29.70 M2,平均约16.77人拥有一间琴房;舞蹈教室总面积平均约为243.31 M2,人均面积约为0.95 M2/人,舞蹈教室中基本都设有换衣室、道具储藏室、把杆、音乐播放设施等基本设备;美工教室总面积平均约为111.98M2,人均面积约为0.59 M2/人,美工教室中基本都储备各类美工用品,包括各种纸、笔、胶、各种成品或半成品及其他美术必需品等;音乐教室总面积平均约为120.69 M2,人均面积约为0.63 M2/人,音乐教室中基本都设有至少一架钢琴及其他音乐播放设备。多媒体室总面积平均约为473.79 M2,人均面积约为2.01M2/人,多媒体教室中基本都设有电脑、投影仪、白板(或黑板)等基本教学设施。
2.财政经费投入
被调查的54所中职院校中,公办学校52所,占比96.3%,民办学校2所,占比3.7%。国家财政拨款的学校48所,自己筹办6所。进一步了解发现,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年投入10万元以内的学校仅有8所,约占15.3%;年投入10万到50万之间的学校有15所,约占28.8%;年投入50万到100万之间的学校7所,约占13.4%;年投入资金在100万到200万之间的学校6所,约占11.1%;而投入资金在200万以上的学校却高达16所,约占30.8%。学年经费的投入情况各个学校有所不同,各学校之间有较大差距。
3.图书馆藏与实习基地
图书馆的专业书籍是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助材料,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拓展延伸专业知识。实习基地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馆藏书籍和实习基地也是一所学校专业发展的保障。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图书馆学前教育专业类相关书籍现有藏书10 000册以下有46所,占85.2%,10 000册以上约有8所,占14.8%。年进书量千册以下有46所,占85.2%,年进书量在千册以上有8所,14.8占%。实习基地方面,没有稳定实习园的学校占1所;拥有稳定实习基地在5所以内的学校27所,占50%;拥有稳定实习基地在6到10所的学校11所,占20.4%;拥有稳定实习基地在11到20所的学校9所,占16.7%;拥有稳定实习基地20所以上的学校6所,占11.1%。
综上所述,各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占地面积相差悬殊,大部分学校能够保证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场地与设备,有基本的琴房、舞蹈教室、美工教室、音乐教室等。但一些面积不足的中职院校,很难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到充足的艺术特长训练。部分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过少,实习单位不足,很难保证学生知识的延展和课外学习。
(二)招生就业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可以体现中等学校生源的基本能力水平和基本素质要求,反映出中职学前毕业生的基本水准。同时,中职学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前途走向也反射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
1.招生现状
在招生形势方面,根据所调查的54所中职院校2011~2013每年校招生总人数,以及每年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可以得到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比例。结果表明,2011~2013年各中职学校学前专业招生比例平均数分别为28.4%、29.5%、31.0%(见表1)。
随着政府、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以及市场对学前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作为为幼儿园输送实践型教师的重要机构,正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扩招,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在中职学校总体招生人数比例中稳步升高并有逐步提升的趋势。
表1 2011~2013学前专业招生比例平均数(%)
在招生渠道方面,在所调查的54所中职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来源均为初中毕业生。招生渠道可以分为三类:国家中考统一考试、学校自行安排考试、其他方式。从统计数据得知,虽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可以保证为初中毕业生,但国家对于中职学校招生考试在政策上没有统一要求,各学校招生渠道多样化,绝大部分中职学校招生渠道是以国家中考统一考试为根本出发点,也有一些学校选择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安排相应考试或以其他项目考试为依托。
在招生条件方面,学前专业区分于其他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在招生条件上也应具备一定的要求。在所调查的54所中职学校中,77.4%的学校在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没有特殊要求,22.6%的学校在招生时对外貌、身高、艺术特长方面有具体明确的要求;70.4%的学校招考过程中没有额外加试要求,29.6%的学校在招考时有面试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及艺术特长等方面考核。资料显示绝大部分中职学前招考没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部分中职学校入学门槛比较高。
2.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整理中职学校学前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相关题目发现,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分为未能顺利毕业者、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其他学前教育相关工作者、非学前教育工作者、继续深造学习者。经调查,2009~2013年各中职学校学前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如下(见表2)。
表2 2009~201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97%左右的毕业生均能按时毕业,75%左右的学生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近5年来中职院校学生继续求学深造人数所占比例正急剧升高,2012~2013仅一年提高了7.45个百分点。可见,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能够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作用,也逐步鼓励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实现自身发展的更好需求。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职院校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相对集中,就业形式多元。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空前热潮为中职院校提供了生源保障,目前中职院校的招生势态良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各学校招生方式灵活,且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和招考制度,学生的入学门槛过低,在招生的规范性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中职院校学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多元化,大部分毕业生能够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且继续深造的数量逐年提升,更加证实了中职院校学前专业起到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主力军的作用,办学水平也日益专业化。
(三)师资配备现状
在所调查的54所中职学校中,47个有效数据显示:生师比例平均值为16.27:1,也就是说在中职教师队伍中平均一名老师要面向16.27名学生。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拥有中级、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师队伍的总体建设中所占比例平均值约为76.71%,其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居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拥有学士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总体建设中所占比例平均值约为92.83%。从整体状况来分析,教师所学专业为幼教专业的教师比例平均约占35.47%,有相关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比率平均约占35.36%,有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
由上述数据,可以总结出目前尽管中职院校招生前景良好,学生数量增加,但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尤其是教育理论课的教师却没有补充到位,师生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都处于本科水平和中级职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经验欠缺,在教学中就更难全面地把握教材和真正地去引导学生学习,不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课程设置现状
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学生的满意度有所降低。反馈中指出中职毕业生在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教学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欠缺,无法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这样的结果反映出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前专业课程内容
根据各中职院校提供的培养方案中课时安排来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以及实践课四类。
在公共基础课方面,大部分学校都会开设外语、语文、数学、计算机、德育或思想政治、体育课程7种公共基础课,其中外语、语文、计算机、德育或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比例最高,均占98.1%;其次是数学,占96.3%;再次是体育,占90.7%;其他未知的课程占24.1%。除此之外,一些学校还开设礼仪、普通话等公共基础课。
在专业理论课方面,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对幼儿园之前教师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学前心理学课程设置比例最高,占98.1%;其次是幼儿园活动设计,占92.6%;再次是学前卫生学,占90.7%,学前教育学,占87%;儿童文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五大领域教育教学、儿童游戏论等课程的设计比例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活动设计这三门课程几乎为每所中职学校的必备课程。另有一些学校开设幼儿保育与教育、幼儿园与家庭、学前教育评价等课程。
在专业技能课方面,根据各学校培养方案可以得知,各中职院校专业技能课一般包括钢琴、弹唱表演、舞蹈基本技能及舞蹈创编、绘画及美工制作等,这是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所必须设置的课程。有些学校还会在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中设置合唱与表演、环境创设、乐理基本知识、儿童故事表演等相关课程。
在教育实践方面,一般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或顶岗实习。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实践学习时间与理论学习时间比例平均值约为1.53:1。
2.中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到底该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对幼师培养目标研究的匮乏,导致课程设置存在很大问题。通过对54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计划的统计分析,对四类课程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见表3:
表3 中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统计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中专业理论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最少,为13.5%;实践课与专业技能课所占比例最高为30.5%。四类课程课时分布比例有一定的差距。
3.中职学前专业教材情况
通过对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教材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材来源大部分是国家制定教材,有51所,约占94.4%;学校自定教材的有13所,约占24.1%;专家推荐教材有11所,约占20.4%。教材来源基本上都为国家指定教材,但也有一小部分学校同时会使用专家推荐教材、学校制定教材。
表4 中职学前专业教材情况统计表
由于中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致使其要肩负帮助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和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双重使命。由调查可见,所有的中职学校安排了一定量的公共基础课,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文化课需求,但在专业理论课的选择和课时安排上却略显薄弱。大部分中职学前各类课程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和技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开拓型的幼儿教师来讲,显然是不利的。
德国是职业教育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在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专业设置与发展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和可行的经验。鉴于当前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为重新调整与改革中职学前专业建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吸引优质生源,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准入标准
良好的生源质量决定着未来幼教师资的水平,要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要吸收更多的优质生源。因此,对学生生源进行合理分流,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准入标准,甚至呼吁政策支持,扩大招生范围,可以面向高级中学招收部分学生,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提出面试的相关事宜,招收符合本校并适宜学前专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材施教。需要强调的是,标准的制定应依据国家对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幼儿园教师的首个筛选环节就严把质量关。
(二)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到中职教育行列,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知识储备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认为学历和资历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重要条件。大部分州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和本专业实际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两个条件具备才能聘用[1]。中职学校应该引入更优秀的理论教师加入到职业教育队伍,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文化基础课程应体现幼师特点,重点加强专业理论课设置比例
为适应当代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中职学前教育应从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学前专业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构建,删减部分过难、过繁且不实用的内容,让“通才教育”逐步取代“专才教育”[2]。
未来的幼儿教师应是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开拓型和创造型人才,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有相应的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必须指出,学前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应区别于普通高中,应充分体现出幼师课程的特点。同时要注意学科的应用性,使职前的专业学习与学前教育工作相适应。
专业理论课是中职学前教育改革中问题最集中和突出的部分。增加专业理论课的学时、改革教学内容是专业理论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各门专业课中的内容可做适当精简处理,重复地方可略讲,重点加强各科教学之间的横向联系。要打破各教个的单科模式,通过组织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渗透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和组织综合活动的能力,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各种辅助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此基础上,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设计,对职业学校学生开展职业定向辅导和服务,并建立职业教育成熟度的测试标准,提高学生对从事幼师行业的信心和职业定向预期,提升学生就业水平[3]。
(四)尝试幼儿园与中职院校联合办学,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德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双元制”,即一种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通常是公立的)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学生既在职业学校中接受职业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又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培训[4]。多项调查也证实,各专业要加强市场适应程度才能办好专业[5]。为此,各中职院校在建设学前专业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培养质量得以保证,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节约办学成本。实施幼儿园与中职院校联合办学,应充分利用幼儿园优质培训资源和实践场所,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业督导和实践指导。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作为职业教育的初始环节,既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基础性应用人才的责任,又将是学生提升专业能力、进入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通道,其发展与改革的路径直接影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中职院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做到对专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相关部门也应该结合中职院校学前专业办学的现状,帮助解决已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相应的专业设置标准,先审核院校的资质与条件,再开设专业,保障学前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幼教人才。
[1]孙晓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9):384-387.
[2]姜丽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01(6):18-21.
[3]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0):44-54.
[4]高育奇.德国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1):58-59.
[5]曹茂甲,曹哗.辽宁省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16):32-36.
【责任编辑赵颖】
G610
A
1674-5450(2015)05-0128-04
2015-06-30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课题(W2013134)
但菲,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