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昱东,崔日明
(1.鲁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烟台264025;2.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山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的缩影[1]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十分接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就变得异常重要了。以往大项目大投资大企业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表现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生态环境里的重要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过去人们往往主要关注中小企业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经济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经济效应,是整个企业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又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发展对环境依赖性比较强,影响其发展的诸多因素往往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社会的开放水平和制度环境好坏,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往往被看作是其所在地区整个营商环境的风向标。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呢?梳理相关文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性研究影响中小企业数量的各种微观和宏观因素,比如,李自如、黄教文(2002)在分析台湾中小企业的兴起及蓬勃发展可能与中小企业创业家的创业精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有关,并将影响诱发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及创业决策的因素归纳为个人背景因素、心理特质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情境因素,比如政策因素、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等,在分析个人背景因素时强调了家庭背景的作用,自雇倾向的父母会在其子女的早期教育灌输独立、成就感与责任的观念,故父母对子女早期教育与对子女创业决策的支持可能造成正面影响;还分析了性别对创业的影响,女性仍居少数的原因可能由于其他因素造成而非来自于性别的差异,如中国传统妇女不太期望成为创业家[2]。而Robert D.Hisrich(1986)认为,决定创业的创业家之性别并无显著差异,只要具备目标导向与热忱特质的人就有可能创业,而性别并无扮演特别的角色[3]。
另外一类研究则是偏重于实证分析,比如早期的Smitor Ray M,Robert L Kuhn(1986)研究发现,一个人创造力与成就的巅峰约在25~40岁间,其针对美国创业家的实证发现其创业年龄在20~40岁间约占78%[4]。与本研究关系更为紧密的实证分析则着眼于中小企业成长因素的分析,杨松令(2003)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对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成功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本对企业成功与否影响显著;开业年限、行业、业主管理经验等因素与企业是否成功无显著相关关系[5]。吕一博、苏敬勤、傅宇(2008)则基于我国东北地区235家中小企业的实证数据从中小企业的成长动机(企业家导向)、成长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成长资源基础(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外部资源获取)、成长机会(企业环境)等四个角度构建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发现企业的风险趋向、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创新实现能力和创新推广能力都会直接激发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6]。沈海平、吴秋璟(2010)的研究发现,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与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股本扩张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资产规模等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7]。张学华、邬爱其、陈文标(2005)利用浙江省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高成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产业促进行为对企业是否高成长显著正相关[8]。随着可以获取的数据的增多,类似基于企业成长理论构建中小企业成长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章会越来越多,相比于上述对既有企业的成长性因素研究,本研究侧重于影响中小企业创立的各类宏观因素,即从中小企业数量的变动角度入手,研究各种宏观因素对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影响的方向及程度,这一角度的分析能为山东各地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由5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构建回归模型,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与前瞻。
人口对于中小企业创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总人口越多,在其他因素相同时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往往也多;另一方面,一个地区的人口增加时,人力资源变得更加充裕,同时,人口增多,基于当地市场规模开展经营活动的中小企业也会增加。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总人口数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性别比例即男性与女性人口数的比值,从创业角度看,已有的研究表明,决定创业的创业家之性别并无显著差异,只要具备目标导向与热忱特质的人就有可能创业,性别并无扮演特别的角色(Robert D.Hisrich,1986)。然从过去的实证发现女性仍居少数的原因可能由于其他因素造成而非来自于性别的差异,如中国传统妇女不太期望成为创业家(李自如,黄教文,2002)。结合本研究前期的初步调研,我们的理论预期是男女人口数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男性与女性人口比值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相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经营、创业的条件更为有利,比如后者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对各种服务机构的熟悉程度等比前者更利于创业。如果从提供廉价劳动力资源角度,农村人口比例越多,越有利于招工,那么这个比例越高则越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因此,本研究的理论预期是,当前者效应大于后者效应时,方向为负,当前者小于后者时,方向为正。
通常情况下,接受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教育的人其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也越容易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一项根据2000年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白皮书的统计,发现台湾的中小企业创业家,以高中学历为大多数。创业者似乎可借由受教育的过程有系统地学习有关于各项创业所需的技能,而其创造力与判断力亦因受教育而能有效提升(李自如,黄教文,2002)[2]。但考虑到我国内地中学生高中毕业升入大学以后未必选择回当地就业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以中专毕业生数代表受教育程度。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受教育程度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这个指标用工资总额与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工资支付水平一方面反映出当地用人成本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工资收入水平的高低,工资支付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前者不利于中小企业创设与发展,后者则相反。但考虑到我国工人尤其是中小企业工人在工资待遇方面与用工方谈判时的弱势地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工业中小企业的成本支出里面工人工资支出不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工资支付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由于该指数反映的是工厂生产时所发生的成本,加上工厂利润后形成的价格,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利润率保持大致平衡的时候,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中小企业在原材料购进、制造费用(包括为生产发生的人工费用、折旧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税金及附加费)方面的支出水平。该支出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或者这样理解,在出厂价格构成里面,如果成本部分与收入部分相比,收入更有优势地位,那么这个方向应该是正的;如果成本比重较大,则方向为负的,考虑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附加值较低,我们认为后一类情况较为常见;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该指标用各地区RD经费支出占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一般情况下,自主创新水平越高,研发水平越高,技术溢出效应也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自主创新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的时候,市场需求就会较为旺盛,投资带动作用也较为明显,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小企业赖以发展的经济环境也会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体制创新水平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体制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本研究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全部工业总产值(当年价)的比例来表示体制创新水平,该比例越高,表明体制创新水平越低。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体制创新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产业结构是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是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的产物。以往研究中多用区域内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来反映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用区域轻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反映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但我们认为,各次产业的附加值结构更能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状况。本研究用各地区第三产业①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用各地企业所得税收与各地GDP的比重来反映行政负担水平,行政负担水平越重,企业运营成本越大,对成本支出较为敏感的中小企业发展也越为不利。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行政负担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传统的指标用各市公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来表示,但这样往往会忽略地形地貌的差异,考虑到山东东西南北地貌变化较大的特点,我们这里用各地区的公路里程数来表示交通设施状况。如果一个地方的交通设施较为完善并且交通发达,那么中小企业运输成本就会较低,就会提升交易和运输效率,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交通设施状况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越高,该地区的开放程度及市场化程度也就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水平高的地区人们的理念、观念、管理、人力资本投资也会发生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这里用各地海关进出口总值与各地GDP的比重来表示。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经济国际化程度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为检验以上假设,借鉴豪斯曼工资方程(1978)的建构方法②,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基于中小企业数量型指标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构建,我们构造如下回归模型:
Y=α0+αiXi+ε
其中,被解释变量Y代表山东省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数量,Xi为反映上述各主要解释变量的代理指标,具体指标说明见表1,α0代表截面数据的个体效应,如果认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确定的系统因素,则假设α0为常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如果认为个体间的差异是随机的和不确定的,则假设α0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本研究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ε代表随机扰动项。
表1 解释变量及其定义
本研究选取2006-2013年山东省17地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得到136个平衡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06-2013),统计分析工具为stata12.0。
在面板数据分析中,有两个主要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元模型中的变量选择,另一个是面板的异质性。对于第一个问题,之所以要考虑多元模型中的变量选择,是因为二元模型不考虑变量遗漏的影响,可能导致伪回归。关于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变量,我们选取了上述13个指标,目的在于将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涵盖进来。另外一个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是面板因果关系模型构建中面临的异质性问题,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我们选取固定效应模型,限于篇幅这里仅将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列示如表2所示。
表2 山东省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影响因素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
回归方程:
模型总体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期较为一致。RKS、XBBL、JYCD、GZSP、ZZCX、TZCX、CYJG、JTSS、XZFD等9个指标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1、0.016、0.037、 0.048、 0.057、0.072、0.048、0.038、0.006,结合各变量的系数值及其符号在本研究中的意义分析如下:
人口数量(RKS)。人口数量(以百万计)的增多有利于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但对后者的影响程度较小。
性别比例(XBBL)。男女性别比例有利于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系数值较大,即哪怕性别比例只发生一个较小的变化就能引起中小企业数量的大幅变化。这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中小企业的创办者多为男性,工业中小企业提供的劳动岗位可能更适合男性劳动者。
教育程度(JYCD)。教育程度的提升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数量型发展,但影响程度较小,系数仅为0.036 2,如果以高中生毕业人数代表教育程度指标的话,其影响程度更小,方向甚至变为负相关。这说明当前中等教育的创业、技能导向不足,应加大中等教育内容中的创业、技能教育内容。
工资水平(GZSP)。工资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且影响程度较大。根据前述的理论分析,工资将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作为工人收入的工资,越高越有利于增加居民购买力,有助于扩大中小企业生产产品的销路;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的工资,其越高越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我们的理论预期是工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数量型发展。回归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
自主创新水平(ZZCX)。根据理论预期,自主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数量型发展,而且影响程度较高。但回归分析结果却仅仅明显地显示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模型给出的影响程度大大低于预期水平,仅为0.000 5。这反映出山东省中小企业总体上研发投入不足,发展潜力堪忧。另外,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山东各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关系较为密切,且前者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高度依赖大型企业。这与我们预期的理想情况相去甚远,即发挥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同时发挥中小企业反应灵活、技术创新活跃的优势,通过整合不同规模的企业优势共同建立一种具备整体竞争力的企业生态系统。
体制创新水平(TZCX)。据前述内容,体制创新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过因为我们采用的代理变量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值,所以,该指标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之间应该是负相关关系,该指标系数越大越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从回归方程的系数来看,该指标对中小企业的数量型发展影响较大,符合理论预期。
产业结构优化水平(CYJG)。通常情况下,作为一种外部环境的产业结构越合理越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作为一种事后衡量结果的产业结构③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从回归系数为-4 360.5,该指标影响目标变量的方向与通常预期恰好相反,影响程度则与预期较为一致。这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主要的启示是山东省第三产业应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升级传统服务业。
行政负担水平(XZFD)。刻画中小企业与行政部门的关系是研究营商环境优化程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最为关键的是中小企业承担的税负水平的高低,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山东省各地区的行政负担水平总体上非常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甚至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日常经验与理论预期水平。
交通设施(JTSS)。交通运输成本在中小企业成本支出结构里面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支出,交通设施水平的提升能大大改善中小企业的成本结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回归方向及其影响程度来看与理论预期较为一致,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尽管回归系数为0.029 7看上去较小,但考虑到本研究是用各地区的公路里程数来代表交通设施状况的,所以实际影响还是处在一个合理水平上的。
除了上述处在适宜显著性水平上的9个指标,其他4个不显著的指标中,农村城镇人口比例(NCRK)、经济发展水平(JJFZ)两个指标对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影响的方向均符合理论预期,经济发展水平(JJFZ)对目标变量影响程度上看,大大低于理论预期,这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牵引模式有关,传统观点认为,山东经济发展靠大企业、大投资、大项目带动特征明显,这种局面往往会形成对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挤压,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国际化(GJH)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与本研究的理论预期截然相反,尽管影响程度较大。这可能与前一个因素有关,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出口业务中所占比例还是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的,或者说国际化方面的经济活动如FDI、产品或服务出口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溢出效应极为有限。另外一个变量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GYCC),该指标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具有双向性,本研究提出的理论预期该变量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回归结果给出的方向相反,具体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通过2006-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数量型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地区人口数、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工资支付水平、自主创新水平、体制创新水平以及交通设施状况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显著正相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行政负担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显著负相关,农村城镇人口比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国际化程度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根据本研究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有益的政策建议:
(1)在提升国民教育水平方面,应注重创业导向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既有的中专教育体系下继续完善技能教学内容。
(2)政府在完善就业辅助体系方面,努力做到有效提升就业水平的同时加大对普通劳动者的技能培育、提升其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以及工资议价能力。
(3)针对山东省各地区中小企业总体创新水平对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不明显的统计事实,从政府角度应积极探索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新路径,与传统扶持措施相比,加大技术研发、市场研究如区域品牌建设等知识产权领域的保护力度等措施可能是特别需要关注的,这同时也涉及山东省全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发展任务。
(4)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山东省政府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在垄断或行政垄断或自然垄断领域的改革,有效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障,这样才能释放经济潜力和活力,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大中小企业的成长空间即蕴含其间。
(5)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同时,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质量和综合水平。这也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水平——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市场研究(Marketing Research)领域——的重要外部环境。
(6)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不断梳理、廓清政府、市场甚至社会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自身的定位;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防反弹,防变通,切实为广大中小企业松绑的同时,整饬市场环境,激励市场主体做好做大做强。
(7)继续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从回归结果来看,该变量十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远未达到通常人们所乐于预见的过剩情况。由该变量可以想见,包括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包括公路、铁路甚至航空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大大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需要着重提出的是,作为重要的经济参与主体的中小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山东各个地区中小企业的数量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后者的改善或恶化程度;本研究关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给出的政策建议当然亦有助于山东各地探索、选择改善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就继续推进本研究工作而言,有两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突破,一是应突破研究因素偏重于宏观变量的局限,应全面分析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的综合影响,这需要研究团队完善理论模型同时进一步挖掘微观数据;二是突破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的局限,进一步深入到质量层面以及反映质量的结构性因素上来。最后,也期望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我们一道沿着上述路径继续推进相关研究。
注 释:
①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分为十五个门类。具体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②豪斯曼工资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包括分段表示的年龄、一年前失业或者健康不佳的情况,表示的是否自主创业、是否生活在南方、是否住在农村等虚拟变量。
③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1]薛立勇.山东是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访山东社会科学院张卫国研究员[J].社会观察,2006(11):8-9
[2]李自如,黄教文.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决策关键因素[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154-159.
[3]Robert D Hisrich.Entrepreneurship,intrapreneurship,and venture capital: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renaissance[M].Lexington:Lexington Books,1986.
[4]Smitor Ray M,Robert L Kuhn.The success of male and female entrepreneurs:a compartive analysis[M].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86:147-62.
[5]杨松令.影响中小企业成功因素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3):114-119.
[6]吕一博,苏敬勤,傅宇.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4-23.
[7]沈海平,吴秋璟.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2):66-70.
[8]张学华,邬爱其,陈文标.中小企业高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