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成果与国土二调土地利用成果对比分析

2015-11-22 02:07范谊生陈学彬彭春晖
现代测绘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情园地普查

范谊生,张 泳,陈学彬,彭春晖

(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江苏 南京 210008)

1 引言

目前,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进入数据提交阶段。为了探索和验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国土二调数据对比分析,找出各项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本文以江苏省某县为例,在收集国土二调数据后,利用数据分类处理技术、定量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重点对比分析按行政单元统计的普查内容的面积及分布情况,主要包括植被覆盖(耕地、林地、园地、草地4 个一级类的总称)、水域等要素。

2 分析方法

2.1 定量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的相互对比法,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国土二调成果之间的数量差异,比较后找出两者差异,进而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2.2 GIS 空间分析

利用GIS 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国土二调地类图斑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形成地类流向表,由此分析各地类发生变化的综合原因。

3 对比分析结果及原因分析

3.1 数据定量对比分析

首先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二调数据的定量对比分析,得到该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以及水域等五类要素的数量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地类定量对比分析结果

3.2 空间分析方法

3.2.1 耕地

从该县县耕地覆盖面积对比来看,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比二调数据多约52 m2。通过空间叠加方法进行分析,如图1 示,其中浅色部分为两期数据均为耕地的部分,深色部分为国情普查成果中的耕地,而二调中未被认定为耕地的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分布基本一致,在局部边缘地区变化量稍大。

图1 耕地总体对比图

通过分析得出造成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耕地的界定差异。国情普查中注重地表覆盖物的物理特性,即“所见即所得”。耕地定义为经过开垦种植农作物,经常耕耘管理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发整理荒地、以农为主的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林木覆盖度在50%以下)。虽然国土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中明确耕地为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但实际调查中是以土地使用属性来归类的,如居民地、工矿企业内部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往往归入居民地、工矿企业类,而未归入耕地。

(2)指标采集要求差异。国情普查采集更为精细,面积大于400 m2的耕地就要采集;国土二调中大于1 m 的田埂、沟渠就不计入耕地,而国情普查中大于5 m 的田埂、沟渠才不计入耕地;国土二调中临时种植农作物土地不作为耕地。

3.2.2 园地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园地面积比国土二调园地少约41 m2,只占国土二调园地面积的5%。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差异较大。

造成园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对园地界定的差异。国土二调园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在国情普查中达到指标的被判为房屋建筑区、硬化地表等。专门用于果树苗木培育的花圃,如有大棚的,在国普地表覆盖中可能被判为大棚。国土二调中以收获果树果实为主的土地,由于时相原因果林、果草间作、混作区域中园地不占主体的,在国情普查中被判为林地或者草地。国土二调中临时种植苗木的土地仍界定为耕地,而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中则界定为苗圃。

3.2.3 林地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林地面积比国土二调数据多约89 m2,约占国情普查林地面积的98%。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差异较大。

造成林地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退耕还林、种植经济林等原因,国土二调中的部分耕地变化为林地。

(2)在国土二调中的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包含林木,分类标准的差异使得其在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中分类为林地。

(3)采集指标要求差异,国土二调林地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为1500 m2,国情普查最小上图面积为400 m2(绿化林地为200 m2),采集更为精细。

3.2.4 草地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草地面积约为56 km2,而国土二调数据中没有草地地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查对象界定的差异。在国土二调中草地不包括城镇内部,公园内用于美化环境和绿化的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在路、渠、堰等的边坡、斜坡和田坎上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也不包括由于自然灾害,但耕地耕作层未破坏,而自然生长草本植物土地。国情普查中则参照当时自然地表覆盖情况,达到相应指标的均判为草地。另外在国土二调中墓地等土地归为建设用地,而国情普查参照当时地表覆盖情况,部分判为草地。人为撂荒的耕地,二调中不论撂荒时间长短还为耕地,国情普查中则可能判为草地。

(2)采集指标不同。国土二调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要求1500 m2,国情普查最小上图面积为400 m2,其中城市绿化草地100 m2,相比较而言,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更为精细。

3.2.5 水域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水域面积比国土二调数据少约99 km2,约占国情普查水域面积的16%。通过叠加分析,下图2 中浅色部分为两期数据均为水域的区域,深色部分为国土二调中为水域,而国情普查中被认定为其他地类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分布基本一致,部分水域周边有差异。

图2 水域总体对比图

造成水域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象的界定存在差异。国土二调中水域表示到河道的上端,季节性干涸的土地如时令河也认为是河流水面,由于季节干旱原因在河流常水位线以下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也认为是水体;而在国情普查中水域采集的是有水面的位置,有草覆盖的水域(挺水植物所在区域)被归为草地。并且国土二调中水体不包括城镇、农村居民点、厂矿企业等建设用地范围内部水面,如公园内水面等;国情普查则参照当时该土地自然地表覆盖情况,达到面积指标即可判为水面。

(2)现势性差异。国土二调河流采集采用常水位,国情普查地表覆盖采用摄影时水位,由于季节性变化,国情普查中河流范围一般较小。

(3)采集指标要求差异。如国土二调中沟渠宽度南方大于等于1 m,北方大于等于2 m 的就要采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中沟渠宽度要达到3 m 以上且面积达到400 m2以上才采集。

4 结论及建议

从地表覆盖角度而言,由于地理国情普查与国土二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调查项目,在调查目的、技术规程、调查方法、影像时点等技术要求上均不尽相同,因而两者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利用统计软件从数值上进行对比分析,由于两次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式不一致,统计结果也会出现偏差。

为更好地为政府部门提供宏观决策,我们应该从数据衔接的角度,制定统一的分析对比技术方案,规范统计方式,丰富统计指标,从而使分析形成标准化结果,使得该项工作更有效的为管理决策服务。

[1]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

[3]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

[4]李德仁,眭海刚,单杰.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5):505-512.

猜你喜欢
国情园地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园地再现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