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燕 贾俊峰
(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
多功能物料科学配比称重装置设计
许晓燕 贾俊峰
(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
在化工、饲料、建材、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都需要对原料进行配比制成产品,配料工段也成为生产工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配料水平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密切相关。本设计针对配料过程中的精度和自动化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多功能物料科学配比称重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信号,利用PLC对电磁阀、气缸、变频器、伺服电机等设备进行控制,达到精确配比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多功能物料科学配比称重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系统及称重系统的设计过程。
配料 称重系统 PLC
设计一个自动配料装置,能够在生产线上完成各原料按设定重量准确落料,传送到搅拌系统混合制成产品。并且可以改变各原料的配料比例,便于配方的调换、更改。
该多功能物料科学配比称重装置由控制部分、称重部分和硬件部分组成,其中,控制部分由电磁阀、气缸、空气压缩机、配气件、三相异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变频器、光电编码器、直流稳压电源组成;称重部分由压力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D转换模块、PLC组成;硬件部分由传送带、料斗、传送带支架、料斗支架、底座、电机支架等部件组成。该装置采用台式立体结构,落料时,由PLC控制气缸活塞杆收缩,带动料斗底部挡板开关打开,原料落到传送带上,安装在传送带下的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重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处理,传入A/D转换模块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由PLC对信号进行比较处理,当信号达到预先设定的参数时,PLC控制气缸活塞杆伸长,使料斗底部挡板开关关闭,停止落料。系统示意图1如下。
3.1 传送部分的实现
(1)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为在较高的工作效率下保证称量精确度,传送带设计为先快后慢的双速运转形式,即原料下落后先快速传送,到达设定重量的90%后慢速传送,这就需要变频器对电动机进行调速。变频调速是根据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而采用的一种调速形式,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与同步电动机转速相对应,改变电动机的供电频率即改变了电动机的转速,电源频率增加,同步转速n增加,实际转速也增加;电源频率下降,电动机同步转速下降,电机实际转速也下降,这种通过改变电机电压频率的调速方式即为变频调速。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整流电路,将接入的三相电进行整流成直流电,并且滤波,再经过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所需频率的三相交流电。(2)测速装置。测速环节主要由光电编码器来完成速度扫描,通过PLC中的高速计数器来实现计数功能。由下式可算出电机转动速度。
图1 PLC控制系统示意图
3.2 气动部分的实现
(1)气源开关——二位五通电磁阀。电磁阀受PLC的控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推动阀芯切换,实现气流的换向,可以对气缸进行控制,实现气缸的伸缩动作。(2)料斗开关——双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内部被活塞分成两个腔,两腔可以分别通入压缩空气,当从有杆腔输入压缩空气时,无杆腔排气,使活塞杆收缩;当无杆腔进气,有杆腔排气时,活塞杆伸出。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料斗挡板的开关。
4.1 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
该称重系统中,将压力传感器置于传送带两个固定托辊的中点,当原料下落时,它可测出该区段每单位长度的载荷值q,该值乘传送带速度v即为原料的流量。则在时间T内的原料累积量可以用积分式 W=q (t)v(t)dt表示,式中:W——时间T内的原料累积量,kg;T——原料压力传感器的时间,s;q(t)——单位长度的传送带上原料重量,kg/m;v(t)——传送带的速度,m/s。
4.2 称重电路的结构设计
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是mV级小信号,设计选用的压力传感器传来的动态称重信号是0~30mV范围,不能直接被PLC读取,需要经过外加放大电路处理,将其转化为0~10V的标准电压信号。为了实现电压放大,采用LM324系列器件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其转化后的0~10V的标准电压信号后经过A/D转换器(EM235模拟量输入模块)将模拟量(电信号)转换成可以直接输入PLC模块的数字信号,最后将这些数字信号传入PLC计算分析比较,如果输入量达到预先设定值,则控制气缸动作,关闭落料口。
4.3 PLC与软件
本设计采用的PLC为SIEMENS S7-200系列中的CPU224,外挂EM235。CPU224集成14输入/10输出共24个数字量I/O点。其编程软件为STEP7-Micro/Dos,在PC上位机安装此软件,与PLC进行传输,可方便改变PLC的动作指令,例如更改配料比例和配方,均可通过调整编程,快速改变装置的落料方式。
[1]赵继文,何玉彬.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崔世林.基于PLC和称重仪表的自动配料系统设计[J].电气技术,2009.
[3]廖常初.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4]张燕宾.SPWM变频调速应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