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的代号

2015-11-22 08:08姜贻斌
文艺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新化李健女老师

○姜贻斌

李健的代号

○姜贻斌

认识李健已多年。

李健还在孤单地蹲守在湖南新化乡间默默地写作时,我们就已通过朋友认识了。后来,我去过那个偏偏的地方,满目是坚硬的奇形怪状的青石,李健呢,就在这里写出了许多柔软的文字。他告诉过我,有一次躲在屋里写小说,十多天没有出门。当他走出来时,村人们都惊愕地望着他,好像他是天外来客。为何?他竟然是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并不像个天外来客,倒是像个隐居多年的山顶洞人。

由此可见,当年这个乡村秀才的努力。

在这个文学叛军辈出的年代,李健却没有丝毫犹豫,选择的仍然是坚守,默默地读书和写作。几年前,这个坚守者,又几次义无反顾地丢弃了在现实主义者看来是十分诱人的机会,迈着浪漫主义的坚定步伐来到长沙,把自己全部融入文学,其创作也日趋成熟。他写出了乡间诸多的温暖,也写出了生活中种种的残酷和无情。当然,纵观他的作品,李健还是一个十足的温情主义者。

这个温情主义者,除了把温暖一点一滴地体现在作品中,在生活中,他也给朋友们带来一点一滴的温暖和快乐。尤其是他满嘴的家乡方言,毫无疑问地给了我充当翻译和重新上岗的机会。而不幸的是,他似乎是个精明的商人,至今也没有付给我一厘翻译费。

一次喝酒,其中有熟人,也有初次见面的男女。这时,极讲礼貌的李健,扑打着身上还沾着的乡村泥土和杂草,面含微笑,举杯向一位杨姓女老师敬酒。他开口说,娘老子,我敬你一杯。当时,满桌生出的是惊讶和不解。哎呀,李健是不是因酒醉而满嘴胡言了呢?哎呀,他是不是看见美女脑壳发晕了呢?不然,怎么说出这个话来?杨姓女老师更是瞠目结舌,哎呀,我比这厮还年轻好几岁,怎么叫我娘老子呢?难道我这么显老吗?当时,唯独我微微含笑,晓得李健并没有喊错。所以,为了让大家尽快地走出尴尬,我马上用不很标准的普通话解释道,请各位不要误会,他是说杨老师,不是娘老子。话音一落,一屋子的笑声伴随着酒香欢乐地荡漾起来。

由此,李健的代号是娘老子。

当然,我这个还不能算自学成才的翻译,面对复杂难懂的新化方言,也常有颇感困惑之时。记得那也是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本来寡语的李健,忽然惊天动地暴出一句:哎,油豆腐的小说写的不错哎。在座的人都还读过几本书的,却突然被油豆腐这个作家难住了,不由通通呆住,面面相觑,油豆腐是哪个?油豆腐是哪个?然后,一双双迷惑的眼珠子望着本翻译,希望我马上站出来说话,以解众人之惑。其实,我这个不称职的翻译也被他难住了,我在大脑中迅速而匆忙地搜索一遍,居然也没有搜索到一个叫油豆腐的作家。所以,我只好厚着脸皮不耻下问,对李健说,油豆腐是哪个?这个李健居然毫无羞涩地说,哎呀,就是那个写《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人么。

嗬嗬——满屋顿时一片大笑,简直呈地动山摇之势。

又由此,李健的代号是油豆腐。

李健不仅说话蛮有味道,间常在唱歌时也有笑话流传于世,其实,他唱歌也毫不比别人逊色。记得小时候有首歌曲唱道,说话不一样,唱歌一样。其实,这一句歌词用在李健身上,是很不合适的,因为他唱歌也一样,唱的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话。所以,当他每次含情脉脉地唱道,我送你一朵麻蝈(玫瑰)花,肯定又会获得满堂的尖叫声和拍手声,所以,其深情的歌唱肯定要停止片刻。

还由此,李健的代号是麻蝈花。

当然,李健打电脑不是用新化方言了,他不用声控,打五笔。而这个脑壳上戴着许多代号的人,打电脑竟然也有一个代号:一指禅。这是何意?也就是说,他写东西,居然用的是右手的一根食指。其实,他又不是身残志不残的那类人,四肢像他的名字一样十分健全,所以,我可以有绝对的把握说,这是世界上唯一的罕见的打字员。这个打字员天天用一根手指头,一下下地敲,像老农一锄锄地在土地上挖,然后,到秋天搂抱收获。

当然,在特殊的时候,李健也不说话,那一定是对方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听不懂对方的话,怎么办呢?双方举行隆重的默默无声的笔谈。这很像地下党接头,只写不说,害怕被人监听似的。这件事情就碰在李健和曹乃谦的头上,两人都不懂对方的方言土语,好吧,那么一人写一句地进行交谈吧。这本来是两人的私事,结果呢,却闹得动静很大,不仅闹出了省,还闹到了斯德歌尔摩。上次,马悦然夫妇在上海与曹乃谦见面,马夫人陈文芬笑着问曹乃谦,你与李健笔谈,是否有此事。曹乃谦是个老实人,点点头,承认确有此事。

再由此,我们给李健又取个代号,健哑巴。

所以,如果细细说来,李健的代号起码有十几二十几个吧。为了给他留点面子,敝人不再多说,害怕新化蛮子搞报复。

当然,请记住,油豆腐是其主要代号。

——这是毫无疑义的。

猜你喜欢
新化李健女老师
新化三合汤
判断:手拉手,转圈圈
愿望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李健 用平淡演绎传奇
李健作品
李健:音乐诗人,白马王爷 主持
李健美术作品六幅
Unit 7 STEP BY STEP 随堂通
戈新化:让农村变成吸引人才的“凤凰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