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深情在人间
——毛泽东对待乡愁和乡情

2015-11-22 08:03周敏之
文史春秋 2015年11期
关键词:韶山乡愁

●周敏之

永存深情在人间

——毛泽东对待乡愁和乡情

●周敏之

莫道年华随逝水,永存深情在人间。大革命时期,青年毛泽东为了用大量的事实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不畏艰苦,风尘仆仆,亲赴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城乡考察。1月5日,毛泽东回到家乡韶山,乡亲们敲锣打鼓把他迎进毛震公祠,接着他作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毛泽东这次离开韶山后,继续挑起中国革命的重担,决心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改造中国与世界,一直奔波在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直到1959年6月才回到故园韶山。毛泽东是一代革命伟人,人们看到的大都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雄才大略,他的一生轰轰烈烈;然而,毛泽东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寻常人。在他离开家乡长达32年的漫漫征途中,照例同常人一样,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难以释怀的乡情常常在心中悄悄升腾。他在紧张工作和指挥战斗之余,也不免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邻,亲朋故旧。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一位伟人,他善于用各种方式排遣心中的乡愁和表达拳拳的乡情,以便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

诗词家书寄情怀

1929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在福建汀江一带英勇作战,消灭了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城。这时,正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代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怀亲的习俗。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战斗的胜利,又恰逢重阳,这使毛泽东诗情奔涌,写下了一首词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的重阳是公历10月11日,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为1929年10月。词中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作者感叹人生有限,而自然界却是永恒,投身革命即为家,兄弟之间聚少离多。可见毛泽东在重阳这一天,既有战斗胜利的喜悦,也有淡淡的乡愁。然而他笔锋一转,对战地重阳尽情赞美,战地开放的菊花格外芳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猛烈的秋风比喻着革命力量,它正摧枯拉朽;秋色胜过春光,大地万里,一片霜红。预示着革命根据地将不断扩大,革命的烈火将越烧越旺,终成燎原之势。伟人的乡愁立即释怀,被革命的理想信念和成功可待的满腔豪情所代替。

又如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词中也寄托了毛泽东淡淡的乡愁。我们知道,长征艰苦卓绝,长途跋涉,敌人围追堵截,战斗频繁。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于1935年9月进入甘肃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越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此时,秋天高远,白云轻淡,南迁的大雁在头上飞翔,毛泽东仰头尽目,直到大雁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此刻,多么希望南飞的大雁能够捎去他向家乡人们的一声亲切问候。在南方一个秀丽而偏僻的山村里,那儿是他可爱的家乡,那儿有他难以忘怀的父老乡亲,故友故旧,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但是时刻心系革命大业,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想得更多的是未来,是全国人民,于是他的诗思、诗情很快跳跃到现实中:“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英勇的红军一定要征服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长征的目的地,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当然,也有可能毛泽东还写过表现乡愁的律诗,或许没有公开发表。

中央红军1935年10月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 “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停止 “剿共”,团结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简称 “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地位,国民党取消了对延安的封锁,可以与外界通邮了。此际,毛泽东十分惦念在日军铁蹄下的家乡父老及亲朋,他在延安的窑洞里,紧张的工作之余,多次写信给曾经帮助过他的大表兄文运昌,有的信长达5页纸,他的喜怒哀乐在信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绵绵的乡愁。其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

“八舅父先逝,至深痛惜,诸表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皆然,惟有全力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我为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外婆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恋我外婆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乡亲……”

文运昌一直把这封信珍藏着,直到1950年初夏,毛岸英代父省亲,去湘乡唐家圫拜望诸位表伯,文运昌才把冒险珍藏的家书交给了毛岸英。

毛泽东 (前右)与他的私塾老师毛宇居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样十分惦念韶山冲的乡亲,不时乡情萌动,他常常抽出时间给远在韶山冲的族兄兼儿时私塾先生的毛宇居写信,询问家乡情况,以解乡愁。当他在信中得知小弟毛泽覃烈士的妻子周文楠带着儿子毛楚雄、哥哥周自娱及老母亲躲避战乱来到韶山,因上屋场仍被国民党反动派没收,周家祖孙三代无立锥之地,毛宇居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尽管房子窄小,但能凑凑合合过日子。毛泽东在信中称赞毛宇居做得对,并嘱咐应把周家看作一家人,不分彼此。侄儿毛楚雄生活困难,毛泽东寄付微款,予以接济。毛宇居在信中告知毛泽东,他从韶山地下党组织秘密借阅 《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书,稍后又把侄儿毛远耀等人送去延安,走上了毛泽东指引的革命道路。南北相隔数千里,毛泽东与毛宇居相互传递着淡淡的乡愁和浓浓的乡情。

亲友赴京解乡愁

1949年8月间,第四野战军先头部队打到了湖南,毛泽东便委托组织派人到韶山寻找他的亲人和革命烈士的家属。此时,中共中央正忙着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忙于党务、政务,日理万机,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然而他也同常人一样,也有家务事、儿女情,也免不了一缕乡愁悄然袭上心头。不能回到家乡去,怎么办呢?毛泽东自有排遣乡愁的办法。他邀请堂弟毛泽连和表弟李舸赴京做客。见到了分别22年的堂弟和表弟,毛泽东高兴极了,连声说:“好呵!你们来了,你们来了。”接着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谁也舍不得分开。

十分明显,毛泽东邀请毛泽连和李舸赴京,一是向他们了解乡间实际,以便掌握更多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乡愁。尽管毛泽东白天很忙,晚上也要抽时间同客人促膝长谈,眼前熟悉的面孔,耳畔亲切的乡音,使毛泽东十分开心。

毛泽东按照家乡待客的习俗,十分亲切和热情,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并留他们在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毛泽连患有严重的眼疾,视物不清,毛泽东叫毛岸英和田家英带他到协和医院诊治。毛泽连离开北京时,毛泽东把自己用了多年的一口皮箱,装上蚊帐、棉衣、棉裤和衬衣,一并送给堂弟,这些衣服毛泽连穿了多年,那口皮箱现已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作为文物展出。从建国前夕到毛泽东去世的27年间,毛泽连共去北京11次,缓解了毛泽东的乡愁。

毛泽东小时候常随母亲从韶山滴水洞抄小道,翻过黄田坳,到湘乡县大坪唐家圫的外婆家,那里是他儿时的乐园,几位表兄弟与他关系十分亲密,尤其是大表兄文运昌,当年曾将家中藏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借给毛泽东阅读,想方设法为他寻找和推荐进步有益的书报,如郑观应的 《盛世危言》、梁启超的 《新民丛报》,后来又极力劝说毛顺生放弃让毛泽东经商,而让他去长沙求学。毛泽东身在延安,十分想念这几位表兄弟,十分眷恋外婆家,于是在1951年初夏,邀请文家兄弟赴京做客。

1959年6月26日晨毛泽东在父母墓前祭拜

文运昌等人到了北京,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安排住在前门饭店。3天后,毛泽东抽出时间,让田家英接客人到中南海怀仁堂,他们刚下车便看到毛泽东早已在门外迎候。客人一到,毛泽东把站在身边微笑的江青拉了过来,指着文运昌介绍说:“这一位就是当年为我在东山学堂读书作担保人的运昌大表兄,我好想念他呵!”接着对文南松作了介绍。毛泽东看到儿时的好伙伴,话匣子一打开,说不完,道不尽。他仿佛回到了儿时的乐园唐家圫,置身在那忘情过的山村。晚餐,他热情地招待文家兄弟,从身旁取来一瓶葡萄酒,逐一给各位倒酒。也许因为太高兴了,他笑着让客人猜猜是什么酒。本来不大喝酒的毛泽东,因为解了乡愁,这次却例外,豪兴大发,一口气干完杯中酒,他又为客人的酒杯里倒满了酒,边喝边聊,一直谈到深夜。他问唐家圫有什么变化,甚至连后山上的油茶林长得怎么样都问到了,可见他对外婆家难以忘怀的眷恋之情。

1951年9月下旬,年近古稀的毛宇居和张友成、文枚清接受毛泽东的盛情,应邀去北京团聚。除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塾师外,张友成是他少年时代要好的同学,文枚清则是他外婆家的表兄。当晚,毛泽东款留毛宇居一行在他的住处丰泽园洗尘,特地备了几样家乡菜,一碗湘笋炒肉丝、一碗红烧青辣椒,一盘空心菜,外加一碗红烧肉和一碗泥鳅汤。席前,毛泽东双手搀扶着毛宇居走进餐厅,带着歉意说:“你们千里来京,没有备下好菜吃,但我不敢忘了乡情啰!”

毛宇居望着毛泽东笑道:“人意好,水也甜嘛!”

毛泽东一边给客人斟酒敬菜,一边高兴地与客人拉家常,询问家乡的 “土改”和干部工作情况。他们的谈话十分投缘,毛泽东满脸红光,兴趣盎然,乡愁顿失。毛宇居一行住在中南海外面的招待所里,毛泽东尽管很忙,仍在百忙中抽出一些时间,同他们谈古叙今,问这问那,有时竟不觉谈到凌晨三四点钟。

10月1日,国庆大典,毛泽东又派员给毛宇居等人送去了国庆观礼证,请他们上天安门城楼观礼,随后是浏览北京的名胜古迹,还安排到天津参观,毛泽东特别交待他们,一定要参观天津的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和工厂。

毛宇居一行离京返湘时,毛泽东送给毛宇居一个精制的日记本,握着老人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文化高,要把这里的情况,尤其是天津高涨的社会主义热情,人民的觉悟带回去,向家乡人民多多宣传,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常给我来信,乡间情形,尚望随时告知……”

“代父省亲”慰乡愁

1950年5月上旬,毛泽东收到毛泽连寄来的一封信,阅后他心里焦虑不安,牵动了他的乡愁。原来,毛泽连在信上说,这年春天,湘潭县遭遇到严重干旱,韶山冲里不少农田开了裂,没有水灌田,春耕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许多农民家里没有粮食吃,蔬菜也不多,日子难熬。

毛泽东夜不能寐,迫切地希望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中南海的深夜,温馨而静谧,微风送来花的阵阵清香。毛泽东仍旧站在客厅里,扯开落地窗帘,遥望南天,忧心如焚,思绪万千。他仿佛看到养育他的那块土地上,农民们正在忙着挑水浇灌秧苗,小孩和妇女在山坡上挖野菜。

这时,毛泽东不由回想着初来北京的毛泽连和李舸与他的第一次谈话的情景:毛泽连坐在沙发上,深情地望着毛泽东,动情地说:“主席三哥,现在革命胜利了,共产党坐了江山,天下已定,乡亲们都盼望您回韶山哩!”

这话引起了毛泽东对乡情、亲情的深深思念,他笑了笑说:“我在外面奔波了几十年,回韶山看望父老乡亲,应该!应该!人说当兵不认亲,这是笑话,我对家乡的亲人也是朝思暮想呵!”他吸了一口烟,眉宇微锁,面容凝重,“可是,夺取革命胜利,好比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江山可得也可失呀!我这个当主席的,实在抽不开身啰。”

喝过一点墨水的李舸,是个聪明人,他看出了毛泽东的矛盾心理,理解他的苦衷,说:“主席,我有一个想法。”

“好,听你的。”

“您政务缠身,国事太忙,现在没得空回韶山,这是实情。那么可以先让岸英、岸青兄弟走一趟老家,他俩离开韶山怕有二十几年了。”

“代父省亲,两全其美,你这个主意好呵!”毛泽东呵呵大笑。

……

这时,毛泽东作出决定,先让岸英代父省亲,回韶山了解实际情况一并看望乡亲,于是促成了毛岸英的韶山之行。

毛岸英动身之前,毛泽东对儿子省亲有诸多要求:先要跟他学习几天韶山土语。不然一口普通话老百姓听不懂。那时湘潭去韶山冲没有公路,只能骑马,毛泽东吩咐岸英在离家30里路的银田寺就得下马走路回去,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故乡的爱恋,对乡亲们的敬重。还有,到韶山不能下车伊始,就在群众面前指手划脚,必须向群众学习,甘当小学生,要与他们同吃同住,不能有任何特殊等等。

1959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

毛泽东回韶山时与乡亲们合影

毛岸英谨遵父命,他在银田寺下了马。那天才下过一场透雨,道路泥泞,毛岸英穿着草鞋步行,高卷的裤腿上沾满了层层泥花。天黑时分,他在湘潭县副县长毛特夫的陪同下到了韶山冲,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举着火把来看他,大家纷纷问道:“你爸爸怎么不回来,我们好想看看他呵!”

毛岸英一边握着乡亲们的手,一边真情地回答:“各位阿公、阿婆、伯伯、叔叔,我爸爸工作太忙,抽不开身,他也很想念大家。我这次回来就是代表他看望父老乡亲。”毛岸英不负父亲的重托,他在韶山参加村委会议,了解村党支部如何组织群众生产自救;看望烈属,走访群众,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收集到许多资料。在毛泽连的陪同下,看望了本族长辈以及住在杨林的另一位堂叔毛泽荣,还翻山越岭,到湘乡县唐家圫探望各位表伯、表伯母,征求他们的意见。

毛岸英在韶山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行程安排得很紧,圆满地完成了父亲交给他的各项任务,也在乡亲们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使毛泽东得到了不少安慰,排遣了积在心中的乡愁。

回到韶山释乡愁

随着时光的流逝,毛泽东更是故园情深,乡愁日炽,终于在1959年6月25日,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韶山。

毛泽东踏上故园的热土,投进韶山的怀抱,高兴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他的乡愁得到了尽情的释放。他一下车就交待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把我的大哥毛宇居找来。”见到毛宇居,毛泽东紧握着他的手,乐呵呵地说:“我到家乡的田园去看看,还要请你当向导呢。”

毛泽东拉着毛宇居的手,在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走在韶山的田野上,看到当家作主的乡亲们在愉快地劳作,他的心情舒畅极了,引起了他的诗情,这使他回家乡第二天晚上便酣畅淋漓地吟出了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翌日上午,毛泽东兴致极高,看了久别的本房祠堂毛震公祠。毛泽东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后,问祖宗牌位到哪里去了,随行的毛宇居说是烧掉了,他顿觉不快,严肃地说:“就这么没柴烧呵!菩萨是迷信,应该打倒,烈士墓、祖宗牌位跟它是两码事,这是纪念嘛。”

毛泽东手书 《采桑子·重阳》

接着毛泽东来到虎歇坪父母的坟墓前,随行人员用松枝扎了一个简单的花圈,毛泽东神情庄重,恭恭敬敬把花圈献在坟前,然后深深地鞠躬。

从山上下来,毛泽东来到了韶山学校,并同师生们合影留念,然后再看旧屋和当年的邻居。

下午,毛泽东豪情大发,又邀毛宇居一块来到滴水洞的韶山水库游泳。他兴奋极了,在水中一边做着 “立正”“稍息”“困觉”等各种姿势,还一边和人们谈笑,真是 “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实在太高兴了,见毛宇居在岸上观看,调侃道:“宇居兄,你也下来游吧。”

毛宇居见毛泽东畅游自如,身体如此强健,忽听毛泽东这么一喊,恨不得自己年轻20岁,下去同毛泽东一道戏水弄波,游个痛快,但他只能遗憾地回答:“主席,你是水中蛟龙,我是旱鸭子,年岁不饶人呐。”

“你游一次,起码能多活20岁呢!你信不信?”毛泽东幽默地说,逗得岸上的人们大笑起来。

“美不美,乡中水。”毛泽东从韶山水库上来,这使他释放了乡愁,加之游泳后,浑身筋骨舒畅,使他精神倍增。从韶山水库回到松山住房,他沿途视察生产情况,同乡亲们亲切攀谈。

这天傍晚,毛泽东设宴招待韶山的老党员和当年的贫协会员、自卫队员、儿童团员、女子联合会员、烈士家属等革命老人,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饭后又同群众交谈了生产、生活情况。紧接着,毛泽东在乡亲们的簇拥下,来到苍松翠竹环抱下的灰砖坪前合影留念,毛宇居夫妇挨着毛泽东的身旁坐着,摄影师按动快门,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毛泽东回到韶山,闻讯赶来的文家表兄、表侄们,一再请求毛泽东去他们那里一趟。毛泽东对外婆家一直是十分眷恋的,也一直没有忘记那儿时的乐园,但因为只住两天,时间安排得紧紧的,没有半点余地,他为此感到抱歉与遗憾,只能与他们合影留念了。

猜你喜欢
韶山乡愁
毛春山:让韶山村人过上更美好生活
满江红·七月半到韶山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九月的乡愁
沁园春·韶山
乡愁凭寄
回头一望是乡愁
让韶山红领巾永远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