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6·18

2015-11-21 07:23撰文金希摄影沈婷婷
海洋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国家海洋局海丝海洋生物

撰文/金希 摄影/沈婷婷

Tips:6·18简介

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原名为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以“项目—技术—资本—人才”为主题,为广泛吸纳国内外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搭建的平台。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十几个国家部门、单位和央企共同主办。从2003年起,每年6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

6月18日,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海丝”成为了此次成果交易会的新热点。

一进会展中心的大门,位于主展区中心位置的海丝主题馆格外引人注目。海丝主题馆由国家海洋局和福建省政府联合主办,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陪同福建省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参观了海丝主题馆。对于前来参观的市民来说,“海丝”主题馆也绝对让人不虚此行,这里有“蛟龙”号模型、海洋卫星、运载火箭,海洋监测用直升飞机以及渔业工程装备模型、海洋生物医药产品、海洋生物标本等供市民参观。

按1∶1比例制成的“蛟龙”号深潜器模型无疑最受市民欢迎。深潜员付文韬还受邀来到了海丝主题馆,为市民讲述深潜经历、介绍深海看到的奇特生物,现场观众与学生纷纷向深潜员提问、合影,将展会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海丝主题馆由综合展区、产业展区以及海丝文化展区等三大展区构成。综合展区重点展示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内容、战略规划以及福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情况等;产业展区主要展示我国尤其是福建省在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现代渔业、海洋监测技术、海洋工程与化工等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对接转化成效,共有来自福建省内外的31家产业企业参展;海丝文化展区着重展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战略布局、发展愿景,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先行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等。

除了海丝馆外,本次展会还有安全设备馆、现代农业馆、机械装备馆、粮油机械馆、医疗器械馆、老茶新宠馆、海丝精品馆、主办单位馆、电子信息馆、互联网经济馆、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馆、金融馆、城市综合馆等场馆。

同日下午,第二届福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峰会也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朱蓓薇,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和国家海洋局专家作主旨报告。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辛红梅在会上表示,近1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十几倍,年均增长27.8%,占GDP的比重呈迅速上升态势。辛红梅介绍,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尽管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辛红梅认为,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等等。

在峰会上,围绕着“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专家们建言献策。陈冀胜院士提出∶医药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得实现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变。要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

发产业链条。朱蓓薇院士提出∶开发海洋资源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举措。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捕捞量也很大,但水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落后。海洋是人类食品的宝库,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使其成为生物制药的很好材料。她说,福建是海洋大省,具备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的资源优势、企业优势。通过“6·18”这样的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博士吕志华介绍了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希望通过平台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开发到产业化转化的完整的创新链条,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在峰会上发布了福建省海洋高新产业企业技术需求,并组织30项重大海洋经济对接项目进行现场签约,预计签约投资总额达54.1亿元。

猜你喜欢
国家海洋局海丝海洋生物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看海洋生物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