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敏 图/郭之兵 提供
郭之兵:互联网最大的智慧和陷阱
文/本刊记者陈敏图/郭之兵提供
有些年轻的创业者,胸怀理想很好,但创业时不要太理想化,否则可能会栽跟头。对互联网思维要深入思考,知识、心智,都多积累一些,才会避开雷区。
郭之兵,1979年出生的天平座男,曾经是资深IT人士,变身为智慧农业的创业者,于2011年与多名农业领域的合伙人,在上海共同创办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所谓智慧农业,他解释是整合现代农业与IT技术于一体,是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具有三高特征——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
创业几年来,他带领团队创建了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市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食品产地、安全监测等信息。基于这个系统的新业态潜质,2013年国兴农成为沪上唯一涉农的电子商务“双推”企业。不久,国兴农又实现了“农业灌溉自动化和水肥一体化”,得到了上海市农委、市水务局的高度认可。
2014年,郭之兵本人获得了“中国移动”第十三届“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的称号。
如今,国兴农的业务遍布全国8省市,研发了近10个信息软件系统,示范推广近20个作物标准方案,种植面积超10万亩,预计2015年业务规模比去年增长八倍。
郭之兵的梦想很小——保障每一张餐桌的食品安全;梦想很大——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誓要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走在创业路上,他不知疲倦:“我从不认为有超越不了的困难,一直用很强的毅力去对抗,要千方百计地克服。除非我已经运用了全部才能还是攻不下,才会放弃。”
想起褚时健。74岁时,他才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84岁时,他种植的“褚橙”才通过电商在全国售卖。2015年他87岁,才说:“我已经甘心了,我筋疲力尽了。”
不管时代如何转换,伟大的人,从不屈服于困难,只会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郭之兵毕业于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职业发展。
23岁,他进入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短短六七年,他担任过不同职位,从咨询实施部经理、大客户部经理到销售总监,掌握了不同的技能。
“在商海实战里,我从学生很快变成了一个职业人。首先心态要好,学会换位思考,哪怕是为老板打工,也是成全自己。其次就是辩证地看事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当是磨砺。遇到好的事情,也不要得意忘形。”
29岁,他入职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担任销售总监、董事总经理,曾因业绩出色,登上“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他认为“卓越的管理能力,专业的行业知识,清廉的职业操守”是一个CEO必需的素质。
从华星离职前,公司业绩不甚理想,他承受了一些压力,但他对自己三年的付出问心无愧,并且勇于担当和澄清非议。
“在社会历练的这些年,我一直很努力。经历过封闭培训,大大小小的谈判……别人可能这些年读了个高学历,而我认为获得的经验才干也很有含金量。学历只能证明你有学习的能力,进入社会实战才是真正的开始。”
有野心有能力的年轻人难免狂妄,然而他越走越觉不足,反而谨慎。
2011年,郭之兵从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脉络上转折,从安徽合肥来到了经济更发达的上海,准备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农业。过去的工作经历,让他梳理出自己的四大优势:农业信息管理、农资市场开拓、大型公司运营、资本运作能力。具备专业技能还不够,创业者更需孤注一掷的梦想,比如——助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当时在上海举目无亲,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他说确实艰难。
“但我想完成我的梦。之前是为首领打工,现在自己创业,只能依靠自己,有了非凡的定力和定性才能站住,带领企业往前走。回首来路,感恩的人很多,尤其是支持我创业、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合伙人,在创业中给予帮助的农业部门领导。农业是急不得的慢活。没有耐心和信心,就没有今天的国兴农。”
国兴农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创新,解决农业领域“最前一公里”的问题。拿西瓜来说,就是为生产者提供西瓜的种植方案,利用自己研发出的“农业灌溉自动化和水肥一体化”系统保证品质,经过初加工包装的品牌设计,进入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进行评估,准备销售——完成这条立体产业链的最前一公里。
“创业初期,我没有完全空闲的一天,总是情不自禁地在思考。否则就会心慌……我喜欢这句话,男人因为寂寞而优秀。”
《中国青年》:现在的农业发展形势,和你四年前创办公司时相比,有什么转变?你对公司的前景如何判断?
郭之兵:现在的政府和社会对农业都非常关注,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农业领域,我感觉形势更好了。传统农业凭感觉和经验,而现代农业更加科学化标准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强农业,必须转到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我们目前竞争对手不多,开发研究的都是新东西,不停完善。对现在的商业模式我充满信心,也在跟上海市农委深度合作,为三品战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中的“品质+品牌”保证,提供服务。
《中国青年》:这几年,公司的业务板块是在往深掘进?还是扩张玩跨界?
郭之兵:往深掘进。这一块空间很大,够我们玩了。
我们推出了“1+4”的业务模式,“1”指的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4”主要指围绕这个平台开发的四套方案:“作物GAP标准化种植方案、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农产品包装设计网”。这种“五环联动”模式是国内首创,第一个将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并实现农业顶层设计。别人只做一环,而我们在做五环,可以自由运用“羊毛出在牛身上,让猪买单”的互联网思维。
《中国青年》:你创建了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可扫描二维码查询。这个开发过程是否困难?
郭之兵:开发并不难,复杂的有两方面:一是充分考虑应用环境,在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和流通环节,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使用?二是盈利模式,是卖这个专利还是免费做平台大数据?最后决定免费,导入客户资源。虽然研发成本相对较高,但两年平台推广,我们获得了可贵的大数据。
《中国青年》:去年,你们收购了无锡恺易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认为会增强公司在智慧农业领域的话语权。该如何理解“智慧农业”?
郭之兵:我理解就是运用了互联网智慧的农业。但往往大家做的,谈不上“智慧”二字。因为时髦的互联网科技往往并不懂农业,无法助力其发展。
我们知道,影响农作物品质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温、光、水、肥、药和农事管理”六大因素。我们针对这六大因素研发了两年,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生长环境实时感知。但即使传感器非常敏锐,收集到的数据很全面,我想不清楚有多少实用价值。数据好看,但不实用!
我觉得走了弯路,及时喊停了。现在国兴农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解决“水”的问题,以科学标准的水肥比例,直接灌溉到植物根部,最终实现了“农业灌溉自动化和水肥一体化”,减少了人工和化肥的使用,从源头大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这个更加精准的系统得到了市农委、市水务局的高度认可,全面参与了政府项目的承建工作。
《中国青年》: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位资深IT专家,你认为这种思维对于商业掘金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郭之兵:我称不上是什么家,只是一个探索者和实践者。“互联网+”,可以加任何东西,首先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其次提供技术的可能,让虚拟成为现实。传统还在二维里转悠,而我们是在三维图像里,竞争都不是同一个格局。比如工厂卖手机,小米也卖手机,但其实是卖背后的东西,卖数据、人性化的服务,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技术模式。这个“+”,应该是智慧,是配合,是提升。
《中国青年》:反过来讲,互联网思维最大的陷阱又是什么?
郭之兵:当全社会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山头早就被先发制人的一些企业占领了,你能做的是什么?有些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一味模仿,生搬硬套,就不是“+”的融合,只是跟互联网平行的根本不搭的抄袭。有些年轻的创业者,胸怀理想很好,但创业时不要太理想化,否则可能会栽跟头。对互联网思维要深入思考,知识、心智,都多积累一些,才会避开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