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文言文与成语相互对举,可以使文言教学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较高的自信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会提升他们学习的幸福感。
一、在朗读教学中引入异读成语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先播放朗读视频,然后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跟读,充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此环节强调“朝”的读音,“朝服衣冠”之“朝”与成语“一朝一夕、朝三暮四”之“朝”音皆同,而不读cháo。“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读cháo,与“百鸟朝凤” 之“朝”音同。
文中“孰视之”的“孰”同“熟”,仔细。适时引导:成语中也有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这种现象在成语中也一定数量地保留着:一暴十寒(曝)、再接再厉(砺)、博闻强识(志)、信口开河(合)、举一反三(返)等等。成語中保留了不少古音,为准确朗读文言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二、在字词教学中穿插同义成语
文言实词的义项绝大部分都可以反映在成语之中,我们在讲授某一实词时,完全可以由课内实词引出同义成语,借成语来加以印证。这种学习方法指导分六步走:
确定要归纳的文言词——思考含有该词的成语有哪些——解释该词在这些成语中的含义——按照词义归类——记录在笔记本上——指导学生及时查阅工具、定期讨论、交流。
下面试举用课文中例句:
1.我孰与徐公美(孰: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委婉地规劝)—→劝百讽一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诚惶诚恐
4.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接受)—→招贤纳士
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很难掌握,这实际上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那么学生掌握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借助成语,即把某一实词的几个义项和课内语句罗列起来,然后分别迁移引申出一个或几个“同义”成语,从而概要展示一词多义的现象。如:
皆朝于齐(朝见)—→百鸟朝凤
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改朝换代、得胜回朝
朝服衣冠(zhāo早晨)—→朝夕相处、朝三暮四、朝思暮想
欲有求于我也(对)—→无济于事、于心不忍、安于现状
于 能谤讥于市朝(在) —→ 喜形于色 耿耿于怀、毁于一旦
皆以美于徐公(比)—→供过于求、安于泰山、冰寒于水
三、在语法教学中积累同类成语
成语中保存着许多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句等。那么,在进行文言语法教学时,可顺带列举一些包含“同类”语法现象的成语,来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一)词类活用与成语
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很复杂,学生不易搞清楚。但如果我们在讲授某一词类活用现象时,适当列举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成语,那么学生理解起来会快捷一些,因为成语的语境毕竟比课文语境要简单得多。如:
1.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不胫而走、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翼而飞、车水马龙(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不耻下问、不远千里、是古非今、乐此不疲、厚古薄今(形容词意动用法)
3.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倾国倾城、富国强民、息事宁人、劳民伤财、惊天动地(使动用法)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龙盘虎踞、风驰电掣、烟消云散、蛇食鲸吞、狼吞虎咽、星罗棋布(名词作状语)
当然,以上几例只是大的方面。具体操作时应尽可能进行最细致的分类,如使动用法可分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等,所举成语也应一一对应才好。
(二)特殊句式与成语
文言文中包含着诸多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谓语前置和省略句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借助成语来完成这项工作。如:
1.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介宾短语后置)—→持之以恒,嗤之以鼻
2.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宾语前置)—→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3.皆以美于徐公—→皆以(我)美于徐公(省略句)—→流芳(于)百世、欲速(则)不达、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为戒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草木皆兵、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
5.王之蔽甚矣 (蔽,意含被动。被动句)—→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为今用、蔓草难除
韩淑梅,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