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预防策略

2015-11-20 19:21
健康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儿童期人格障碍筛查

由于美国近期频发的暴力事件,美国卫生局呼吁相关医疗机构针对可以减少青少年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预防措施展开调研。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患者以及社会可造成有形或无形的伤害;而且无论是使用行为还是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但研究人员发现可在儿童期和青春期时对此种障碍进行预防。预防是指,在障碍发生前介入干预治疗。针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介入预防措施会比较有效。

反社会型行为开始于儿童期,并在后青春期达到高峰;具有反社会型行为的儿童中,有10%-30%会在成年后发展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成年后,患者的人格固化,使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难以治疗。

风险因子

反社会型行为的发生风险贯穿整个胎儿期至青春期。其中的非可变风险因子(例如遗传因素),对预防来说意义不大。但像学业表现差、校园暴力及环境因素这样的可调控风险因子,对于开展及时的预防策略来说,意义非凡。

较差的学业表现:一项针对14岁以下儿童的研究发现,较差的学校表现与未来的反社会型行为有重要联系。但我们还不清楚学业表现差完全是由于IQ低,还是受学校环境或教师个人素质这样的因素影响。

欺凌:欺凌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身体的。身体欺凌是反社会型发育的主要预测指标。

环境因子:许多环境因子可促使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生,例如: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母亲较年轻,单亲都可使儿童对这种人格障碍易感。同伴和社会影响也是风险因子。还有,暴露于家庭暴力、身体虐待、物质滥用都可促使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生。

筛查

早期发现症状有助于预防。因此,医生们很有必要熟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Table1中列出了DSM-5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被归为B群人格障碍)。

因儿童不愿报告自己或同伴的违法行为,所以一项详细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在筛查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由医疗专业人员收集的数据,由教师及父母提供的信息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因素。

其他的筛查工具还包括反社会筛查量表(The Antisocial ProcessScreening Device)。此表是一个可由教师或父母来完成的调查问卷,并且有助于及早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简明版青年心理变态特征列表是一种准确的反社会行为自我评估工具。

干预

Bor等人提出了一套基于患者发育年龄的逻辑策略干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展。

胎儿至两岁间 当发现有母亲存在致使胎儿出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风险可能性时,尽可能立即介入干预措施。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对高风险的母亲提供以教育为主的抚养家访至儿童满两岁,结果使儿童终身的违法行为减少50%。研究同时发现分娩并发症与儿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作为预防措施,可为高危孕妇提供产前保健和个性化儿童发育教育。

3至10岁间 针对3至10岁间高危儿童的预防策略,相关研究发现教育对于父母及儿童来说都很重要。行为问题预防研究组(The Conduct Problems Prevention Research Group)发现,除了父母的亲职教育外,为一年级的高危儿童提供提高情绪理解能力的相关课程,同样可以显著减少高危行为。

11至18岁间 对青年及少年(11—18岁之间)最有效的两种治疗方式是功能性家庭治疗和多系统治疗。在城市环境下,实验性社会发展课程也可有效防止青少年的高危行为。

功能性家庭治疗是一种基于家庭的短期治疗,并且同时面向父母和儿童进行治疗。此疗法鼓励个体认识消极情绪,并通过关注长期行为改变来调整这些消极情绪。

多系统治疗,注重那些青少年周围可负面强化违法行为的外界因素,力求打破这些联系。两种方法同样有效,可依据青少年的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结论

根据目前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有较强环境病因的广泛性障碍。一种观点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儿童期不健康发育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阻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展。

来源:医脉通

猜你喜欢
儿童期人格障碍筛查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