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泊如斋听胡迎建先生谈作诗

2015-11-20 09:45樊茜
东坡赤壁诗词 2015年6期

樊茜

2010年的秋天,我有幸拜在胡迎建先生门下攻读近代诗。先生著述富赡、博学宏通,学识与人格均为师表。先生与我教学上为师生,情感上如父女。求学期间,我曾数次登门拜访,在先生的书斋中聆听谆谆教诲,每每流连于其中的卷卷书香。毕业后却是第一次登门,轻车熟路,上得楼来,门已打开,先生与师母已在门口等候,那种亲切让我倍感温暖。

坐定后,先生问我近况,频频点头。先生书斋取名“泊如斋”,寓意淡泊名利、静心治学;窗上方挂一横匾“湖星轩”,乃因其故乡鄱阳湖中有落星石。先生19岁从事苦力劳作,然在那时从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学作诗,每有哀叹身世、苦役劳作以及描写鄱阳湖的诗作。29岁时调入星子县政府为秘书,县志办主任、主编,其时编有诗集打印稿《学步集》。为进一步深造,考入江西师大中文系研究生班,师从胡守仁、陶今雁、朱安群等先生,研读唐宋文学暨古籍整理专业,治学更是如鱼入渊,三十年来潜心向学,如今已是著作等身,桃李芬芳。兼为《江西诗词》主编,亦二十年,诗友遍天下。先生为人谦和敦厚,说起成果来,一言带过,倒是热衷于在书斋与我谈诗,希望我成为诗人。我天资愚钝,唯恐有负所托。

先生在《湖星诗集》自序中说:“研诗与创作,犹如车之有两轮,相辅而成,不知作诗之甘苦,论诗终如隔靴搔痒,难抉其奥,又何以尚友古人。”先生每有所感,信手拈来,以诗纪游抒情,以诗知人论世,先后有《帆影集》《湖星集》《雁鸣集》《轻舟集》《莹鉴集》等诗集问世。近年又琢磨吟诵之道,当场吟诵,音調抑扬顿挫。他说,吟诗的原则是平长仄短,加以鼻腔音即可,并不复杂,大有助于记忆。

先生认为,作诗要学有所本,从摹到创,如法名帖,打下基础,然后广采诸家。从杜甫入手最好,有章法可循,开无数法门。李太白诗飘逸奔放、苏东坡畅快旷放,但李苏以才气为诗,难以效法。杨万里即认为:苏东坡、李太白诗无待于诗法,神明变化不测;杜少陵、黄山谷诗有待于法而又不依赖于法。宋诗为唐诗一大变,而变之枢纽即在杜甫开创的变调,韩愈为接力棒,力破盛唐余地。古风以杜、韩为正格。韩诗云:“我愿生八翅,百怪入我肠”。他把大、奇、怪、丑的意象,鲜血淋漓地写入诗中,有金刚怒目式的崛奇美。先生读研究生时所作《咏怀》诗中:“草木萌新绿,往事倏如烟。惊蹶还坐起,孤枕难成眠。蝇利无所恋,惟求学业奠。暗悯三十余,仍为分数战。无力穷一经,何能悟新变。树凋复满绿,眼角爬纹线。”即学韩愈《秋怀》。后作《咏湖口石钟山》诗从鄱阳湖的形成写起,笔锋一转:“涵泳星河汉,倾倒匡庐嶂。山锁江湖间,俨然石钟状。撑持石巉峭,白鸥有依傍。石窟噌吰响,其声激于浪。湖口如咽喉,吐纳势奔放。或洪波舂撞,鬼嚎声凄怆。或清黄可辨,豁眸送浩荡。或琉璃凝碧,天水共澄亮。或湖洲裸露,石脚瘦骨样。神工驱鬼斧,劈此奇境贶。”极力夸张,连用“或”字领头的排比,学韩愈《南山》诗。

先生还认为,古风重在纪叙,但忌平铺直叙,宜有跳跃性,跌宕腾挪,并参插骈句。他的《游福建将乐县玉华洞》诗中:“或流沙砾金,或泻丝飘练。匝堆晶玉螺,镶精美花钿。”《游汉阳峰》诗中:“足踏落松针,棘曳迅行胫。茅丛露未晞,云锦花犹炯。”《游大散关》:“铁马奋秋风,儒生上前线。从知世事艰,翻笑志士贱。”《白城行赠三狂居士》写草庐:“篱架葡萄累累挂,池台芙蕖冉冉香。秋千摆荡风拂拂,茅亭坐观雨茫茫。”皆如此。

先生长期关注当今诗坛,他觉得,不少山水诗的弊病一是布点过多,分散主题,面面俱到,没有重心,导致空泛;二是只知为写景而穷形极相,但缺少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中无我,无个性的张扬,襟怀的吐露。他垂示所作《游五老峰下李氏山房歌》最后一段:“平陆丘峦走蜿蜒,万象不可瞒五老。我盼一年半年闲,坐观风云栖此间。但愿心神能澹定,天地奥秘悟二三。”又《赣州通天岩行》记叙明代王阳明、聂豹、后有蒋经国过往此地的遗踪,最后议论:“高贤遗躅犹可觅,德治能手今有无?坐看岩壑静窈窈,傍崖佛殿香袅袅。玉兰舒卷天地心,道旁芜草倩谁扫?”叹今日有无前贤那般的治政能手,道旁芜草则象征社会上的乱杂现象,不知有无能手为之扫除。先生认为,如果只是写美景,赞美景,必然单薄无意味。

先生并认为,议论最好联系现实。他的《天问阁遐思》联系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又联系到当代宇宙天体学:“一自诞生哥白尼,始知地球绕日驰。尔来科学创辉煌,或可了却灵均疑。如今层出新奥秘,星云黑洞谁能窥。何日飞船翔宇宙,一释人类之好奇。”又《登翠微峰顶寻易堂遗址》尾联云:“眼底奇男今有几,横流物欲使人哀。”亦联系当前现实而发议论。浙江大学李保阳点评说:“尾联尤其精警,非寻常模山范水之作可与并论。”

当今贪腐现象,民众为之痛心嫉首。他在《游大散关有怀陆游》一诗最后即说:“如梦醒思今,犹有百虑煎。盛世万蠹贪,海疆两夷缠。锵锵警钟篇,还待鸿笔彦。”从万蠹贪婪写到邻国两夷即越南、菲律宾两国蓄意侵占我南海岛屿。以为如此方有忧患意识。

先生又以律绝举例谈体会,认为要努力从生活实景中观察。他的《德兴途中告别少华山》首联云:“敛热日如丸,飘飘雾霭间。”观察早起时的太阳,在雾中收敛了热能与刺目光线,如同圆丸一般,因有此句。在华山观日出:“风浸似冰青女近,日升如璧紫霞低。”在武功山金顶观日出,有诗云:“眼底尘寰沉睡醒,天边喷薄金玉丸。”莫不是尽力写出不同形态与感受。

先生认为,当今诗坛作品,不少律句松懈,一句仅一意,失之于滑而无曲折,所以他作诗注意一句含二意。如“黄沙漫舞风催涕,漏瓦寒侵雨湿灯”(《四十初度咏怀》);“波涌江河浮日白,石攒矛剑斫天青”(《安徽铜陵杏山葛仙洞》);“嵯峨峰笋拄天立,浓密丛篁夹岸青”(《广西宜州壮族山寨风情一日游》);“坝锁狂澜轮转电,波浮层翠峡奔雷”(《重阳后一日游宝峰寺过小湾水电站》)。或一句中前有本体,后出现喻体。如:“林莽鸣蝉雷阵吼,芭茅封径剑刀棱”(《游大游山》);“密松翠沁衣襟冷,嶙壁高留日色温”(《游甘肃兴龙山时在午后》);“幽径穿林松鼠窜,澄潭卧月鹭鸶翔”(《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影浸金溶水,一线天开斧劈山”(《泰宁金湖游览未毕,即乘快艇返码头》)。均一句中出现两组主谓结构。

作诗要重视炼字,有时可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进行转换,达到特殊效果。杜甫诗“钟声云外湿”、“高城秋自落”,即以常情常景写出奇警的效果。先生也有意识为之,五律句如:“清音敲静閟,人影带微喧。昼短丛林瘦,峡深万绿存”(《自水绕四门入金鞭溪》)。即炼“敲”“带”字,运用通感手法。

先生认为,七绝重在轻巧空灵,不必用典。他的早年之作《过蚌湖》:“浅水滩边小艇嘈,沙鸥惊起脚鱼逃。天光云影悠悠晃,水碧如油草碍篙。”朱德群评云:“首句写湖边小码头杂乱无章而又繁荣兴旺的景象;次句‘逃句不但使人觉得置身浅水滩边,且使人直觉置身水底;第三句‘晃字虽未直说,却使读者知人已在船上。‘碍字看似寻常,倘无水上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绝难想象出来。”又《闽北道中》:“路自林中牵不断,峰从雾里露峥嵘。”“牵”字写路之曳状。《张家界金鞭溪》:“峪口相交到此奇,蒼岩拔地比高低。壑抽万木森森处,中有清清不断溪。”赖华先认为:“抽字警绝。壑由抽拔之木而显幽深,由壑深而显森森之气。将深壑森森、中有清溪之景象盘活,犹如一幅幽壑清溪之山水画。”

先生告诫说,对古代优秀诗人要心存敬重之意,有“敬意”才能切实体会到古人创作的功夫,才能认真学习到一点古人的长处。今日作诗如果不学古人,不重继承,仅靠其灵感一闪念,终难成大气候。先生在《湖星集自序》中谈过他的观点:“创异标新,人之所好,奢言改革,终如沙上造塔。诗不学古谓之野,古之大家如杜少陵之沉雄、黄山谷之奇崛、近世陈散原之奥莹,吾辈虽不能得其万万分之一,然取径于此,庶无野狐禅之讥,然决非泥古拟古,泥之则腐,拟之则赝。生于斯世,当有斯世之面目气息。”必须在学古的基础上再谈创新。强调学古,并非拟古、泥古,摭拾古人陈词,而是多读古诗,方知其妙处,而亦知在我之先,有古人常用之意、惯用之词,则力求不用,知有所避与有所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有所悟,可望推陈出新。他曾作《论诗》云:“妙象还从高著眼,芜辞莫自作聪明。寒风一扫繁枝叶,初绽梅花始玉清。”他的《王渔洋诞辰三百七十周年感赋》云:“诗坛萎靡三百年,一瞥几为瓦砾填。吟风弄月无兴寄,模山范水纷雕镌。渔洋山人侣神韵,万法之中得真诠。羚羊挂角求无迹,凤翔千仞龙潜渊。山之空灵在云水,花之风神孕鲜妍。书无气韵墨猪似,画韵意趣如悟禅。而今我辈为诗者,慎勿为物形迹牵。襟怀涵咏在高远,光灵荡摩神理绵。”中国社科院杨义院士在其《感悟思维与诗词创作》文中引述并评论说:“曾写过《民国旧体诗史稿》的江西学者胡迎建,这一首诗从《王渔洋》神韵说入手,谈论感悟思维方式的广泛渗透,贯穿于书画各领域。”

先生最后说,倘无诗,人生精神将枯涸。诗可以藻雪精神,净化心灵,使人得到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创作中,冥思苦想,一旦吟安一字一句后,如释重负、心境开朗。

泊如斋摆满了所作的字画,有山水,有淡梅、墨荷,古朴与诗意流淌其间。先生谈及少年时即习字,年青时为生计劳碌,无暇翰墨丹青,生活稳定后终于圆梦。他39岁起练字,49岁时学画,而今在业界也小有名气。先生谈及自己时所说,“而今鬓添星霜,不知老之将至”,在他身上看不到岁月带来的暮气,有的反而是孩童般求学的朝气和学有所获的欣喜。

师徒二人,一壶清茶,不觉间从下午13时谈至日暮,使我如沐春风。先生曾在43岁生日赋诗明志:“市海藏身自在天,偏将校注误华年。苦吟岂是求名世,宏论惭无欠立言。江阔来朝租艇渡,春深何处看花妍。却从四壁缥缃里,今古诗心试凿穿。”他期望余生坚守在“泊如斋”这片“自在天”,在闹市之中守护一片净土、澄明一片诗心。如今,先生已过耳顺之年,但那份坚守如玉壶冰心,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