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阈下的韩国偶像剧——以《主君的太阳》为例

2015-11-20 19:20王盼盼
电影评介 2015年9期
关键词:剧作偶像剧韩剧

王盼盼

韩剧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地区的影响日益扩大,“韩流”已然成为一种潮流文化影响着受众群体。学术界对韩剧的研究不胜枚举,总结近5年来的韩剧理论研究成果后可以看出,从创作者、受众、审美文化、人物形象、叙事审美、制作传播、媒介营销等方面学术理论较为广泛,运用各种影视批评方法对韩剧进行分析的也不在少数。这些研究方法角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使得研究成果参差不齐,对研究的主体挖掘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影视精神分析批评方法在影视作品中,尤其是在韩国偶像剧的运用,则少之又少。正如学者熊国荣所说:“相对于文学批评和电影批评,电视批评中精神分析方法的应用要少得多,正如美国当代电视批评家桑蒂·弗利特曼一刘易斯发现,尽管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精益求精,成果迭出,但是精神分析的电视理论不但数量少,而且大多未能理论化。”[1]

一、对人物无意识动机的表现

《主君的太阳》是2013年最受国内外观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讲述的是重伤痊愈后能看到鬼魂的女主人公太恭实,与深受初恋创伤的男主朱中元经历过一次次的灵异事件,相互治愈的爱情故事。剧情既充满了温馨、搞笑、梦幻的情节,又在无形中营造惊悚、悲伤情感氛围。

从剧作内容来看,精神分析法中的“防御机制”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作用。防御机制包括:“逃避(avoidance)、否认或否定(denial or disavowal)、固着(fixation)、认同(identification)、投射(projection)、理性化(rationalization)、回归(regression)、压抑(repression)、压制(suppression)、升华(sublimation)等”[2],其中一个或几个发挥作用,影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作。朱中元在目睹女友死在自己眼前,即使觉得绑架与女友有关,他潜意识里却还总对她念念不忘,拒绝回忆当时的情景,逃避所见到的事实,否认绑架案初恋女友有参与的相关事实,压抑着对初恋女友的痛恨与思念,活在自己编织的牢笼中无法自拔,以此来逃避初恋带来的伤害,各种各样的自我压抑,心理情感得不到合适的宣泄,固执的想法导致朱中元出现无法阅读的病理反应。

在人物设置上,鬼魂是促进情节发展的重要配角,实现人与鬼对话,一方面解决了故事情节设置上的问题,创作人员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编创更为精彩的故事;另一方面,营造恐怖惊悚的氛围,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使剧作收视得以保证。将人物冠以鬼怪的外衣,实体虚无化、外形惊悚化。既然人物是以鬼怪的形式出现,那与之相关的事件,也应该看做是死者生前精神意志的延伸发展。

二、对观众“窥视”心理的满足

该剧采用“偶像+鬼怪灵异+爱情+刑侦”的剧作模式,布置了许多惊险与悬念,充斥着亲情和友情,坚持将爱情贯穿始终,使整个剧作在这些外衣包装下,更加吸引观众,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抓住了大众集体潜意识的共鸣点,实现爱与美的共鸣,这一直是偶像剧深受欢迎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爱情、亲情、友情是永远适用的主题,且具有普世价值。

剧中表现的爱情是超越自我的爱情,爱自己是人类的本能,任何人都不能孤立存在,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而超越自我的的精神行为,就会要求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这样的感情意识,超越了“本我”升华到“超我”的境界,这些都构成了集体无意识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归根究底还是对真善美的最直接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平凡、残酷的现实生活而忙绿、奔波,缺少这种超越自我的爱情,所以,每当影视剧中再现这种超越自我的情感与行为时,都深深的撞击观众的心灵,引发大众的共鸣。剧中的男主对女主超越自身生命的爱恋,在让广大观众跟进剧情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窥视”了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境遇与心理状态。

电视剧的共性特征是编剧和导演将现实生活积累变成影像语言,在荧幕上呈现别人的日常生活、隐私、情感等。俊男美女组合,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演技,柔和温馨的镜头画面与灯光布景,爱憎分明的人际关系,高档时尚的衣着服饰,在呈现浪漫动人的爱情的同时,让人有心理上的满足感。荧幕就像是一面镜子,观众有时就是在窥镜自照,所以生活当中出现模仿剧中人物穿着打扮风潮的现象就不足为奇。可见,对观众的好奇心的把握与“窥视”心理的满足才是剧作成功的心理机制。

三、对观众心理“缺失体验”的有机补偿

观众与电视有一定的距离,与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之间还有“间离感”,这些造成了“心理距离”。该剧在营造灵异氛围上有突出表现,最能突出恐怖氛围的经常模拟人的主观镜头,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心理距离’的作用就是要使我们放弃事物的实际态度,放弃事物具有实际吸引力的一面,也就是完全摆脱个人的实际需要和目的,超越个人的实际利害,从而客观地审视审美对象”。[3]正是这种间离感,才突显出观众在观剧活动中心理活动重要性,所以许多剧作都在朝着消弭这种距离感努力,而实际上永远不会达到,毕竟艺术作品不同于现实生活。

唯美与浪漫的感情会让人身心愉悦,对未来更加憧憬与向往,而现实生活中缺乏这种爱情与偶像,人们对其充满幻想,又因审美的移情作用,观众才会更加追逐偶像剧中的情景,甚至模仿。现实生活中心理情感的缺失,却在偶像剧中寻求,内心的情感与期待全部寄托在故事情节之上,才会使内心的缺失感得到补充,所以说韩国偶像剧是一个“造梦工厂”。电视剧中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但在韩剧中,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表现,这是做给成年人的童话剧。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生活中缺少或者说是很难遇到像朱中元这样帅气、富有,而且又痴情的男人,偶像剧塑造出这样几近完美的男主角,理所当然会受到大量女性观众的欢迎与推崇。女性观众更多的希望自己就是其中的女主角,受到男主无条件的呵护与关爱,这种被爱的心理被寄托在偶像剧中,通过女主角得到满足。但现实生活毕竟不是偶像剧,充满了浪漫与偶然,现实更多的是平淡、琐碎,少了偶像剧中的惊心动魄与真爱至上。当观众从偶像剧回到现实时,心中充满失落与不舍是必然的。

结语

精神分析方法在影视剧中研究中,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和研究的空间,虽然文章在从电视剧人物形象的无意识心理、观众的观影心理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分析,但还有不足的地方。精神分析法的难于理解,流派众多,本身就给运用此种方法分析电视剧作品增加了难度。当然,也不能说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偶像剧就不存在问题,因为精神分析理论本身就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而文章主旨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受众的精神状态,从而更好为影视创作提出建议。

[1][2]熊国荣.精神分析理论与电视批评[J].现代传播,2010(6):87,88.

[3]彭玲.影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9.

猜你喜欢
剧作偶像剧韩剧
美甲店女孩
埃及迷妹 为中国偶像剧痴狂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韩剧的那些美丽“套路”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感不感动
中韩泰的偶像剧对比
论动画电影的无绝对反派角色剧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