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悟”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融合导学策略与思考

2015-11-20 20:57:43李慧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羊串联识字

李慧

听、说、读、写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笔者提出以“悟”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融合,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平均分配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是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时、不同的训练点各有侧重。

一、 以“悟”为核心“听说读写”融合的导学策略

1. 听说读写“悟”串联,字理识字激趣练。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字理识字是按照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的一种识字方法,它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以字理识字的方法,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带领学生科学识字,以引导学生凭借听说读,在发展思维语言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和丰富内涵。

【典型案例】《梅兰芳学艺》教学片段

师:梅兰芳是怎样练习让眼睛会说话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默读勾画相关句子)

师:(出示文中的一句话,点红“紧盯”“注视”)“盯”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目字旁,和看东西有关。

师:“盯”就是一直对着一样东西看,你们现在都在盯着我看呢!那么“紧盯”是什么意思呢?“紧”的下面读“糸”(mì),“糸”是什么意思呢?请你们看看图。(出示“糸”的古文字)

生:“糸”就是把线绕起来。

师:是的,“糸”的撇折撇折多像丝线绕起来的样子啊。带有“糸”的字大多和丝线有关。那么“紧盯”是说眼睛就像被——

生:丝线牢牢地牵着。

师:对啊,眼睛就像被丝线牵着,牢牢地看着一个地方,这就叫“紧盯”。再读一读这个词语。

【深度分析】在这段教学中,教师以“紧”的下半部分“糸”作为突破口,通过追朔“糸”的古文字,将文字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看图思考,知道了“糸”的本来意思是“把线缠绕起来”,从而理解“紧盯”的意思是什么。由此,笔者感受到在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着学生“以形促悟”,以观察生字的形而悟出汉字的义,不再只是单纯地教一个字,而是将汉字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所以,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汉字的故事,了解汉字的最初本义,学会说出汉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意思,读准汉字的字音,最后在此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正确地书写汉字,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文化底蕴的熏陶,沉浸在学习汉字的快乐之中,爱学、乐学、善学汉字。

2. 听说读写“悟”串联,引问诵读会体验。读者要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需要尊重原意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再造想象。所以,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的描述,去感受语言文字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及情感。

【精彩回放】《英英学古诗》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谁来说说,中秋节晚上,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生: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很开心!

生:中秋节,在外地上班的叔叔会回来和我们一家人团聚,我就能看到好久没见到的妹妹了!

师:而此刻,诗人李白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一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一个人,好孤单啊,不知家乡的亲人此时正在做什么。

生:亲戚朋友一定聚在一起赏月、说笑,而我却孤单一人远离故乡。

师:想到这里,诗人更加觉得——

生:寂寞。

生: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生:盼望和亲人团聚。

师:因而,他不禁吟诵到——(学生读诗的后两句)

【深度分析】此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再现自己在中秋夜一家团聚时,其乐融融的情境,再与李白当时的心情作比较,这样就与诗人产生了感情的共鸣,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李白身处异乡,内心的孤单以及远在他乡,对自己家乡格外的思念之情。阅读教学中以情促悟,悟中生情,通过反复诵读,读中生情,读出画面感与情感,使学生与作者共悲欢离合。

3. 听说读写“悟”串联,讲述故事乐翻天。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材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续编故事,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理解,将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说出有趣的故事。

【细节回放】《狼和小羊》教学片段

《狼和小羊》一文,结尾处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课文最后的省略号给了学生们无限的遐想,他们可不想小羊就这样被狼吃掉了。于是,老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课文续编种种结尾。

生:正在这危急时刻,一头来喝水的大象看到了,伸出长长的又有力的鼻子,一下子把狼卷到半空中,摔死了凶狠的狼,小羊获救了。

生:正在这时,来了一位猎人,他看到了这一幕立马举起猎枪,一枪把狼打死了。

生:眼看着狼就要扑向小羊了,小刺猬滚成了小刺球,使劲儿地滚向狼,扎向狼的爪子,狼疼得没有办法,只好接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深度分析】课文的结尾虽言尽而意未了,于是,教师立足于课文,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省略号意犹未尽的下文进行无限联想。学生透过文本了解到的信息是,凭借小羊一己之力,是根本不可能战胜恶狼的。于是,他们发言中出现了像大象、猎人、小刺猬等能够有能力战胜狼的人物,这种想象是符合课文情境的,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又在“留白”处进行了拓展延伸,故事在同学们的口中变得栩栩如生起来,变得丰满起来,变得兴趣盎然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以想促悟”,学生的“悟”建立在对文本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在生生之间的互听、互动、互说上,使说与读相结合,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用语言说出来。

4. 听说读写“悟”串联,观景图文大开眼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及练习都是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展开的,因而在学完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笔者围绕“寻找春天”这一话题为主题,设计了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镜头回放一】

师:我们用眼睛找到了春天,如果用耳朵听听,你能听到春天吗?(出示话题:春天来了,我听到——)

生:春天来了,我听到黄鹂鸟在树上唱起了动听的歌。

生:春天来了,我听到小蜜蜂嗡嗡嗡地在采花蜜。

师:再仔细听听,还有其他声音吗?

生:春天来了,我听到小雨的声音。

师:想想小雨什么声音?

生:小雨是“沙沙沙”的声音。

生:春天来了,我听到小溪“哗啦啦”的声音。

【镜头回放二】

师:现在在你心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今天回去后,把你心中的春天画一画,然后在图的旁边再配上几句话,把美丽的春天记录下来。

第二天交上来的部分作业:

春天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放风筝。公园里好多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好漂亮啊!蝴蝶在花丛中来回飞舞着,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多美丽的春天啊!

春天来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照得我们身上暖洋洋的。天上的白云好像在对我招手,地里的小草开始发芽了,探出了小脑袋在东张西望呢!树枝上的嫩芽开始抽枝了,嫩嫩的,绿绿的。爸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可要珍惜这大好的时光,好好读书!

【深度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以课文为生发点,引导学生确定了“寻找春天”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课上,笔者利用思维导图设计了“看听说春天”“读春天”“画写春天”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搜集春天的图片、图画,动手画春天……课上,从视觉及听觉的角度,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形、色、音,引导学生从动物、植物、人们说春天。在感性认识后,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是如何将看到的、听到的转化成书面语言,让学生读朱自清《春》的片段,感受作家是如何将春天描绘出来的;最后“画写春天”则是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所见所闻所读,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写下来。这样,既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以“悟”为核心“听说读写”融合的几点思考

1. 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是听说读写“悟”串联的理论支撑。从系统论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作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相互转换关系上。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而听、说、读、写则在语言与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

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在这四种能力中,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调控好“听说读写”训练的侧重点、衔接点、优化点,避免“重此轻彼”的弊端。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说”与“读、写”是一个承载信息双向流动过程,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听和书面语言的读输入信息,在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工、储存、转换、再用说和写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信息输出。“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与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构成了言语的双向交流活动。

“三论”的相关理论对本课题研究的启示是:“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常常是多种训练相结合。而这些结合中,“悟”就如一根绳子,将“听、说、读、写”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正因为有了思维这一核心的联结,才能使之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弄清关系,提高语文素养是听说读写“悟”串联的导学主旨。

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四项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都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妙处。

从教学实际来看,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常是多种训练相结合。如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体现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结合。这四种训练中,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能促进听说。听、说、读、写离不开思维,离不开悟。围绕着“悟”,笔者将听、说、读、写与其关系绘制成了一张关系图(见左下图),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听、说、读、写犹如建筑物的地基,悟则是联结整座建筑物的核心。五者不可分割,相互关联。这五者之间的关系组合是多维的,有15种之多。二者相结合有4种关系:听悟、说悟、读悟、写悟;三者相结合有6种关系:听读悟、听说悟、读写悟、说写悟、听写悟、读说悟;四者相结合有4种组合:听读写悟、读说写悟、听说写悟、听读说悟;五者结合:听说读写悟。

我们知道,“悟”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悟”的能力强的人,往往能一听就明,一说就通,一写就顺。人们感悟言语和生成言语主要的就是“悟”。“悟”的训练中,语言内容的感悟与听说读写是有机的整体,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也是语感训练的两个方面。因此,以“悟”为核心听说读写进行语感训练,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调准角色定位,智慧点拨是听说读写“悟”串联的教师责任。以“悟”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课堂教学,重在帮助促进学生个性化,“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的语文素养及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中,如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整合与融会贯通,那么就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以“悟”为核心的听说读写,更需要教师成为一个智慧的点拨者,一个善于发现学生在何处“卡壳”,并能及时予以针对性点拨的实验者。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重点在关键之处多注意、多停留、多观察、多点拨,使学生不至于因衔接不上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通过帮助学生迈过一个个“门坎”,体验成功,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听说读写悟”的有机整合,使之均衡发展。智慧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方法学会“悟”,以“悟”为联结,将“听说读写”串联起来,实现“接收”与“表达”二者之间的和谐共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注:本文系南京市第七期个人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平路小学)

猜你喜欢
小羊串联识字
用提问来串联吧
用提问来串联吧
软萌小羊诞生记
毛茸茸的小羊
狼和小羊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