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生友谊关系网络探讨

2015-11-19 12:10刘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友谊

刘群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生友谊关系网络探讨

刘群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在高等院校中,大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会形成怎样的网络,以及它形成的友谊网络具有怎样的特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又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本文将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某高等院校大学生形成的友谊关系网络进行分析,找出大学生友谊关系网络结构的特征、发展趋势。

友谊关系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友谊作为一种人际现象,是朋友之间,一对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人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然而,在现在的大学校园生活中,由于网络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走出宿舍,不愿意和其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大学校园文化中,互动、交流,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往往是大学生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友谊进行研究,而社会网络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友谊关系的相关研究

Bukowski、Hoza&Boivin(1993)认为,良好的友谊关系会对青少年的情绪调适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即当青少年拥有朋友且友谊关系稳定时,青少年本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更强[1]。Harris(1995)甚至认为,同学对青少年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有时比父母还要重要[2]。谢雨生、吴齐殷与李文杰(2006)指出,在青少年时期,个人除了最为关切的学业成就外,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如何结交到好朋友并且维持这些友谊[3]。因此,友谊关系成为青少年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分析大学生友谊关系在社会、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功能,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加强大学生友谊关系的培养等,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大学生友谊关系形成的内在因素及影响大学生友谊关系发展的先天条件。

二、友谊关系社会网络的研究设计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不是由人而是由网络组成的。网络是由许多节点组成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组成网络的边,其中节点代表网络中不同的个体,边则表示个体间的关系,两个节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则连一条边。友谊关系的网络结构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网络,研究友谊关系网络的特征有利于分析大学生友谊关系形成的内在因素,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从量化角度出发研究友谊关系网络结构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某院校某专业206位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课外实践活动等形成的友谊关系数据。每隔一段时间收集一段数据,共收集4次数据,再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访谈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有效性处理统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友谊关系社会网络结构,再分析其网络结构的特性,最后拟给出大学生友谊关系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的特点以、影响其形成的特定因素以及网络发展的趋势.

三、友谊关系社会网络的特征

本文将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主要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特征来分析大学生友谊关系网络的群体特征。

1.密度

本文中大学生友谊网络的规模为206。密度(Density)反映了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节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刘军关于整体网密度的计算公式[4],如果网络密度越接近于1,则说明网络对其中成员间关系的影响越大,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度越大;反之,说明成员之间联系不紧密。本文中四次测量数据网络密度如图1所示。

图1 朋友关系网络密度图

从图1可以得出,4次调查得到的友谊关系网络密度非常低,说明该网络对成员间关系的影响不大,成员之间紧密程度不高,同学之间交往能力不强。但从4次数据的变化看,友谊关系网络的密度有所增大,说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加深但变化不大,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外在的因素来推动友谊关系的发展。

2.中心性

中心性是对学生权利进行量化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网络中位置问题时,可以利用中心性的“中心度”和“中心势”两种特征指标。中心度是用来描述朋友网络中每个学生占据的核心性;中心势是用来刻画朋友网络图的整体中心性。四次测量数据的中心性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特征指标—点度中心势图

从图2来看,4次调查分析得到友谊网络的点出度中心度随时间的变化在逐渐增大,说明同学们整体在友谊网络中的活跃性在提升,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趋势,有意愿去和他人建立朋友关系。

3.平均路径长度(Avg Distance)是指网络中所有节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反映的是网络成员之间的紧密程度。如果平均值越小,说明网络之间信息交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另外,网络中凝聚力指数值越高,说明该网络的凝聚力越强,反之,凝聚力越弱。

图3 平均路径长度和凝聚力指数图

图3 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友谊的传递从3个人下降到2个人,说明整个网络的分离程度在减小,网络成员之间获取友谊的概率在增大。另外网络的凝聚力指数也随时间在变大,说明整个网络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加深。

4.聚集系数(Overall graph clustering coefficient)

聚集系数是指网络中节点聚集程度的系数,经常表现形式为在社会网络中我们常发现你的两个朋友也可能是朋友关系。图4表示友谊关系网络的4次聚集系数。

图4显示,4次测试的聚集系数均在0.5以下,说明该网络中的聚类性偏弱,学生之间不太愿意进行交流、互动。但是从图4的整体曲线来看,虽然第2次的聚集系数最低(在此不做详细研究),但整体而言还是在扩大,说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在增多,朋友之间的网络在延伸、扩展。

猜你喜欢
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低轨卫星互联网融合5G信息网络分析与应用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友谊之路
铁路有线调度通信的网络分析
2016年社交网络分析
基于广义混合图的弱节点对等覆盖网络结构
体系作战信息流转超网络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