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峻铭
中图分类号:G8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登山运动已成为一种热潮,拥有独特资源与环境的延边地区在全国登山运动中走在前列。其发展的原因在延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以长白山为首的山地资源、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本文旨在分析延边地区登山运动的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为今后登山运动的普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延边地区登山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延边地区 登山资源 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社会、机械等自动化的不断更替,使得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先进的科技代替了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这样的形式下,全民健身势在必行。同时国家于2009年8月30日颁布了《全面健身条例》,掀起了我国一场全民健身的热潮。
所谓的全民健身其实就是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登山运动正好切合这些要求,通过登山活动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积极参加休闲体育健身运动。
一、延边地区登山运动发展的原因
(一)延边地区的山地资源
延边州地区有着丰富的登山资源,如:龙井碧岩山、敦化六顶山、汪清磨盘山、延吉烟筒砬子山、安图吐月山、图们日光山、珲春森林山和龙老里克湖雪山等。以龙井碧岩山为例:琵岩山署长白山支脉一英额岭的底丘陵地,最高峰海拔高度为494.50米,山体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东坡、北坡舒缓,西坡、南坡陡峭,山体东部为细田-原,可俯瞰龙井市全景;山体西侧为平江-原与碧岩山隔海兰江相望;山体西半部、南部、东半部均为海兰江环绕。碧岩山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2度。整体的山势与地形特别适合小规模的登山爱好者组织活动,同时延边州的山峰的峰顶的高空风俗低于18-20m/s,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也维持在4-8℃左右,登山过程中能见度好,不会影响登山爱好者的视线以及方位感。正是由于这样的自然资源,促进了延边地区登山运动蓬勃的发展。
(二)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延边州地区以对外输出为主,其特点是派出劳务人员多、规模大、收入高,这大大提高了社会发展力,物质财富也逐渐增多,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也逐渐增多,人民在解决吃穿住行之余有条件去支付参加登山运动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及休闲方式。
二、延边地区登山运动的发展现状
延边地区登山运动自1991年成立登山协会以来,州内登山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去年底,全州各县市相继建立了登山协会,协会下属的山岳会、登山俱乐部多达50余家,会员及登山爱好者达10万余人。长期以来,州登山协会在全州范围内坚持开展“周六登山活动”,累计组织日常登山活动千余次。从2011年3月至10月底,以州登山协会为首迅速开展了攀登州内名山活动,先后攀登了龙井碧岩山、敦化六顶山、汪清磨盘山、延吉烟筒砬子山、安图吐月山、图们日光山、珲春森林山和龙老里克湖雪山,登山人数累计达5千人次。同时州内登山活动以举办登山比赛、登山越野赛、户外摄影比赛等各类活动为载体,推动登山运动的发展,2012年成功举办了“迎州庆60周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首届中国·敦化长白山朱果节登山徒步比赛”活动,在提高协会知名度的同时,推动了我州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
在此之前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延边州登山协会、延吉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承办,延边国贸农业科技文化园冠名赞助的2011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登山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于2011年10月22日在延边国贸农业科技文化园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许多领导和延边州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东北三省以及韩国的1000多名登山爱好者和延边登山协会的50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为期两天,有民俗表演、登山越野赛、户外摄影展、抽奖活动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登山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
延边地区的登山运动是将健身意识通过登山活动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先后组织开展了大小几千次登山活动,累计参加达数十万人次。特别是在长白山和帽儿山开展了多次全国性的全民健身登山活动,全面开启了我州群众健身登山运动的高潮,不仅提高了协会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自2002年开始至今协会年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登山协会授予《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三、展望
延边地区登山运动正高速发展,凭借其丰富的登山资源,庞大的登上群体,经济的高速发展都为登山运动在延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相信在未来的几年,登山爱好者的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为我国登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依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绛梅,周宇,刘小学,徐洪倩.我国登山运动发展研究[J].运动.2013.04:150-152.
[2] 董范,陈刚,牛小红.登山运动[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9.
[3] 陶宇平.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0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