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趋紧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从多角度分析就业难的真正原因,努力开拓扩展学生的就业面,既是招生就业部门的应尽之责,又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基础。
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国情与社会的现状造成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供大于求的就业国情导致了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进行横向对比。些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在岗位招聘的过程中存在学历攀比的现象,用人时随意提高学历要求,这就导致一大批高职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落差,从定程度上打击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二)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高职毕业生有业不就
多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定的理想化,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幻想,很多都有着远大的抱负,总想毕业以后轰轰烈烈干场。有些毕业生对自己没有合理的估价和定位。目高于顶,眼高手低,对当前就业的现状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实,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这就造成了有业不就的现象。
(三)能力与需求的差距造成高职毕业生有业难就
现在的就业岗位需要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现在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应该是沟通、理解、学习、聆听、运用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这五项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但这都需要人文素养的支撑。由于高职生是高考中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因此,他们的文化水平与本科生相比存在定的差距,并且,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很少学习其他知识,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低与人文素养缺乏。因此,即使有的部门有就业岗位,但高职毕业生难以胜任,造成高职毕业生有业难就的现象。
二、改善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针对“有业不就”的现象,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激励其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先就业,再择业”。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步。结合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多途径、多地区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努力实现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创新
针对无业可就的现象,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创新职业教育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学校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在专业课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根据用人单位或企业的就业岗位需要设置相应的高职课程,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课程的比例,改革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不断帮助学生开拓就业市场,从而让毕业生有业可就。
(三)发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首先是领导重视,高职院校党政领导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关系学校根本大计的事务抓紧抓好,及时了解和把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及时进行决策和指导;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完善合理的就业体制,建立就业目标责任制,实行层层有责任,事事有落实,再加上适当的就业奖惩制度,才能有效地激励和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建立就业“绿色通道”
学校应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采取行动,积极满足产业界的需要,促进产学相结合。
是努力推进校企共建专业,以在满足基本办学规律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迎合企业的需要;二是建设校外企业在学校内的实训基地,从根本上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就业率。三是采取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输送到校外专业实训基地,通过与基地的联动,使得学生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做到轻松应聘,就地上岗。
(五)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我们需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挑战,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另外,学生的就业与学校本身的发展能力、社会声望密切相关。为此,学校应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注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深入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六)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
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部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增加优质创业项目,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能为
部分人提供就业岗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最大优势就是实践能力较强,更适合“实干起家”,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发挥这群体的创新能力,实现双赢。
总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个难点问题。各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严峻性,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功能,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负责,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指导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