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霞 张国华 赵喜江 王俊杰 王 蕾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既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鉴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一些学者从课程建设[1-3]、教学方法改革[4-6]、实践教学改革[7-11]、教学改革综合探索[11,12]等方面开展研究,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以特色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土地利用规划行业企业需求出发,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探讨,从而为新时期地方本科高校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以其为主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2012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中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为前身设立的地理科学类专业,专业更名后明确了“立足于中宏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进一步突出了面向规划管理和国土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知识综合性、技术应用性和职业实践性。它是在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需综合运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知识、方法以及测量、制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解决各类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问题,直接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土地资源管理、指导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到90 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鼻祖——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高层次人才,毕业生主要是到计划、国土、规划等政府管理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研究、规划、管理等工作。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众多地方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其主要特征是侧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从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涉及全国、省、市(地)、县(市)、乡(镇)。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建立了初步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明确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等要求。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承担部门是各地国土资源厅(局)所属的事业性编制单位。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通常历时长且工作量大,由于受编制数量限制,这些事业性编制单位通常是委托具有较强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力量的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随着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事土地利用规划业务的事业单位按照要求进行脱钩改制,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性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在这种背景下,2004 年左右开始的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大规模编制必须依托具有规划编制资格和技术力量的企业进行,近十几年这类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以适应在全国、省、市(地)、县(市)、乡(镇)范围内定期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的需要,因此对掌握土地利用规划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呈现旺盛的需求态势。
依托于国土规划与整治类、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联合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基地,并以土地利用规划与整治实践为引领面向国土行业就业是多年来本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之一,笔者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调查研究并撰文阐述国土行业企业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需求特征[13,14]。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特征、以土地规划与整治、测绘地理信息为主体的专业技术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旺盛需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突出测量、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库等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我国在国土行业领域开展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对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递增的需求。
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土行业企业对土地利用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拟定如下《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目标: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及管理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知识、方法及其应用的能力;熟悉并掌握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项目设计的规程、制图规范、数据库标准等技术文件,熟悉我国以《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为主体的法律法规和部门条例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规定;能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方法,熟练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制图、遥感、数据库等技术软件,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项目设计的文本编制、制图和数据建库等业务工作基本能力,为从事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基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为确保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就业时上手快,应以国家土地利用规划规程、规范、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为依据优化设计教学内容。该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54 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概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三大模块。
土地利用规划概论模块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根本问题,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类型、任务,我国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特征,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其他规划的关系等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块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构成、特性及作用、我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和原则的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中确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主要内容、编制依据和程序等内容,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任务中土地规划基数转换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方法及技术应用。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模块包括土地整治的基本概念、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整治以及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及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的,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从行业和企业需求出发,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学习,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在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例如课堂上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各种案例情境的体验,深刻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原则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规划知识的实践性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改进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块为例,其重要环节及操作性案例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环节及操作性案例一览表
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分析、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问题,除了常规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以外,以建构理论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学中做”和“做中学”教学理念指导下,尝试采用先进的项目模拟教学方法来贯彻教学设计思路。项目模拟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在理论授课之后,通过系统的“理论—项目模拟—反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的制图、数据建库等技术,在模拟真实情境的条件下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种方法通过设计一定的模拟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乐趣,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针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讲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时,给定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的公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有效地完成预测任务,说出这项实际工作的过程、每个具体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实际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知识、方法及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从行业企业需求入手,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得培养的大学生更符合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规划行业企业的需要。
[1]敖登高娃,巴雅尔.《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5):99-101.
[2]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3):88-92.
[3]杨 君,王翠红,林 瑜,等.不同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9(3):87-90.
[4]韦燕飞,周 兴,严志强,等.教学模拟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39-142.
[5]高进云,胡伟艳,乔荣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案例教学实施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9(9):80-82.
[6]刘俊燕,马 瑛.项目教学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201-202.
[7]李瑞华,林 华,樊良新.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21-122.
[8]刘金花,郑新奇,杨忠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77-6279.
[9]张晓平,刘红芳,邹自力,等.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75-177.
[10]马松梅,王 玲,王月健.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6):84-85.
[11]吴大放,姚漪颖,冯艳芬,等.基于GIS 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8-139.
[12]李 鑫.《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41,143.
[13]王兰霞,王 蕾,李 巍,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思考[J].经济师,2012(9):81-82.
[14]王兰霞,赵喜江,王 蕾,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面向探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