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杰
(华润新鸿基房地产(无锡)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以其增加土地利用率、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等优点,其建设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地下室投入建设使用,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大量涌现,甚至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地下室必渗漏水的错觉。造成地下室渗漏水的原因很多,处理的方法也不同,文章将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渗漏水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其他类似工程的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参考。
本工程是商业、住宅小区,包括1 号~6 号共6 幢30 层左右的住宅和一幢2 层商业建筑(总平见图1),总建筑面积133 113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45 991 m2,±0.000 对应绝对标高(1985 国家高程)为3.500 m(以下所述标高均为绝对标高)。地下室为整体大开挖,与住宅、商业楼连为一体。地下2 层,层高分别为6 m,5 m,地下室底板建筑完成面标高-7.500(结构面标高-7.650),底板厚度0.6 m,局部因抗浮要求加厚至1.1 m。
图1 总平面图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因建筑变更,需要在商业内部增设中庭,中庭采用钢结构屋面,即在1 层和2 层局部区域开洞,屋面相应位置变更为钢结构。经设计复核,新增中庭区域抗浮不满足要求,原抗拔桩数量不够,现场部分桩基已经施工,拟在此区域增加抗浮锚杆,锚杆端部顶标高为-8.050,至底板结构面还有0.4 m高差。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该区域底板仅施工至-8.050 标高,预留锚杆筋后此块就没再做处理,故地下室在此区域形成一个13 m×18 m 大小的坑。在结构封顶后,现场发现坑内积水严重,抽干后发现坑底已有一薄层泥砂,个别锚杆位置存在冒水现象,且附带少量泥砂,不到一个月坑内就又积满水了。
本区地层隶属于江南地层区,区内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广泛,以松散碎屑沉积为主。拟建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的场地类别为Ⅲ类。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中的浅层含水层、浅层弱承压水层共2 个含水层。分别为①层表土中的潜水(稳定水位标高为1.55 m~1.70 m)和③-2层粉砂夹粉土中的弱承压水(稳定水位标高约1.1 m)。
在地下室渗漏水原因中,设计和施工的因素占了大多数。处理此类问题可以先从设计入手检查设计图纸是否有问题,然后再检查施工情况,找到原因后再根据现场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本工程地下室较深,底板位于③-2层土内,存在承压水,且水头较高,此层土透水性较好,底板承受的地下水压力较大。按历史最高水位计算的底板所受水浮力标准值为117.5 kN/m2。经复核即使按现状(锚杆顶部0.4 m 厚混凝土未浇筑的情况下),设计承载力和裂缝大小均满足规范要求。水抽干后,经现场仔细勘查,未发现底板面存在明显裂缝情况。
根据现场情况,仅在预留锚杆筋部位存在明显的冒水点。经核对施工记录和施工图发现施工单位未按锚杆节点施工(锚杆端部节点大样见图2),现场锚杆钢筋未截断,节点中的3 mm 厚钢盖板和聚氨酯灌浆料两道很重要的防水措施都未做,而锚筋穿过5 mm 厚钢垫板处不能有效防水,土中水压较大的承压水很容易突破这个薄弱环节,造成渗漏水。
图2 抗浮锚杆端部大样图
根据渗漏水原因分析,本项目拟采用“堵+防”的措施治理地下室的渗漏水问题[1]。先将坑内水排掉,根据排水后冒水量情况再确定是否采取降水措施;在坑内基本无水情况下浇筑500 mm厚(高出坑深度100 mm)防水混凝土将冒水点完全封堵住,浇筑范围适当向坑周边外扩一点,再在混凝土表面刷防水涂料,最后浇筑底板面层。
具体做法如下:
1)施工前先将坑内水抽干,若抽干后还有大量水冒出,需在冒水点(锚杆位置)附近布置降水点,降水应设过滤网,防止降水时带走基底下的土。暂定坑内布置两个降水点,降水点在锚杆上设置,锚杆钢筋截断,在锚杆端部的钢垫板上焊接200-3 钢管作为降水导管,若冒水量比较大,可先在锚杆直径范围内钻直径20 mm~30 mm 的泄水孔。节点详见图3,图4。
图4 降水点大样剖面
2)原抗浮锚杆大样中,锚筋顶部的3 mm 厚钢板帽设计初衷是增加一道隔水措施,现采取整浇防水混凝土封堵渗漏水点,此钢板帽可取消不做。锚杆筋保留并锚入新浇混凝土内,保留的锚杆钢筋表面需先除锈,同时围绕锚筋一圈设置钢板止水环,高度位于拟浇筑混凝土厚度的中间部位。具体做法如图5 所示。
图5 锚杆钢筋处理大样
3)坑内水排完,待表面干燥后将坑底和坑侧面混凝土表面凿毛(凿去至少15 mm 厚,表面越粗糙越好),除去浮渣,清洗干净,刷高标号水泥砂浆两道。底坑内浇筑450 mm 厚C30 混凝土,抗渗等级P8,内掺10%混凝土膨胀剂,板底板面配筋各双向14@150。混凝土除坑内浇筑外,各边均多扩出坑边600 mm,若地下水通过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渗流时,可增加渗流路径,减小再次渗漏水的可能性。具体做法见图6。
图6 新浇混凝土构造大样
4)新浇混凝土浇筑完毕15 d 后,可停止降水,20 d 后采用压力注浆封堵降水管,具体做法见图7。
图7 降水后封堵降水管大样
5)新浇混凝土浇筑完毕28 d 后,在混凝土表面再做一道防水层和面层,具体做法由底面至表面依次为:
a.15 厚1∶2.5 水泥砂浆找平,加5%防水剂。
b.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膜厚度不小于2 mm(喷石屑),阴阳角处增加一层胎体增强层,并增涂2 遍~4 遍聚氨酯涂料。
c.35 mm 厚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φ6@200 双向钢筋。
现场采用上述做法处理后,经两个月的观察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效果很好,处理区域无一渗漏水情况发生,解决了本工程地下室渗漏水问题。
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原因较多,不同因素导致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实际处理过程中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渗漏水的原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较好的解决渗漏水问题,防止处理不当问题反复。
[1]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