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可
(山西省地勘局二一四地质队,山西 运城 044000)
钻探方法是传统的隧道勘察方法,在隧道勘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察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钻探方法的准确性差、速度慢等弊端开始显现;物探方法的优点在于准确性高、速度快且不会损伤被测对象,但是其操作较为复杂,难以单独有效进行。所以,在实际隧道勘察中,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就对几种常见的两者结合应用技术进行了探析。
1)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最为传统的隧道勘察技术,在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钻探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种新钻探技术不断出现,比如空气钻探技术、绳索取芯钻探技术、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和受控定向钻探技术等,相配套的钻探机械设备也日益更新,钻探所能达到的深度日益增大,对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
钻探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勘察结果较为直接,能够准确判断出地质中岩土层的组成情况,操作较为简单,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包括施工成本较高、探测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整个地区地质情况等。
2)物探技术。物探技术是利用物理学原理进行勘察的一种方法,比如测量物质的电性、密度和波的传播特点等,常见的物探技术主要有电阻率技术、输变电磁技术、地质雷达技术、瑞雷波法和声波探测以及放射性测井法等多种,多种多样的物探技术分别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可以根据勘察的实际需求进行选用,对于复杂环境下勘察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物探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能够通过地面表面的探测得到深层地质的情况,且勘察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广;其缺点主要是要求测量人员必须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勘察结果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出现误差。
钻探和物探技术的结合,综合了两种勘察方法的优点,对于勘察工作效率的提高、勘察结果准确性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解决了钻探施工中不安全问题,对于当前勘察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文情况的探查。水文情况是影响各种地下工程开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建设当中,有许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地下水因素引起的,通过钻探和物探结合的技术,能够对地下水文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辨别其分布情况,有效防止水害问题发生。
其次,地质构造断层与岩石破碎程度的探查。近些年来,我国的隧道、建筑等基础工程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对于地质勘查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隧道或大型建筑的施工当中,如果对地质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极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而通过物探的方法,能够对地质构造断层和岩石破碎程度做出准确判断。比如电阻率法,能够根据水平岩层的不同电阻率,分析出岩层的物性变化,进而确定岩层构成成分与断层情况;锤击法则可以根据建筑物桩基对外部力的应变情况,分析出桩体的承载力水平,进而确定地质内岩石是否有破碎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工程安全。
第三,对采空区的探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采空区上建设的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就需要对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单纯的物探或者钻探显然无法满足此要求,而借助钻探和物探结合的技术,可以精确探查采空区的发育和充填现状,进而得到采空区稳定性的有效数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2]。
浅层地震法的基本原理是岩土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根据波动理论可知,由于不同岩土层在波阻抗上存在差异,会对经过的地震波产生不同的反射,根据对反射结果的分析就可以得到隧道地层情况,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勘察方法,能够有效探测出浅部的地质构造情况或岩土层的相关参数,尤其适用于物性分层和构造带寻找方面。
浅层地震法所得波形解释遵循的原则有两条,第一,对于同一完整连续的岩层,其地震波具有形状相似、周期相同的特点,在同相轴上表现出光滑特征,地震波的连续性较强,能够整体反映岩层的变化;第二,在岩溶或者破碎带区域,地震波会受地质条件影响,发生散射、绕射等现象,此时得到波形会呈现出畸变、凌乱、不连续的特点。
在浅层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将原始数据转换格式,将噪声、坏道等不良数据去除,然后再进行共深点迭加,静态校正,使用速度扫描分析的方式进行动校迭加,从而取得其时间断面,综合相关分析结果得到勘察隧洞中不同岩土层纵波的速度,进而绘制出工程地质断面图[3]。
音频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在大地电磁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技术,其基本原理与大地电磁法相同,是依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完整统一电磁场理论进行勘察结果反演的,其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音频大地电磁法当中,其物理学基础是大地电阻率和信号频率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在大地电阻率改变时,信号频率会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得到相应的探测数据;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的数据是彼此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并将两者相比得到波阻抗,最终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到地下介质的视电阻率,从而判断地下情况。
图1 音频大地电磁法工作示意图
音频大地电磁法常用的测量方式是标量测量,其使用的基本流程是收集测量区域附近的相关地质资料,对地质构造情况和地形特征进行初步了解,然后设计合适的观测系统,采取TM 观测方式进行观测,再次布设发射源并设置相应参数,最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4]。
在探测方法中,发射源的布设和参数设置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其中,发射源布设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在野外测量时,通常选用电偶极发射源,将发射偶极子长度控制在1 km~3 km,与发射偶极相连接的电缆要有超过2 mm的直径,降低接入电阻值;2)发射偶极子与测线尽量平行,如果不平行则夹角要小于15°,所有发射偶极子尽量在同一水平面上,避免出现高差过大问题。
高密度电法也被叫做自动电阻率系统,是在直流电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阵列勘察方法,综合了四极测深和电剖面法的功能。高密度电法是利用岩土介质电阻的不同,使用电极发电在地下形成人工电场,通过观察电场分布特点,来分析地下介质的视电阻率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出测量区域地质的结构构造。
高密度电法的优点在于所得图像较为直观,其分辨率较高,对于提高测量精确度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地下水本身也有电阻率,所以,当地质中含有较多水时,高密度电法测量的地质电阻率会受到干扰,影响其最终测量结果。
高密度电法资料处理的流程是:利用传输系统将仪器测量的信息传递到计算机中,先对测量信息进行坏点删除、地形校正、格式转换,再把转换后的数据导入到专门的处理软件当中,利用软件功能得到相应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图,最后,根据等值线图上视电阻率信息,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解释,并绘制出物探成果解释图(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成像图)[5]。
通常而言,如果勘察区域内岩体完整,那么视电阻率的灰阶图像会呈现出层状分布特点,也就是说,在地面表层下,沿着垂直方向,视电阻率会不断升高,如果遇到冲积层或覆盖层,视电阻率会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若是岩体中有破碎带或者软中层等容易渗水的通道,那么视电阻率图像会在中层上发生状态改变,呈现出椭圆形或条带状的低阻色块,使得某些层位被错开、拉伸发生畸变。
钻探与物探方法在实际勘察中单独运用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符合当前隧道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在结合两者优点的基础上,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于实际勘察工作中,通过勘察结果之间的互相对照比较分析,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掌握被测对象图形资料,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勘察工作效率,对于隧道勘察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范全林.隧道勘察中物探和钻探方法结合应用浅析[J].中国勘察设计,2014(6):86-88.
[2]钟小飞,张 鹏.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3(6):320-321.
[3]程耀荣.物探与钻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具体应用[J].河南科技,2013(4):70.
[4]朱 超.钻探—物探方法在浅层采空区探查中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7):57.
[5]陈宝柱.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