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艳
(通许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河南开封 475400)
在儿科重症医学领域中,新生儿呼吸衰竭较常见,是新生儿呼吸器官或呼吸中枢发生病变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病死率极高[1]。机械通气是本病主要的干预手段,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缺氧状态,纠正其血气指标,维系酸碱平衡,最终使其实现自主呼吸。因此,对于呼吸衰竭新生儿,尤其是重症患儿,实现机械通气临床价值极其重要。本次研究旨在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通许县人民医院确诊并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共10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2],患儿男58例、女42例,出生时间0.5 h~15 d,平均(9.5±2.3)d,体质量2 301~3 190 g,平均(2 718.9±281.4)g;按照其原发病划分:呼吸窘迫综合征49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1例、重症肺炎20例。根据患儿的住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保证营养供给及加强气道管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使用西门子servoi婴儿型呼吸机,将呼吸机的参数设置为:FiO2:0.3~0.8,吸气峰压:18~25 cm H2O,呼吸频率:35~55次/min,呼气末正压:4~8 cm H2O。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使用英国SLE5000高频振荡呼吸机,参数设置为:平均气道压:10~15 cm H2O,振幅:25~40 cm H2O,FiO2:0.3~0.8,频率:10~15 Hz。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病情实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变化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本次研究肺通气氧合功能指标包括: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肺通气氧合功能 两组患者治疗前 PaCO2、FiO2、OI、Pa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 >0.05,cP<0.05。
PaCO2/mm Hg FiO2/%OI PaO2/PAO2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75.39 ±23.80b 76.25 ±14.56 76 ±22b 77 ±23 35.26 ±5.30b 35.88 ±4.92 0.24 ±0.16b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0.25 ±0.22治疗后 36.83 ±9.18ac 40.76 ±6.01a 32 ±11ac 40 ±10a 13.21 ±1.79ac 17.29 ±1.98a 0.58 ±0.14ac 0.48 ±0.08a
2.2 并发症 观察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2.00%),观察组10例(20.00%);两组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4.00%),对照组4例(8.00%)。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儿科的常见危重症之一,亦是新生儿致死的重要原因[3]。常频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措施,通常大部分患者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对于少数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疗效不甚理想,反而增加气胸或慢性肺疾病的发生风险。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新型通气方式,具有高通气频率与低潮气量的特点,其在短时间内可促进肺组织气体的交换,使患儿的氧合与通气效率得到改善。而且该治疗方法在保证气体顺畅交换的同时,能有效克服常频机械通气对肺造成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气胸与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儿其肺功能得到显著纠正,且并发症风险更低。
综上,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且安全性高,其疗效明显优于常频机械通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刘雪杰.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33):32 -33.
[2]邱其周,肖毅,刘仁红,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8):597 -599.
[3]邵宪花.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3):5495 -5496.
[4]江秀云.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