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颜芳
(开封市妇幼保健院眼科 河南开封 475002)
新生儿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会受母亲孕期或出生时及以后异常因素影响,引起各种眼病,若未及时发现并行干预治疗,将会造成视觉发育障碍,致不可逆的视力残疾,给患儿、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痛苦和负担。因此,为了解开封市新生儿眼病发生情况,以便早期发现进行干预治疗,本研究对5 864例新生儿进行了眼病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1.1 筛查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 864例新生儿,包括早产儿389例,其中男3 108例,女2 756例。
1.2 筛查设备 ①常规设备:聚光手电筒,手持裂隙灯,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②特殊设备:视网膜电流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
1.3 筛查方法 ①对光刺激反应:新生儿清醒自然睁眼情况下,用聚光手电分别在左右眼正前方给予强光刺激,观察新生儿是否有闭眼皱眉、肢体活动等反射动作;②外眼检查:应用手持裂隙灯依次对眼眶、眼睑、结膜、泪器、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等全面检查,指测眼压;③红光反射:应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瞳孔区红光反射是否正常。红光反射应该是均匀的,若红光反射中出现暗点、一侧减弱、红光反射消失或出现白光反射均为异常;④眼底检查:对上述3项眼表检查异常或对早产、低体质量、有眼病家族史及在NICU病房住院史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在上述3项检查基础上常规散瞳,用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查眼底,必要时进行VEP或ERG等特殊检查。
1.4 筛查步骤 ①初筛:正常新生儿于产后2~7 d,在产科病房检查,NICU新生儿于出院前在NICU病房检查。初次筛查通过的新生儿进入正常儿童眼保健查体程序。未通过筛查,确诊有眼病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干预、治疗;②复筛:初筛不能确诊的可疑病例、高危儿、有先天性眼病家族史、初筛已确诊需观察的患儿于新生儿满月后到眼科门诊进行复筛;③随访、干预:对于结膜出血、视网膜出血、瞳孔残膜、ROPⅠ~Ⅱ期给予观察、随访;对于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即使当时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也要注意观察,定期随访。
本研究共筛查5 864例新生儿,其中检出眼前段疾病749例,检出率12.78%,见表1。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接受眼底筛查569例,检出眼底病20例,检出率3.52%,见表2。
表1 新生儿眼前节病检出情况(n,%)
表2 新生儿眼底病检出情况(n,%)
婴儿出生后视觉是逐渐发育成熟的,0~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尤其1岁内,视觉发育相当迅速,到3岁就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在此阶段,若能早期发现影响视觉发育的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及时进行干预治疗,50%以上盲是可以避免的[1]。但新生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自觉表达眼睛是否有异常,只有通过检查才能被发现。因此,新生儿眼病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3.1 新生儿眼病检出率 本文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 864例新生儿进行了眼病筛查,发现眼前段疾病749例,检出率12.7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结果显示,新生儿眼病在围产科、新生儿科有较高的患病率;另有569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接受了眼底筛查,检出眼底病20例,眼底异常检出率3.52%,其中视网膜出血占2.99%。
3.2 做好预防保健、早期干预治疗 对检查发现的769例新生儿眼病做了进一步统计分析,需要及时处理的病例给予干预治疗,需要观察随访的病例,建立儿童眼保健档案,嘱家长定期带孩子到眼科门诊复查,做好预防保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低视力残疾、弱视发生。
3.2.1 需要及时处理的病例
3.2.1.1 新生儿结膜炎 检查发现225例新生儿结膜炎,检出率3.84%,嘱用0.5%左氧氟沙星眼水(日本参天)及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点眼,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示,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做眼部的清洗、擦拭等护理,预防性点抗生素眼水或膏减少新生儿结膜炎发生。
3.2.1.2 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检出率占2.05%,对3个月内新生儿泪囊炎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即局部挤压、按摩、点药,教会家长在家里进行处理。定期随访发现少部分孩子通过以上处理完全治愈,大部分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婴儿满3个月后采取手术治疗,泪道冲洗、探通、注药一次完成。此手术操作简便,患儿痛苦小,一次性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
3.2.1.3 先天性白内障 是严重影响婴幼儿视觉发育的眼病,是儿童主要致盲原因。本文检出先天性白内障3例,已转至专科医院早期手术,术后给予验光配镜、屈光矫正,弱视训练,避免低视力残疾的发生。
3.2.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窗口期”很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成功率可高达90.0%。因此,对ROPⅢ期及以上患儿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变,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重要意义[2]。
3.3.2 观察随访,建立新生儿眼保健档案 对已确诊需观察的患儿、确诊有眼病已干预治疗的患儿、不能确诊的可疑病例、高危儿、有先天性眼病家族史患儿在眼科门诊建立儿童眼保健档案[3],定期复诊,进行保健指导,保证儿童视觉正常发育。
3.2.2.1 新生儿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 检查发现新生儿结膜下出血211例,视网膜出血11例,均为顺产患儿,可能与出生时产道挤压有关,出血量不大,视网膜出血未发现波及黄斑部,经定期随访观察,结膜下出血大多在2周左右吸收,视网膜出血,毎2~4周复查1次眼底,多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提示新生儿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与生产过程助产方式有关,值得临床重视[4],提醒在产科临床中,慎重选择助产方式,尽量避免新生儿产伤发生。
3.2.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对初筛视网膜未完全血管化的患儿每2周复查1次,直至完全血管化;对ROPⅠ~Ⅱ期患儿每2周复查1次,直至完全退化。
3.2.2.3 先天上睑下垂 若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区应早期手术;未遮盖瞳孔区观察随访或择期手术。
3.3 对家长进行宣教 新生儿眼病筛查,首先要向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认识到新生儿眼病对小儿视力及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定期带孩子复查、诊治,减少ROP、弱视等后续高发病对幼儿视觉发育的影响。因此,对家长沟通良好与否对眼病筛查率、发生率有直接影响[5]。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孕妇课堂,定期举办围产期及新生儿期相关知识讲座,提高了准父母对儿童眼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能积极配合新生儿眼病筛查及定期随访,有效地减少各种眼病发生率。
3.4 不足之处 本文只对初筛未通过或对早产、低体质量、有眼病家族史及在NICU病房住院史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了眼底检查,发现了一些眼底病变,未进行眼底检查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尤其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有急产、助产等产伤史)出现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出血等容易漏诊,有报道显示健康足月新生儿筛查发现的眼部异常,视网膜出血占到21.52%[6]。严重的黄斑出血是否影响新生儿视觉功能发育,引起儿童斜视、弱视等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深入研究。
开展新生儿眼病筛查,早期发现一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及后续可控制眼病,进行早期干预,对促进儿童眼保健发展,降低小儿眼病致残率、致盲率,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育,提高下一代人口素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Bandrakalli P,Ganekal S,Jhanji V,et al.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monocular childhood blindness in a rural population in southern India[J].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2012,49(5):303 -307.
[2]张敏,张林娜,郭玉銮,等.新生儿眼病8002例筛查综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3):254-256.
[3]毕小军,张芳霞,徐伟刚,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早期预防治疗[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27 -528.
[4]林柳燕,吴西西,田歌,等.新生儿眼病筛查2450例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3):21 -23.
[5]丁俊青.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与产科临床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生,2014,30(16):56 -57.
[6]韦美荣,张建萍,莫海明,等.3759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J].华夏医学,2009,22(2):316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