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
(长垣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新乡 45340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Ⅱ)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系手术创伤等原因致肠壁水肿、渗出,进而形成粘连性肠梗阻,这类肠梗阻很少造成绞窄性肠梗阻。在诊断EPⅡ之前,必须排除机械性梗阻和继发于胸腔内和腹膜后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原因造成的麻痹性肠梗阻[1]。本文选取56例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3.7±2.2)岁;病程3~20 d,平均(7.6±1.9)d。对照组28例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1~64岁,平均(44.5±2.5)岁;病程4~19 d,平均(7.5±1.7)d。两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守的综合疗法治疗,具体如下。①营养支持:病程早期行全胃肠外营养,尽可能短时间内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不平衡等症状,确保肠道得到及时休息,当出现解水样便或肠鸣音活跃,腹部柔软时,提示梗阻症状缓解,将营养方式改为肠内营养。②给予生长抑素:可用施他宁6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维持24 h滴注,抑制体内相关激素分泌,减少内脏器官的血流。③抗感染:可给予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替硝唑,防治毒血症,对抗厌氧菌。④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造影剂,它的渗透压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6倍,使细胞外液进入肠腔,稀释肠液,提高梗阻近段肠管梯度压,刺激肠蠕动。方法是自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 ml,夹管4 h,每隔24 h 1次,共3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排气、排便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等消失;有效:腹痛、腹胀等症状基本消失,排气、排便等有所恢复,但仍有不畅感;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d)
组别 n 腹胀消失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组28 3.4±1.1 2.1±0.5 2.9±1.2对照组28 6.5±1.5 3.9±1.7 5.4±1.6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一般通过临床和体征观察即可诊断[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保守治疗[3],原因是患者有手术史,肠管间有着广泛炎症、水肿和紧密粘连,手术容易解剖不清,影响切除效果,术后易复发,因此手术不仅不能有效解除梗阻,反而易造成再次梗阻,引起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4]。
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重点在预防:①术者开腹前必须冲洗手套,减少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②手术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创伤,避免损伤肠管及系膜的浆膜面;③创面仔细止血,防止因血凝块形成而导致肠粘连;④手术结束时彻底冲洗腹腔,减少异物、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残留于腹腔;⑤可应用琥珀酸(透明质酸钠)及几丁糖等高分子多糖类物质预防肠粘连[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保守的综合疗法治疗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1]周丹,唐廷勇,莫春林,等.生长抑素联合四磨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42-43.
[2]黄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治疗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4-25.
[3]马丽.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67-68.
[4]罗超元.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18(3):176-178.
[5]周怀胜.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