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式原生歌舞乐《依古纳西》高校巡演大幕开启

2015-11-17 01:43郭昕
艺术评鉴 2015年21期
关键词:洞经纳西纳西族

郭昕

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北京纳西学会协办的《依古纳西》——音乐文化公益活动系列之“乡土音乐进高校”活动于2015年10月22日至31日举行为期10天的全国高校巡演。10月22日晚,记录式原生歌舞乐依古纳西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此前,数百张演出票早已被认领一空,当晚,音乐厅里更是座无虚席。

演出团体介绍①:

担任此次演出任务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65年2月20日,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是以歌舞、器乐、曲艺小品表演为主的专业艺术团体。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创作纳西族等民族歌舞为己任,经过广泛的资料搜集和艺术实践的积累,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作为纳西族的文化使者,玉龙县民族歌舞团肩负着传承、弘扬纳西族民族文化,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对外宣传纳西族文化的历史重担。在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关心与支持下,在40余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经过全团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歌舞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丽江文艺团体骨干单位。

“依古纳西”即丽江纳西之意,这台纪录式原生态歌舞乐用纳西民族特有的歌舞形式,展示纳西民族历史的脉动、土地的年轮、现实的厚重。用音乐作为纳西族人生老病死的温度计,测量那片土地上悲欢离合的故事。以母亲之歌、天堂之爱、大地之梦、礼乐之道、灵魂之声作为构架,演绎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对生命之源——母亲的礼赞,对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讴歌,用人声展示纳西族人生活的交响曲。

节目背景补注②:

一、民间歌曲

纳西族的民间歌曲较多,但此次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晋京演出,仅选择了其中的“时授”(婚俗类歌曲)以及“箩锛咨”(劳动类歌曲)等种类的歌曲数首。

1.西部方言区的歌

【谷庆】古调,迄今广泛流传于纳西族民间,是纳西族最为古老的吟诵形式之一,具有传统音乐之母体之称誉。

【时授】即情歌,纳西族民间约定俗成的男女恋爱时相互唱和的专用曲调。此类歌曲的旋律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微有差异,歌词多为即兴编唱,但比喻生动。

劳动歌调,主要涉及打猎、收割、插秧、打场、采药、建筑、推磨、耕地、舂碓等内容的民间歌曲,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犁牛调》《栽秧调》《盼丰收》《舂碓歌》等。

【婚嫁歌】大致包括亲友近邻祝愿婚礼圆满成功的《祝婚歌》、表现新娘即将离别父母时母亲唱的《嫁女调》、母亲劝慰女儿遵守婆家家规族法的《劝姑娘》、接送新娘过程中的《开门歌》、新娘家人为新娘送行时唱的《送亲歌》等一系列仪式歌曲。

2.东部方言区的歌

情歌通常在结交“阿夏”时演唱。例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海包会”这一天,摩梭青年都会在清早就相互邀约到泸沽湖畔等待自己预约的“阿夏”,并且一同驾船驶向湖心的小岛;走婚调大致包括东部纳西族(摩梭人)迄今仍传承并盛行的、与阿夏婚制适应的一系列的走婚曲。

二、洞经古乐

洞经古乐,纳西人俗称“古乐”或“洞经音乐”,它是明清以来渐次由汉族、白族地区传入纳西族地区,并被“纳西化”了的、至今仍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组音乐;丽江洞经古乐通常包括笃、大调、小调、杂曲、打击乐曲牌,以及目前已经失传的曲牌六个部分。

1.大调

大调即经腔,民间艺人特指谈演洞经时唱诵《大洞仙经》经文的乐曲(曲牌)。通常又可分作散文、韵文两个部分:散文指谈经中(宣)讲、(念)读的玄文诰表的部分。韵文则指谈经中富于歌唱性的,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俗称“长短句”)等词律结构为特征的经文。丽江洞经古乐中目前保留的大调有《八卦》《原始》《吉祥》《十供养》等10余首。

2.小调

小调即曲牌,亦是民间艺人们对(除云锣外)不含打击乐之曲牌音乐的俗称。据老艺人口传,原有曲牌30余个,目前尚存的有《山坡羊》《水龙吟》《浪淘沙》《一江风》等10余首。

三、白沙细乐

民间俗称“别时谢礼”“勃拾细哩”是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民间的丧葬组曲,其中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三思吉》(民间俗称“三思水”)、《美丽的白云》(民间俗称“阿丽丽构吉徘”)均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

四、民间歌舞

【热美蹉】是广泛流行于纳西族民间,并被载录于东巴经中的丧葬歌舞,也有的地区将其为“热美蹉”。在纳西族民间,各地的热美蹉均具有各自的特点。

【哦猛达】是广泛流传与纳西族民间的歌舞形式,唱跳时男女呈两个相对的半圈,男舞者通常将自己的右手搭在前伴的右肩上,女舞者的手则左右相互牵拉。舞蹈以顺逆时针方向行进,领舞者可依据各自不同的喜好走出圆圈、绕麻花、龙吐水等队形,并且在行进之中“一唱众和”或“一唱众答”。

五、东巴唱腔

东巴唱腔是东巴文化体系中的口碑(声音)文化,是东巴祭司用以吟诵、唱诵东巴象形文字经典的腔体,同时也为东巴音乐中的主体部分。演唱形式有念诵、吟诵、唱诵三类。其中的唱诵类的《吉日经》最为著名。

幕后独家专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次活动的台前幕后,笔者在“依古纳西”首演结束后,立即奔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后台,采访到参与本场演出的唯一一位汉族声乐演员谢学飞。

音乐时空:作为一个常住丽江的汉族人,你对纳西民族有怎样的情感?

谢学飞:我在2003年就来到丽江,当时连户口都迁过来了,成了所谓的“新丽江人”。在我看来,丽江人没有新旧之分,只有真假之分。毫无疑问,我是一名真丽江人。尽管,直到现在,依然有人会问我是不是丽江人?是不是纳西族?我通常都会回答,我是个非纳西族的丽江人。我能够融入纳西族同胞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习俗,也会唱他们古老的歌。丽江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家乡,而纳西族则是我生存的载体。坦言之,刚刚来到丽江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等因素,对于纳西族人及纳西族的文化是比较抵触的。后来逐渐发现,这真的是一个能歌善舞,并且充满理想和血性的民族。他们的文化渊远流长,能够让其他任何民族融入其中,这充分体现了纳西族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音乐时空:你是怎样理解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

谢学飞:纳西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民族,迄今也不过30多万的人口,却能令世界瞩目,迸发出让世界震惊的声音,这与纳西族本身的民族属性是分不开的,首先它是一个兼容性和开放性很强的民族,它在继承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的吸收外来的好的文化,音乐也是如此,就拿《依古纳西》来说,它以自己的传统音乐为主体,同时主动或被动的融入一些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如里面的塔城勒巴鼓舞你可以看到藏族热巴舞的影子;古乐篇章里可以明显的听到李煜《浪淘沙》的唱段……历史的潮流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文化艺术亦如此,它只有在历史的长河里留精华去糟粕,吸收外来好的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在历史长河里不被淘汰,纳西族就是一个典范,所以,我们既可以很原生,也可以很时尚;既可以很世界,也可以很丽江。

音乐时空:参与纳西族音乐的传承活动,有什么感触?

谢学飞:作为歌舞团“唯二”的汉族演员(另一个是舞队的),我深切地为能够参与纳西族传统文化传承而自豪!

音乐时空:站在“依古纳西”的演出舞台上,心情如何?

谢学飞:心情当然是激动又复杂的。中央音乐学院、清华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如今,能够在这里的舞台上演出,心情无比激动!同时,作为一个汉族人,能够参与“依古纳西”的排练,并在多所高校演出,复杂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据悉,此次“依古纳西”巡演活动还陆续走进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和大理大学几所高校,为在校师生送去精彩的演出。

注释:

①引自“依古纳西”节目宣传册。

②引自微信公共号“云峰阁”。

猜你喜欢
洞经纳西纳西族
云南洞经音乐功能谱系的建构及相关问题分析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儒化、俗化——清代庙学释奠礼乐与洞经音乐的相互影响
昌宁洞经古乐文化研究
鸡足山下的沙址洞经古乐
纳西鲁丁的微笑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