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曦
摘要:本文围绕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内地中职班的钢琴教学实践,试在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声音。
关键词:西藏内地生 钢琴教学 改革
藏族中学生到内地求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教育援藏开展的工作之一,一直延续至今。这是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人才培养项目,它的宗旨是适应西藏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大西藏人才培养力度。
江苏省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迎来了五届西藏内地幼师生。西藏生来到徐州幼师,在教学上笔者有很大的压力,从接手西藏班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爱,经常加班加点,舍弃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笔者想让他们短短的三年学习之后满载而归,去建设美丽的西藏,所以如何进行西藏班钢琴教学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笔者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展开此研究。
一、钢琴教学中民族旋律的应用
少数民族高师音乐教育所肩负的责任,那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藏和新疆等少数民族的高师音乐教育比内地要滞后。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在多元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多元碰撞。
(一)让每一个学生弹奏自己家乡的旋律
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因为“音乐如此有力地捕捉了我们文化的色彩、活力和生活特点”,“是一种文化馈赠给我们每一个成员最珍贵的礼物”。藏族是一个以群居为主的民族,藏民能歌善舞,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他们三五成群的放着手机音乐,引吭高歌,这种随时随地的表演显得格外的自然与轻松,甚至有时十几个学生围成一个圈跳起了藏族各个地区、不同形式的锅庄。他们对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且观念一旦形成,不容易改变。
西藏学生从遥远的雪域高原来到徐州,途径了许多的省市,跨越了多种音乐文化,来到徐州后会产生一种“文化中断”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封闭感,加上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与人际交流方面遇到的困难,会使学生情绪低落。远离父母和朋友的西藏学生到内地后,社会情感支撑系统减弱,想家乡、想父母、想朋友,自我保护机制增强,随之心里封闭意识、戒备意识增强。作为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西藏内地班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情感意志和性格爱好都处于不稳定状態、学习兴趣很容易转移和中断。
目前我们正常使用的钢琴教材中,藏族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比较少。这显然不适合用在来自农牧地区的藏族学生身上。所以在钢琴教学的初期,我们在训练学生手指能力的同时,在乐曲的选择上可以锁定藏族的钢琴曲,或者是让学生哼出藏族的幼儿歌曲,教师记谱并编配一些简单的钢琴伴奏布置给学生练习。每一个学生能够弹奏自己家乡的旋律,这样可以调动起他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世界上许多作曲家给世人留下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就是由于他们了解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在1878年3月5日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致梅克夫人的信中,充分地证明了民歌在他的创作中所起的作用,他说:“至于我的音乐中的一般的俄罗斯因素,即旋律与和声方面与民歌有血缘关系的一些手法,他们产生的原因在于:我生长在偏僻地区,从小起就深刻体会到俄罗斯民间歌曲典型特征中那种难以言传的美……”。西藏中职内地班钢琴教学同其他学生一样,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后,通过钢琴这一媒介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传递出去。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粒种子在不久的将来结出累累果实。
(二)民族间音乐元素的融合
藏族内地中职班的学生在内地时间长了,会很大程度上汉化,他们对于汉族的学生来说,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种特殊仅仅指生活条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是学习的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一样的,甚至比汉族的同学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藏族学生行为、思想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汉族同学的影响,所以汉化也是相当自然的事情。
近年来全国歌手比赛中,为什么人们对原生态民歌如此偏爱,是因为每一首作品都有着民族特点,甚至有一些濒临失传的原生态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当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学校,学校艺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出新一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在徐州幼师,藏族学生的原生态在校园中是随时可以听到的,所以随着藏族同学的加入,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学校的音乐文化,从而也影响到了汉族同学各方面的思想、行为模式。钢琴教育收到的效益也是一样的,教师们会把藏族的旋律收纳到自己的曲库中,然后为了丰富汉族钢琴教育的“民族音乐元素的缺乏”,运用到汉族同学们的钢琴教学中去,从而实现了民族间的音乐融合,做到真正的“汉藏一家”。
随着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还可以将藏族同学们组织起来,进行一些钢琴曲演奏的录制工作,做成音像资料,将各种各样的有关藏族音乐的谱子搜集成册,这对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大有裨益。即使有一天西藏生从徐州幼师离开,我们还可以将收集好的材料当成校本教材继续传授给汉族学生,让他们体验藏族音乐的美,让汉族同学成为新一代的民族民间音乐传播的接班人。
二、教材的选用
现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教材大多选用的是幼儿师范院校统一教材,但是笔者认为不适用于西藏班的钢琴教学上。在平时的教学上,笔者也积累了一些素材,初步形成了一份校本教材,专门适用于西藏内地中职班的钢琴教学。这套教材具备了以下一些特点:
(一)钢琴与乐理相结合
幼师幼教专业使用的乐理教材对于西藏内地中职班的学生来说,程度深,不易理解。而且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不易识记与掌握的,所以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都不会,不如放在钢琴曲中印象深刻,便于理解。
(二)钢琴与声乐相结合
声乐演唱在很多时候离不开钢琴的伴奏,不仅是因为传递给听众优美的丰富的音响效果,更多的注重弹与唱的配合。我们都知道,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弹和唱是最重要的两种技能,把握好了这两个因素,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岗位上感觉是比较轻松的。
(三)钢琴与即兴伴奏相结合
这两者的结合,在西藏内地中职班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意义重大,可以说它自始至终贯穿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所以在校本教材中加大了此部分的分量,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钢琴与“三语”相结合
这三语指的是藏语、中文和英语。现在国外引进的用于幼儿钢琴教学的教材,比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快乐钢琴启蒙教程》和菲伯尔的《钢琴之旅》等。都采用了双语教学,在中文学习的大环境下,对英语的理解与记忆都很有帮助。所以,西藏班适用的教材可以加入这样的元素,进行三语相结合的钢琴教育模式,在音乐学习中使自己的语言多元化,更体现了音乐的非地域性。
这样的校本教材,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性,适合全方位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各种能力,让西藏生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都了解一些,毕业后可以做一个全能的幼儿音乐教师。
三、灵活设计教法,完善评价机制
(一)教学场所从课堂走向舞台,从教室走向幼儿园实践
在西藏班的钢琴教育上,学校领导和各部门教师都积极配合,为西藏生创造一次又一次舞台锻炼的机会。他们在舞台表演上的生命力,热情奔放的激情,传神动感的舞姿,传递着祖国改革开放,各族人民奋发图强,汉藏民族情谊不断交融的时代气息,传递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关爱。同时,他们的民族特性在舞台上格外绽放光芒,学校的演出也因为西藏生参加而显得光彩炫目。
西藏中职内地班的教学,主要是幼儿教育。在幼儿园见习实践自然是少不了,将自己学到的儿歌弹唱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展露一下,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并且还会帮助他们进行教师角色建立,教师教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弹会一部分的曲目,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教学。西藏生毕业后回到西藏是要对当地的幼儿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幼儿园这个载体,以示范课的形式,培养学生教学的能力,做到“教学相长”。西藏中职内地班每个学期都有一次幼儿园见实习,每一次结束后,都会发现学生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对待学习积极了,练习钢琴的自觉性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不要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还应该走到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中去。
(二)评价机制由“一对一考核”趋于“小型观摩会”
教学方法上趋于灵活,同时评价机制也要逐渐完善。现在一般钢琴教学中更多的还是一对一进行考核,笔者认为这种对学生的评价太死板,成绩完全可以从平时的实践能力观察中得来。于是在西藏生钢琴教学考核上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不同的教学实践。每两个礼拜,班级在活动课时间举办一次钢琴技能展演,或者称之为“小型观摩会”,西藏生从个性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表现,好强,不服输。笔者恰恰利用这一点,激励他们学习。特别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子,总是在计划内完成自己的曲目,学着钢琴家的姿势及表演动作,在全班同学面前炫上一把。规定是每个同学必须在一个学期完整的演绎3次,但是每一次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生怕轮不到自己。从而笔者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学生从被迫练琴变成了主动学习。另外一个学习的自主性的体现就是,在每一次布置曲目的时候,笔者会给学生一个选曲范围,让西藏生自主选曲,这些曲子大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各种形式的小曲目,比如四手联弹、弹唱、独奏之类,无形中丰富了同学们的演奏形式,而且增加了自己选择曲目的自由度,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性、自主性升高。一个学期下来,有些学生的表演次数远比还课的教学模式多一至两次,而且教学效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学习中不会背负太大的压力,而且很有興趣,虽然在观摩会上也会紧张,但还是期待每一次观摩的到来。而课堂上一次次强压似的还课,会把学生的一点点学习的激情都消磨掉。
每个寒假,西藏班的学生是不回家的,他们每年只会在暑期回家一次。长达一个月的寒假,除了过年那段时间,笔者还会给他们加课,让他们合理利用在内地的宝贵时间。然后每个寒假课程结束后,都会组织西藏生在学校音乐厅进行一次专业汇报。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每一次学校领导都可以看到学生很大的进步。学生感到自己的成长之后,学习上也会有动力。钢琴教育的目的,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科学的弹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从所弹奏的音乐中领会到更深层的内涵和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体现出明显的人本主义思想,并在突出自我性、功利性的基础上,强调音乐审美的实在性、随意性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同时渗透出强烈的群体意识。”
四、结语
在空前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今天,西藏生的音乐教育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根本保证。在学校这个培养音乐人才的基地中,教师肩负着很大责任,我们希望他们掌握钢琴弹奏技巧的同时,更好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研究西藏内地中职班钢琴教学将作为我长期的一项科研工作去为之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美]本耐特·雷默.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J].林军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52).
[2][俄]柴科夫斯基.论音乐创作[M].逸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易希平.更新教育观念与培养我省民族音乐意识的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