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个松
摘要:地方高校在层次和影响力方面无法与综合性名牌大学和专业性院校相比,音乐类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声音条件不具备优势,在这种条件下组建和发展有影响力的合唱团,要知己知彼,弥补不足,本文就关于开展地方高校合唱团活动进行了探究,希望对地方高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 合唱团 大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于2002年5月23日经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从2005年开始,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这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的重大举措。可以说,这是教育部重视艺术教育的明证。近年来,就音乐学科方面而言,有不少艺术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也有不少高校组建了专业性或者业余性的合唱团,这对丰富校园文化和促进艺术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向意义。合唱团的組建,以及组建后如何运作和管理,提高合唱团的整体水平,如何在校园文化中形成品牌乃至走出校门,这是摆在很多合唱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就地方高校组织开展合唱团活动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
一、开展地方高校合唱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兴趣为导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通常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倾向。达尔文曾说过:“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由此可见,兴趣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大学生要想成为合唱团的优秀成员,就必须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这是合唱团取得成功的个人基础。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较为专一的、稳定的积极心理倾向,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促使个体努力探求音乐事物的本质并期望掌握其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一定的成就。当然,合唱活动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的主导者就是合唱的指挥,老师作为合唱的指挥者,影响着合唱团成员音乐兴趣的此消彼长。一个对音乐爱之如痴,对音乐教育事业执著追求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合唱指挥对音乐若即若离,对合唱事业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音乐和合唱工作产生兴趣。因此,合唱指挥要用自己的言传与身教,不断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培养大学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如今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总体而言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兴趣多元、接受能力强,但是自我意识较浓。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也相对缺乏,特别是在团队工作上缺乏团结协作与配合的意识,比较喜欢随性而为,处事高调而忽视他人(团队)的感受。合唱团的合唱活动是一项严密的组织行为,合唱团成员要在合唱的排练和学习过程中感受多声部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组织能力、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和合作能力,让合唱团成员在音乐社会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包容、尊重和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合唱团的日常训练要求组织严密,有纪律性,教师组织合唱排练的同时一定要让每一位队员领会到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排练过程中,音准、节奏、音色要有严格的规范,甚至在呼吸、咬字、口型等方面都要统一,如果队员中有一两个人自由发挥,就会破坏整齐划一的美感,或者合唱中有部分成员的动作做不到位,就会给人一种瑕疵感。“咬字吐字在节奏上、部位上的不准确不统一也会给合唱艺术的表现带来困难。”个别成员表情不到位、发音位置不准确、表演动作不协调都会降低合唱作品的演唱水准。
(三)合唱作品选择符合不同情景
合唱团合唱歌曲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曲目有时候合唱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总的来说,合唱团曲目的选择首先应该根据比赛、演出或者教学要求,综合合唱团成员表达能力、音域特征、音色情况等进行选择。合唱团成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演唱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也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因为合唱歌曲最终是通过各位队员的演唱和舞台表演来实现的。比如在参加主题类的合唱比赛,在选择歌曲的时候就要切合主办的主题方向,如抗战主题、庆祝主题、纪念主题,不同主题的比赛要求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歌曲。“在演唱民族合唱作品时候还需要使用地方语言的吐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地方色彩浓郁,从而使艺术作品更具生命力。”如果是平时的课堂教学,则应该按照阶梯逐个层次进行,从初级难度、中级难度再到高级难度,对演唱技能的要求先从简单到复杂,演唱风格也逐步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唱中取得成功。作品的选择还要符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风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去发现和收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往往不经意间会收集到令你耳目一新的歌曲,在关键时刻还能派上用场,并很有可能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克服地方高校合唱团发展的障碍
(一)合唱队组建的资源禀赋及克服方法
在我国,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以其名校的影响力面向全国招聘特长生,招揽各路人才充实自己的合唱队伍,这类学校的合唱团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甚至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但是,大多数学校都不具备这样的先天优势,而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这种差距。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一没有名校的资源和实力,二比不上专业类院校的人才密集性,在这种条件下组建有影响力的合唱团的难度可想而知。综合性名牌大学和专业音乐类院校把具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生优先选拔,进入地方院校的生源相对处于劣势,不管是文化素养、音乐专业素养还是声音条件都处于较低水平,这就要求通过加强训练来弥补。要想提高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合唱团的技术水平,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合唱团的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基本知识、视唱练耳素质练习、音准校正;二是合唱团整体发声方法和规则的统一,一般而言,合唱团的发声方法在美声方法的范畴,这要求合唱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三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一部优秀的合唱作品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既要准确把握,不能忽视作品的思想情感和音乐形象,又要把作品演唱得形象、鲜活、典型、深刻。”
(二)获取组织合唱队的基本条件
一支合唱团的组建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高校合唱团的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院系、指导教师和队员的默契支持与配合。学校在经费、场地等硬条件上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如果比赛没有经费,排练没有场地,合唱团的筹建都成问题,那更谈不上发展了。合唱团组建之后,还要有智力支持,也就是指导合唱团日常运作和排练的指导教师,有了指导教师,合唱团才有专业技术上的保障,保证合唱团的艺术水准。除此之外,还要有表演的舞台,合唱团排练的再好,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合唱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合唱团的存在要求有足够的表演机会,有了表演机会才会激发指导教师和合唱团成员的工作热情,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日常的排练中去,排练出让大众满意的合唱作品。
(三)加大合唱队的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
合唱团的组建不像交响乐团那样需要购买昂贵的乐器,所以对经费支出的要求较低,所以在高校组建合唱团是相对容易的。虽然合唱团的组建在经费上不是大问题,但是人员素质却非常重要。高校合唱团的组建要求尽可能的吸纳声音条件好的学生,这就要求合唱团做好宣传工作,广纳人才,当然也要坚持自愿报名,无论水平高低,声音条件优劣都有机会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扩大影响力。合唱团的日常排练活动可以定期做宣传栏展示团队风采,将合唱团的精神风貌向外展出。此外,每次参加合唱活动或者是参加各类大型比赛,及时在相关网站和平面媒体上报道,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高校相关部门,各个院系也要为合唱团的生存发展提供便利,尽力拓展和争取合唱团上台表演的机会,为壮大合唱团的声势尽一份力。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要有一种优越感和使命感,每一位团员就是一位宣传大使,以身作则,维护合唱团声誉,做好义务宣传员的角色。
三、合唱團的创新与发展
合唱团的合唱排练可以对传统合唱模式进行创新,在合唱中引入新元素,探索合唱团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如适当的编入舞蹈。在合唱中编入舞蹈元素,可以改变传统合唱的呆板模式,让观众产生不同的音乐感受,除了传达声音之美还可以传达舞动的视觉美感,达到视听的双重效果。如在演唱《保卫黄河》这首曲子的时候,可以根据歌词和旋律对作品进行舞蹈的编排,对这种雄壮的歌曲进行动作编排要注意整齐划一性和力量性,充分展现歌曲的意涵和要表达的意境,咆哮的黄河与人浪动作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再者,如歌曲《香格里拉》,这是一首民歌,在情绪部分分为引子、主歌和节奏音乐语言。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三部分编排一些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在引子部分,缓缓的加入声音,如云雾般飘渺,表达香格里拉的美;在主歌部分可以让站在前排的女声部队员表演柔情的舞蹈;最后是狂野的音乐节奏,这部分是最核心的关键,在舞蹈的编排上可以多采用脚部语言,用脚部节奏表达作品的意境。
地方高校合唱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合唱团自身也要不断加强专业训练,不断提升艺术水平,尽可能的多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别的合唱比赛,通过登台提升水平,通过比赛促发展,内外因联动,促进合唱队的良性进步。
参考文献:
[1]葛绝.合唱的整齐训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2).
[2]秋里.合唱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李金波.高校大学生合唱训练教学方法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