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演唱与审美特征分析

2015-11-17 21:58杨金花
艺术评鉴 2015年21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咏叹调审美

杨金花

摘要:民族歌剧《运河谣》是我国著名军旅作家印青的一部歌剧作品,是在探索民族化风格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部优秀作品。其中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的女主人公咏叹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境和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两首咏叹调,透视其中的演唱与审美特征。

关键词:民族歌剧 《运河谣》 咏叹调 审美

一、歌剧与歌曲的创作语境

民族歌剧《运河谣》在2014年的国家大剧院上演,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特征。在咏叹调的设计中甚至出现了浓郁的本土歌曲化倾向,这一点使得很多评论家对其戏剧内涵表现力产生质疑。但对作曲家印青本人而言,则是运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探索西方咏叹调的实现模式。因而民族歌剧《运河谣》不仅是一部本土文化题材的作品,也是一种本土歌剧体裁的尝试。其中歌曲中的富有戏剧性、色彩性的女高音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首咏叹调作为这个歌剧的咏叹调,在气质和风格上都与西方歌剧传统中的咏叹调具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演唱中需要分析表现的具体性格对象、气质心理等,除了在演唱中需要关注声乐演唱中的常见要求外,还需要在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歌曲、歌剧的配合等问题进行细节的设计。之所以这首咏叹调体现出一种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创作者印青是著名的军旅作曲家,而之前他的创作以军旅歌曲创作为主。在这部歌剧中,他也是试图探索民族歌剧的风格表现形式和具体表现特点,对西方传统的歌剧咏叹调是有意识进行区别的,因而演唱者需要对印青的歌曲创作经验与表现目的等要素进行探索,分析这首歌曲在歌剧中的展现特点和审美意义。

歌剧唱段女高音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虽然是选自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但是作为一首可以独自进行演唱的歌曲,或是进行单独表现的作品而言,它依然是具有很浓郁的剧情情节和文学功用的。因而演唱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的就是这首歌曲的文化背景与具体语境。著名作曲家印青,在创作这首歌曲方面不仅继承了民族音乐元素中的地方民间曲调特点与传统戏曲特点,同时也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创作方法,但他强调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形式区别、风格区别,强调这部歌剧的戏剧性与音乐性表现方式。因而,这首歌曲的演唱需要与整部歌剧的表现力和情感张力联系在一起。

二、歌剧咏叹调的特点分析

印青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将其最为擅于的创作悠长、感人的旋律技法融入这首歌曲之中。其悠长的旋律线将这部歌剧作品中的感人、忧伤以及伟大的爱情等内涵特点都很好的集中在《来生来世把你爱》中,从而作为这部歌剧《运河谣》的闪亮之笔。他主要具有下列三个方面的具体特点:

第一,是民族化的曲调、旋法,使得歌曲具有浓郁的本土性气质。这部歌剧在演出后,受到有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部歌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而是一系列的歌曲联唱组成的歌曲加话剧形式。也有的认为,中国歌剧应该有中国本土的特点,不应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因而这部歌剧展现出的是本土性的特征。归根结底,这首歌曲的气质来源于音乐素材和故事情节的本土性方面,因而印青在创作中认为将这部歌剧的音乐风格表现为西方咏叹调风格是不恰当的。因而,在体现中国民族化特点方面,他着重于根本因素——音乐表现素材的本土化,然后创作中进行了本土化的旋法特点组织和逻辑结构,从气质到形式都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特点。

印青除了在这首歌曲中涉及到这种创作思想外,还在探索这部歌剧中其他主人公演唱的男女声的咏叹调中也涉及到这种特点的体现,从而有助于从整体歌曲风格方面实现对本土气质与民族文化特征的深化,达到对整部作品风格与表现样式、特点进行交替体现的目的。

第二,作曲家印青的这首歌曲的特点,还体现在民间音乐素材加工和风格体现方面。印青除了收集大量运河沿岸的民歌,将民谣和歌剧融合在一起外,还根据剧情设计,创作出一种民间小调的音乐色彩,加之对国外歌剧咏叹调的借鉴与吸收,在某些关键音与高音设计方面,也使歌剧《运河谣》中整体展现出一种戏剧性特点,但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民族唱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将歌剧的主题、形式与内容融合在一起的展现形式。因而,咏叹性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中,那些富有动听趣味的“中国旋律”其实是民间音调风格特点,与表现的戏剧剧情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且作曲家还在表演中设计出了多种演唱形式,这部歌剧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以独唱为主,但是其中也根据剧情表现需要穿插男女二重唱、三重唱等形式可以烘托出动人的民族旋律和京杭运河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成为国外歌劇样式在这部歌剧中的传统体现。

第三,该剧中的民族风格表现中,作曲家还汲取了戏曲、民歌、民俗等中国文化精髓的营养,体现了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取向,使这部歌剧达到了多元文化的统一,并取得了很多大众的一致好评。因而,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中不仅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还同时具有强烈的戏剧和情感冲突、高难度的演唱技巧,因而为探索民族唱法在歌剧中表现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这首咏叹调中,不仅需要根据上述特点,探索直接性研究资料,还需要体验中国运河沿岸民间风情和人们的朴实心理文化特征。要想很好的揭示这些特点,需要对相关的人物性格、心理等特征进行探索,需要针对歌曲的整体风格和艺术特征进行简明扼要的综合性分析,规模和篇幅表现层次设计。

三、如何进行歌曲的演唱与审美

笔者认为需要从四个维度方面进行这首歌曲的特点揭示与演唱设计,实现审美目的的实现:

第一,需要针对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戏剧性和逻辑性特征进行判断,在评论整部歌剧的这些特点基础上进行这首歌曲的特征和角色功能分析,需要在研究相关的戏曲风格特征和话剧文化要素基础上进行演唱与审美成果的想象与设计;需要在明确剧中的各自角色与歌剧构成要素的功能基础上进行风格设计与术语提示,才可能让这首歌曲演唱的既具有抒情色彩,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表现诠释。这就需要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研究,对诸多的歌剧评论、评述、介绍等进行探索,尤其是需要针对作品《运河谣》中的歌曲特点进行分析,对歌曲创作的具体背景和剧情介绍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对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唱段的基本情况进行溯源。分析这些情况还需要将著名作曲家的创作情况和歌曲的演唱风格进行基本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唱段设计与表现预期想象。

第二,需要演唱者在针对民族歌剧的理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咏叹调层面的理解,然后解读这首作品中的歌曲实践功能与演出分量,然后歌剧上述情况进行综合述评,这方面的探索有助于演唱者更好的体验咏叹调的风格特点,如何在演唱中将这首歌曲塑造的更具有抒情歌曲和咏叹调特征,能够展现出歌剧中必要的分量。这一方面需要对大量的西方歌剧进行比较和吸收,另一方面需要对建国以来的诸多民族风格歌剧进行探索,研究,借鉴有意义方面。

第三,需要对音乐演唱、歌剧的本体进行分析,需要参照歌剧中的作品进行研究,参照印青的其他创作成果进行比较,然后探索这种风格的咏叹调该如何进行表现。尤其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前对作品本体中的关键音、高音、低音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还需要针对这首作品中的术语力度记号与剧情结合等要素进行本体分析,因而,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是整体性研究与演唱、审美的一个部分。

另外,还需要研究一些间接的资料,需要对传统戏曲、民歌风格所包含的音乐移植、唱段拼贴和启发创新等要素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涉及到戏曲风格唱段、唱句等进行把握。包括对歌曲中的戏剧、戏曲色彩的速度变化、旋律流动、衬词小花腔等表现方面,都要进行准确的风格模仿和把握。甚至对于西洋歌剧中的景点花腔写法和风格等等都要进行了解与分析。这样,才能针对演唱者在演唱《来生来世把你爱》时所需要注意的速度、层次、感情、演唱技巧运本体特点和演唱特点,针对其中的内涵表达、情感表现以及风格特点、审美价值取向等进行准确的把握。

第四,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前对审美风格与文化特质等要素进行具体分析。这种立体型的分析是针对性的进行专题、综合性的研究,尤其需要研究歌剧《运河谣》中的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自的塑造技法及演唱风格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设计。很好的刻画主角水红莲的人物性格与形象特征,需要对整部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的角色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比较,这样才可能实现不同时间段、场景中的具体形象塑造和演唱风格处理。这样,才可能在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突出水红莲不同阶段的特征,针对这首咏叹调进行资料把握和相对详细的表现。

因而,研究这首唱段中的音乐审美、人物形象、性格刻画等等基本问题,是进行演唱和审美探索必要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透视《来生来世把你爱》在歌剧中的艺术特征和风格因素。

四、结语

解读这部歌剧的创作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问题,是进行歌曲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内涵揭示与风格解读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作品的戏剧性特点,透视这首抒情风格的作品在歌剧中的咏叹调作用和意义。

因而本文认为,民族歌剧需要具有民族风格特征,抒情性歌曲,同样可以在歌剧中扮演者咏叹调的角色和作用,无论是戏剧性内涵表现,还是内在激烈的情感冲突,都需要演唱者在强化戏剧性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基础上进行探索。无论这种民族歌剧在外在形式方面是话剧加歌曲联唱,还是戏曲加歌曲联唱模式,都是一种民族歌剧的独立性探索与尝试,这种探索最少打破了过去总是采用西方音乐风格或范式进行民族歌剧创作的情况,而是让中国的歌曲独立担任民族歌剧的重要功能。因而,上述提到的几种观点都缺乏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因为这既不是简单的剧情加歌曲联唱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对西方模式的抛弃、对民族特色的探索,而是充满印青本人个性特点的富有抒情性和戏剧性的表达方式,既考虑了剧情的设计、戏剧性内涵的展现与精神价值层面的解释,也考虑了格局的风格与结构的功能性特征,还在某些方面也同时考虑到了他个人对民族性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因而歌剧的民族化探索未必需要在西方传统歌剧的框框内进行改革,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独具一格的创新,展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审美特点和演唱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廖向红,王小京.民族气韵与现代风貌的统一与融合[J].歌剧,2012,(08).

[2]韩荣荣.歌剧《运河谣》的演唱特点及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長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

[3]郑荣健.写出中国的宣叙调和咏叹调[J].中国艺术报,2012,(06).

[4]王晓霞.重放熠彩的民族歌剧《运河谣》[J].四川戏剧,2013,(06).

[5]胡薇.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新趋向[J].中国文化报,2013,(01).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咏叹调审美
秋天咏叹调(组诗)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人生咏叹调
老李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