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制砂人诉说冠窑之“遥”

2015-11-17 15:58
科学之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平定县砂器陶艺

要说砂器,“平定”二字意义非凡,要说平定砂器,“冠窑”二字功不可没。平定县域内的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自1996年成立至今,早已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国门,带着赞誉声走向世界舞台。过去寻常百姓家引以为常的家什器物,如今成了承载传统技艺的文化精品,为手艺人的指上功夫代言。而制砂人张宏亮,作为砂器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因为走心而将“泥巴”玩出了新花样,因为坚韧而一路披荆斩棘,终将老手艺玩“活”,用行动诉说着经历过恒久打磨的冠窑之“遥”。

在没见平定砂器传承人张宏亮之前,记者无法想象那黑乎乎的药锅怎能与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起来。但当一件件做工精美、造型奇异的砂器出现在眼前时,也就不难理解砂器为何成为平定乃至山西的一张名片了。

黄土地上的“珍珠”

平定有丰富的铝矾土、白土资源和无烟煤,是烧制砂器的上好材料。随着平定砂器的广泛使用,“南宜兴,北平定”的格局逐渐形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产品的日渐丰富,平定砂器逐渐被新产品所取代,几近消匿。近几年,平定砂器将美食与养生保健、文化休闲融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经营特色和地域浓厚的砂器文化、美食文化。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逐渐重视起来。因此,平定砂器又一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冠山镇是平定县有名的砂器制作之乡。1970年6月,张宏亮出生在这里的一个陶艺世家。父亲张聪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的刻画瓷传承人,后来哥哥张文亮也成为刻画瓷传人。耳濡目染,张宏亮从懂事起,就十分了解平定砂器的历史,并与砂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6年,张氏砂器陶艺坊创立,张宏亮与父兄共同从事刻画瓷的制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宏亮走上了专门研究砂器的道路。2012年,他增资注册了平定县冠窑砂器有限公司。父子三人同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一家两门三大师”在三晋大地上也绝无仅有,被传为美谈。

2015年10月13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平定县冠山镇冠庄村,见到了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宏亮。在其带领下一道参观了砂器博物馆,掀开门帘,桌案、壁柜、地板都成为展示砂器的舞台。各式各样的器皿、盘、碗、酒具、茶具……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大到高达1米的龙凤砂壶,小到精致的茶杯,都是张宏亮这些年琢磨出来的新玩意。它们造型多样、古朴典雅,使人又一次想起了郭兰英的那首《夸土产》。

张宏亮,说起话来笑容可掬,有些腼腆,但聊起砂器,那叫一个滔滔不绝,绝对是行家中的行家。“那时候,平定有很多人都在做这一行,所生产的产品也主要用于烧水、煎药的器具。开始做这一行是为了生计,但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几千年的砂器,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张宏亮说道。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地对砂器失去了兴趣,转而投向回报率更高的“黑金”——煤炭。看着一座座窑炉人去炉空,张宏亮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赔了钱赚了经验

大环境尚且如此,张宏亮投身到砂器行业中的艰难就可想而知。看似毫无希望的坚持,却给张宏亮带来了新的转机,但这次转机,令他至今都不堪回首。

荷兰是个缺少山林的国家,他们对花草有特殊的感情,培育花卉器皿不可或缺。2002年,一位荷兰商人来到山西选购养花用的器皿,当他与一位进出口公司的老总在太原的大街上看到一件带有金属光泽的器皿时,很感兴趣,随手拿起来观察。原以为是金属原料所制的器皿,打听之下才知为砂陶所制,这令荷兰商人爱不释手。

之后,他们闻讯来到阳泉,想在这里寻找厂家制作砂器,结果找来找去始终找不到符合他们要求的厂家。正当一筹莫展之时,他们打听到了平定张氏可以做砂器,于是便慕名前来。荷兰商人提出的要求是不能渗漏、口径大而圆、底部小而薄、外表要光洁。按当时的合约,违约金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父亲说什么都不同意张宏亮签这个订单。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张宏亮一口便应承了下来。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承诺真是他噩梦的开始。

“按照荷兰客人设计的尺寸,是不符合砂器制作工艺的。”张宏亮介绍道,“他要求的口径是27厘米,底部是12厘米,不成正比,且要求不渗水,无法来烧制。”

起初,张宏亮请来平定烧制砂器最好的老艺人来帮忙,但都以失败告终。无奈的他,只好自己建窑烧制。

传统烧制特别伤人,工作人员必须近距离接触近1 000 ℃的高温。张宏亮血糖低就是当时落下的毛病,至今,他的脸一到换季就开始蜕皮。“记得有一次,我用1吨炭烧制1个花瓶,从早6时烧到下午3时,但还是没有成功。”张宏亮说道,“前前后后建了十多座窑,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就这样反复试验,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但还是不够,他硬着头皮开始借钱,亲戚借完了,找朋友借。“那时候,只要是认识我的,人人见了我就跑,生怕我向他们借钱。”张宏亮哽咽着说,“那几年,我最怕的就是过年,追债的天天堵在家门口要钱,我见了发小都得躲着走……”

收藏古董是张宏亮的爱好,但为了还债,他忍痛把藏品低价转让了出去。妻子生气地说:“咱们离婚吧,你和砂器去过吧。”那段日子,张宏亮至今不堪回首。

订单下了,荷兰商人也很着急。他们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各来一次平定,工作订单的完成情况。当荷兰商人看到张宏亮团队为了订单那么拼命地试验,很受感动,他们相信张宏亮一定会成功。转眼间,4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宏亮终于试验成功了。当把近7 000件砂器交到荷兰商人手中时,他哭了……

这次订单的完成,让张宏亮赔了很大一笔钱,但他收获的经验是用金钱永远买不到的。“这次经历,让我对砂器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砂器一直做下去的信心。”

文博会上的风采

与外国客商的合作,让张宏亮在砂器领域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2008年,张宏亮与他的砂器一起应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邀请,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到北京的第一天,他们兴奋地把产品摆放在展架上,便回到宾馆休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当他们来到展厅后发现,陈列好的产品已经不知所踪。一番打听后才知,当天上午有领导要来展厅参观,因他们的产品都是些瓶瓶罐罐不太美观,所以暂时被下架了。

主办方未通知便擅自下架的做法,让张宏亮感到不解。他找到主办方进行沟通,在他的争取与坚持下,主办方答应当天下午会让他们的产品再次上架。

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让张宏亮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产品虽然错过了上午的展览,但当晚中央领导来到展厅参观时对他的产品大加赞赏。这下,他的砂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次参展让张宏亮大开眼界,对砂器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也为他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之后,他又陆续参加了世博会、文博会、中博会、农博会、旅博会等大型展会,并多次获奖。部分产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山西民俗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各式各样的博览会,使平定砂器声名远播。

为了给砂器找到新的卖点,张宏亮不断尝试新的工艺和原料配方。平定砂器易掉砂、手感粗糙,这些难题都被张宏亮一一化解。他研制出了无辐射釉彩喷砂工艺,填补了平定砂器无釉彩的空白,也改善了砂器的品质与品相,提升了市场价值。

一直以来,张宏亮都着力设计新型的平定砂器,将各种中国元素融入其中,造型古朴精致。每件产品都不是用模型批量生产,而是手工制作,件件绝品。至今累计获国家专利16项,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全部转化为产品。如今,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已能生产茶具、餐具、厨具、灶具等附加值高的工艺品280多种,涵盖日用品、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三大类,年产量达到七八十万件,产品遍布全国,甚至远销日本、韩国、荷兰等国,砂器的多元化发展令张宏亮倍感欣慰。

2009年6月,平定砂货烧制工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月,张宏亮被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年6月,张氏砂器陶艺坊被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小家碧玉”闯世界

来自广东省梅州市的古林子是张氏砂器陶艺坊的总经理,她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从小受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在外开埠、创业精神的熏陶,她天生颇具冒险精神。在山西读大学的她对山西有种特殊的感情,她向记者介绍:“平定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史上曾以‘山西文风数二定(平定、定襄),二定文风数平定称誉三晋。如果说紫砂是‘大家闺秀的话,那平定砂器就是‘小家碧玉。”

“平定砂器的发展趋势是内在砂质不变,外观更加优雅美观,以便更好地走向市场。”张宏亮憧憬着,“我们争取在一两年内与宜兴紫砂‘联姻,借船出海,适时在宜兴陶瓷城乃至省内外其他城市设立‘中国砂器产品展销区,把平定砂器的名声叫得更响。”

通过多年的默默坚持与努力,白手起家的张宏亮已将起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近800万元的砂器行业领军企业。为了传承和发扬砂器制作工艺,他还建立了一所规模不大的砂器传习所。这里不仅培养了一批批砂器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也为砂器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改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我们聊起他的新打算时,张宏亮如是说:“坚守绿色养生理念,丰富砂器品种,开发灶具、餐具、煮水壶及砂锅等一系列产品。将销售市场细分,开发出低、中、高端市场。低端市场,产品进入平常百姓家;中端市场,将产品细致化,在实用的同时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高端市场,将产品艺术化,使得日常用品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

重视人才展宏图

在谈到大多数非遗项目面临的共性问题——人才缺乏时,张宏亮认为,砂器制作发扬壮大,关键需要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我打算用3年时间培训50名专业技术人才、10名设计人才,将来还要整理出版老艺人口述史和平定砂器制作研究丛书。”张宏亮已经对平定砂锅发展路径作好了规划。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张宏亮的女儿现在平遥学习推光漆技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他的女儿学成归来,一定会在平定砂器创新上大有作为。采访最后张宏亮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砂器这一传统产业重放异彩,再度“亮”起来。

传承人档案

张宏亮,男,1970年6月10日出生于平定县冠山镇冠庄村。1985年南坳中学毕业后,进入平定县冠庄瓷厂学习陶瓷制品的造型和施釉等;1989年回到村办陶瓷厂任电工一职;1993年离职经营日用品砂器批发零售;1996年随父创办张氏砂器陶艺坊至今,并成立了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砂器研究所。

2009年、2010年分别被山西省文化厅非遗处、平定县政府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先后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山西省第十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平定县政协委员、平定县工商联副主席、阳泉市工商联执委、平定县陶瓷协会副会长、阳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砂器研究所所长等重要社会职务;2012年,被山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协会评为“山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2013年,被山西省文化厅评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平定砂货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猜你喜欢
平定县砂器陶艺
幸福的童年
村村播下“高校”种 层层力推“联姻”招——山西平定县乡村振兴“联姻高校”效果好
非弹性分析方法在除砂器设计中的应用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青砂器:百年窑火
2012~2014年平定县餐饮具消毒情况分析与评估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