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5-11-17 16:58佟立成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物体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佟立成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76-01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

其次,引导与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d、你还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再次,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米老鼠玩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创设问题情境“一所小学387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并给予一辆标示“准乘45人”的大客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刚学习笔算除法,大部分学生采用387€?=43(人),43<45,从而得出结论。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用45€?=405(人),405>387,说明租9辆车够了。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较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的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物体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培养思维能力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培养思维能力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