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森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56-02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任务。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树立起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从“以本为本,墨守教材”向“弹性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转变,从“教材的使用者的单一角色”向“既是教材使用者又是教材开发者、改造者的综合主动角色”转变。在教学设计时,要重视拓宽教材资源,丰富语文设计形式,把教学设计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体现素质的体质。
一、教学设计中注意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1.注意人文资源的挖掘
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洋溢着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生活美、智慧美,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爱心和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注意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
2.注意语言美感的挖掘
语文教材选材语言优美,意境幽远,表达生动文字典范,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节奏美。如《鸟的天堂》《小小的船》等课文设计时要切实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多创设丰富多彩朗读实践活动,小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和美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
3.注意课后“思考与练习”作用的发挥
如: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根据课后作业设计语文活动课《为家乡的特产——桔子做广告》。鼓励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各类广告,及有关的广告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人熟记自己喜欢的的广告用语,在活动课上,全班同学还进行了广告大放送,让学生在评价、欣赏中体会如何使广告有创意,做到表情达意。然后根据本课的写作手法,抓住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仿照广告词,为家乡的桔子做一则广告。经同学们的评议讨论,一组精彩的广告就展示在同学们的眼前。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开拓学习资源意识,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时代的气息。
二、教学设计中注意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结合具体课文或某一语文实践活动,开发利用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文学作品、新闻时事等”课外资源,引导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求得发展、求得成功。
1.查阅资料
布置知识范围较广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片、书籍、网络资源等方式,使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个性探求和创建信息,从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查找资料的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拓展语文资源,也将促使学生养成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2.引导读书
通过阅读这一课外资源的利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内涵。
如: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一致认为周瑜是个嫉妒心强的人,一代名将的形象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定格,实在不妥。在课后设计:“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凭一件事去断定他是不全面的,请同学们去读一读《三国演义》,然后谈谈对他的看法。”通过阅读,学生的收获是如何看待事物、主人事物的思维方式,这是教材上所没有的,也就是课外资源的优势。
又如:《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如果对它的理解只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后产生的喜悦之情上,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赏的层次上,显然是是不够的,因此课前必须要求学生阅读作者峻青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这场雪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希望,充满光明的前景,通过读书,利用课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主旨。
3.走近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贴近生活,走近生活,这是必然回归。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有些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更能产生与课文相一致的感受。形式的改变,更能让学生“贴近”作品,体会作者的写作境界。如:教学《咏梅》一课时,阳春三月,带领学生到河边、池边垂柳下,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感受春风、春意、春景。反复呤诵此诗,唤起学生热爱春天的激情,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切。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由“墨守教材”向“开放教材”转变。开发教材资源,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各种语文资源,并在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缺陷,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多元性、实效性、立体化,更时代气息和现代气息。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