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26-02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合作的确对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助推作用,而有的合作却往往只停留于表面,对课堂的促进作用及其微弱。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优势,为学生发展产生最有效的作用?作为一名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情况。
一、正视合作学习问题,积极探索合作方法
1.形式单一,问题浅显
在有的课堂上,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理解较为片面,仅仅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都要进行小组合作,让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形式,而不能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价值。
2.分工不明,方法不当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几乎都是零起点,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缺乏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了学生个个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往往乱作一团,或是不知所云,小组合作缺乏有效性。
3.优劣明显,两级分化
在许多小组合作过程中,滔滔不绝的往往是那些胆子较大,学习能力较强,思维较为灵敏的优等生。而胆子小、内向型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却渐渐变成了旁听者,这也导致了他们情绪低落,对活动产生消极的情绪,对学习不主动。天长日久,在同一个班级中产生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4.突出学生,忽略教师
由于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忽略了教师的“导”。教师不能积极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缺乏方向性、有序性。
二、努力构建合作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不是所有课堂都适合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进行专业的分析和选择。对合作的时机、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方法等进行灵活的运用,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创设轻松和谐的合作环境
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想让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功能,教师首先就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轻松愉悦的合作环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首先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内容,认识了故事的主要角色。然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认知的情况下发起了合作学习,提出了“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由于课文浅显易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只要稍稍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三个小伙伴之所以可以这样做的原因及其中蕴含的道理。在这种轻松的合作环境中,他们对合作充满了兴趣,并享受着合作成功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3.精确预算合作学习的时间
教师要精确预算合作学习的时间,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不要让合作交流“虎头蛇尾”,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合作交流的时间浪费在交头接耳等不良的行为中。
4.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
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倾听、主动表达、共同探究。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针对乌鸦喝水的方法组织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围绕“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水?”这一问题展开。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说出了“可以用吸管吸水,找不到吸管可以找空心的草。”“可以把瓶子推倒。”“可以用石头把瓶口部分打烂。”……这些办法虽然有些天马行空,但也不乏一定的道理。同时,也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在反馈过程中,我追加了“他为什么选择了要叼小石子的方法喝水?”这一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又提出了“乌鸦找水就已经很累,还要去找吸管或空心的草岂不是更累?”“瓶子里的水本来就很少,推倒后万一用力过猛会全都洒出来的。”“用石头敲瓶口时,不小心石头掉下去把瓶子打碎,乌鸦就没水喝了。”……这些独树一帜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乌鸦的聪明、爱动脑的特点。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显得非常积极、主动。
5.正面肯定评价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上,教师不仅要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和肯定,激励这些“明白人”在小组中承担起组织、引领等作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队员的成长。但我们更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评价小组整体合作的效果上。例如参与合作的程度,合作的态度,合作的方法,合作的纪律等,从而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慢慢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