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之旅
——读《一千零一面镜子》

2015-11-17 09:17穆宏燕
诗选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一面镜子子宫图像

穆宏燕

镜中之旅
——读《一千零一面镜子》

穆宏燕

埃姆朗·萨罗希的《一千零一面镜子》创作于1992年末至1993年初,于2001年出版,这部诗集体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重大转向。之前萨罗希一直以社会批评诗人著称,被誉为“伊朗诗界的阿凡提”。然而,《一千零一面镜子》以全新的面目出现,蕴涵着浓厚的伊朗苏非神秘主义文化传统。萨罗希自己说,《一千零一面镜子》是在读了《一千零一夜》之后激情喷涌的结晶。我想,更确切地说,是《一千零一夜》这部阿拉伯古典文学的经典促使诗人把目光转向了伊朗自身的古典文学传统。2000年萨罗希编辑校注出版了《隐秘之雨——莫拉维四行诗集》,莫拉维(鲁米)是伊朗古代最伟大的苏非神秘主义诗人。萨罗希对苏非神秘主义传统文化的关注正是其诗歌走向哲理化的深层原因。

苏非派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追求人与宇宙间绝对精神(真主)的合一,正如黑格尔在论莫拉维(鲁米)时说:苏非诗人们“从自己的特殊存在中解放出来,把自己沉没到永恒的绝对里”①。在中世纪,苏非思想一直是伊朗社会的主导思想,对伊朗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伊朗知识分子的影响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根深蒂固,就如同儒道释思想之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

《一千零一面镜子》围绕着人的原初、神的禁令、人的原罪、爱情、人的自我寻觅、无助、迷惘、拯救等定命问题这一核心,充满了对人的本体存在的思索。诗人把深刻的哲理罩上天方夜谭梦幻色彩的外衣,使整部诗集呈现出奇幻而瑰丽的色彩。在苏非神秘主义语境中,“镜子”指滤净了杂质的心。人只有滤净心中的杂质,把心打磨得如镜子一样光亮,才能映照出真主美丽的容颜,才能觉悟到宇宙间绝对精神的奥秘。诗人把《一千零一夜》中的“夜”置换为“镜子”,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从认识上的黑暗走向光明,映照出诗人在精神上对传统的皈依之情。

本相与图像是苏非神秘主义的一对重要哲学概念,认为真主是依照隐秘世界的蓝本创世的,因此隐秘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本相,是实在,而现实世界是隐秘世界的图像和摹本,是一种幻在。《一千零一面镜子》中有数首诗歌都涉及这一哲学概念,第7首《幻想之宴》讲述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所赴之宴乃是虚幻,第15首《标签与事物》讲述了我们的心灵之镜保留着对蓝本之本相的记忆,词语之标签对本原事物既无能为力又彼此相依;第28首《本相与图像》则直接指出本相与图像的变换关系,真主创造出的图像鸟飞来,成为我们眼中真实的鸟,而蓝本鸟却化作了我们脑子中的图像,第32首《镜中像》则讲述了我们的世间之旅实际上就是打磨心灵之镜的过程,我们终将从黑暗抵达光明,抵达自己的本相,让我们在世间的虚幻的所谓真相恢复其图像之本来面目。本相与图像本是十分抽象枯燥的哲学概念,萨罗希却用简单、清新的诗句将之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苏非神秘主义虽然也承认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是受了蛇魔的引诱,但更将这一事件视为人的定命,是真主赋予人的命运,人无从逃避。第39首《我有一面镜子》、第58首《禁止与命令》、第75首《如果你温柔》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既然是人的定命,无从逃避,因此我们在诗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定命的顺从和淡定,全然没有基督教“原罪与赎罪”学说给信众造成的诚惶诚恐的心理。第2首《放松》、第10首《那一刻》、第44首《独享伊甸园》等把这种顺从抒写得淋漓尽致。萨罗希还将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与苏非神秘主义的“神爱”学说联系在了一起,该学说认为人只有用爱来打磨心灵之镜,才能觉悟到真主的存在,人只能在对真主的狂热的爱中才能达到与真主(宇宙间的绝对精神)的合一,而诗人认为正是禁果让人禀具了“爱”这种情感(第45首《苹果的故事》),而且禁果还给人以智慧,让人重新认识真主的造物(第20首《隐秘之岛》)。其中抒写爱情的诗篇更是与古典苏非情诗如出一辙,用世俗男女之情来诠释对真主的神爱,比如第22首《我们如何沉醉》、第73首《我呼唤你》,以及第50首《寻找》、第51首《丢失》、第21首《一千零一面镜子》、第74首《我从你的图像采摘你》,等等。我曾在拙著《凤凰再生——伊朗现代新诗研究》中提出过“神爱情诗也许只适合于古典格律诗而不适合于现代自由体新诗”的观点,但是萨罗希的这些优美精致的爱情诗篇打破了我的这一观点。

亚当夏娃走出伊甸园,开始了生儿育女的“人”在世间的历程。“子宫喻”是苏非神秘主义对人的今生与来世的一种认知: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时,子宫对于胎儿来说是一个无比温暖美好的世界,胎儿对子宫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当他要离开母亲的子宫时,以为是一种死亡,所以拼命哭泣;同样,现实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子宫,人在此中对这个大子宫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时,便认为是一种死亡,痛苦万分,殊不知这个大子官之外的世界更加美妙。第69首《禁门》正是对人的生死两道门哲理的诗意化描述。第57首《大门关闭》则表现了人被抛入现实世界这个大子宫时的惊慌失措。

伊甸园的大门对人关闭之后,人就开始了在现实世界这个大子宫中挣扎的历程。基督教更多地将人在世间的生活视为一种赎罪,而苏非神秘主义更多地将之视做人为重归真主而必须经受的精神历练,人来到世间的使命就是寻觅,寻觅重归真主之路。对于这种寻觅,萨罗希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茫然(第3首《大地之锁》、第18首《在失路的正午》、第50首《寻找》、第82首《茫然》),更多的是绝望和无助(第4首《我们的镜子》、第5首《这片海域》、第17首《我们洒落了水》、第25首《指环上的宝石》、第26首《在约定的时刻》、第61首《我是泳者》、第63首《黑暗的洞穴》),读来让人心情沉重,不由得如诗人一样感叹造物主的意志究竟是什么(第27首《这宝石是什么》)?

但是,诗人在绝望无助中并不悲观,依然执著于寻觅,明知“在狂浪和雾霭之间有座山正数着一片片碎木板”也要“把船驶向最远的海”(第65首《碎木板》),船碎了也要“吊在生命的一块木板上”,“穿越百折千回的七海”(第48首《爱的荒岛》),“为了抵达自己”,诗人毅然“穿越焦渴的七谷和火焰的七海”第77首《抵达自己》)。这种执著来源于信念,相信人是所有生物中唯一具有神性的造物(第9首《夜明珠》、第33首《七重天》),这是苏非神秘主义“人主合一”理论的基石。因此,尽管人获拯救犹如拯救一捆干柴于地狱烈焰一般令人绝望(第70首《拯救干柴》),但诗人依然相信沉睡的符咒终会被打破,我们的心灵之镜终将被唤醒,经过九曲回肠的长廊和百折千回的台阶,我们必将摘得星星(第34首《如果你与我们一起旅行》)。诗人希望通过精神之旅,打破人对绝对精神的懵懂蒙昧,重新擦亮心性,获得觉悟之光。

《一千零一面镜子》正是诗人的一次精神之旅,为皈依宇宙间的绝对精神(真主),也为重寻丢失的传统(第50首《寻找》、第51 首《丢失》)。第21首《一千零一面镜子》更是诗人在躲避“传统”中意识到“传统”之不可躲避的精神觉悟,把皈依之情抒写得精美绝伦。诗人通过“从一片海域到另一片海域/从一道海浪到另一道海浪/从一座岛屿到另一座岛屿”的精神历练,终于在“林立的镜子”中看到我们脑子中图像的本相(第74首《我从你的图像采摘你》),获得了一种精神觉悟。并且,《一千零一面镜子》本身即是诗人皈依传统的一面镜子,蕴涵着深厚的苏非神秘主义宗教文化传统精神,这是诗人得益于伊朗传统文化的结果,也是伊朗苏非神秘主义文学传统在当代的延续。

《一千零一面镜子》不仅是诗人的一次镜中之旅,也引导着我们读者“穿越九曲回肠的长廊”,抵达“林立的镜子”,觉悟我们人的本体存在的诸多奥秘。但是,宇宙间绝对精神的奥秘是那样的无穷无尽,我们“每一步都是一扇门后有另一扇门”,“我们是该敲打门环还是该转身离去”?

注:①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5—86页。

(选自《当代国际诗坛》卷一,唐晓渡 西川主编)

猜你喜欢
一面镜子子宫图像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跟踪导练(五)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A、B两点漂流记
一千零一面镜子
“蒋公宴请”是一面镜子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一千零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