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艳
摘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计算机教师一直探究与研究的方向。该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提出运用自主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该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学生与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肯定,适应推广。
关键词:自主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4-0091-02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与发展职业教育,使得职业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现实因素在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差、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等等。职业教育人应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好学、乐学,成为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是我们所有职业教育人必须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难题!
在提出应对的办法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 目前中职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职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不爱学习、厌学情绪强烈;教师不爱教、无法与学生很好的互动教学。
2 目前中职课堂教学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2)教师讲课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留给学生自学与思考的时间太少。
3)教师较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
4)教师习惯于大段时间的讲授和大段时间的技能训练,导致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
5)课堂还是一言堂,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摆在我们职业教育人面前的就是对于以上的种种现实与难题,应该如何解决从而更好地“教”和更有效的“教”!
因此,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出一套更适合当今中职学生的新模式、新方法。让我们的教法不再是旧式的填鸭式教法,让学生们的学法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而是将教师从主体地位转型为主导,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的是学习方法,学生学会“学习”,离开学校才能跟得让社会,才能让自己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社会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小组积极响应教育学院及学校的号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提出了自主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学生及同行的认可与肯定。
3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涵义及适用范围
1 )涵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由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最终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2 )适用范围:本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的相关专业课程。
4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
1) 心理科学教学理论: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索,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做”有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明显,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我们转换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操作,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而教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如果不能独立完成操作,老师再对内容进行讲解,这个时候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时,就有了听课的目标和重点。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当学生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的五个维度是指动机与态度、方法、计划、调控以及对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得利用等。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着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那么,他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者。
5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模式特点
1)视频学习形式新颖,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模式既能缓解学生上课时的疲劳,又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想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就必须集中精神,认真观看视频并记录。因此,学生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必须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现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教育。由于每个学生倾听与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传统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很难做到一次听课全都弄懂,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教师一遍遍地重复演示同样的操作过程,教师疲惫、学生腻烦!本模式提供教学视频库,使学生真正做到了不会哪里点哪里,想学哪里点哪里,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参与到课堂中来。
4)轻松学习,自我调控进度,实现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主调控观看进度。找到能解决自己遇到问题的部分观看、学习。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师可提供附加任务及视频,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吃饱。
5)学习行为自主化,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6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6.1 课前准备
目的是准备课上所需的资源包,该环节是课程能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
6.2 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目的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明确任务目标。2)激活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梳理任务制作思路。教师活动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效果。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为认真观察任务目的,互相交流,回答问题。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6.3 自主尝试,任务初探
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证明已学知识无法有效、快捷地实现本节任务目标,以突出本节新知的优势、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活动是1)启发点拨。2)发现问题,留待下一环节设疑。学生活动是试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本节任务目标,发现问题。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有尝试法、讨论法。
6.4 设疑激趣,分析任务
目的是: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知。1)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明了本节新知的优势、特点。2)对任务初步分析,强调重点。教师活动为通过前两环节的实施,梳理与本节相关的疑难问题,设疑、分析。学生活动为认真聆听、思考教师提出的疑问,积极参与分析。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设疑法、分析法。
6.5 自助学习,感知任务
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明白任务的制作步骤,知道新知的要点。教师活动:1)下发教学视频,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2)巡回指导,答疑。学生活动是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初步明白制作步骤,知道新知的操作要点。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视频引导法、分层教学、观察法。
6.6 自主尝试,体验任务
目的是引导学生模仿制作新知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加深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完成任务体验。教师活动是1)巡回指导,答疑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视频细节3)要求学生细致对比新旧知识点。学生活动是1)体验自己粗看教学视频所学。2)反复观察教学视频细节,找出新知制作要点,学会新知。3)完成任务。 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尝试法、观察法、对比法。
6.7 问题解析,任务梳理。
目的是强调制作要点,突出重点、难点,解决学生制作过程代表性问题,加深学生对新知技能的掌握。教师活动为展示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纳分类,详解重点疑难解决方法及出现的原因。学生活动为观察倾听,对自己所学梳理,改正错误。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讲解法、归纳法、观察法。
6.8 任务小结
目的是对新知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对比。教师活动为归纳梳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对比、板书记录。学生行为是简述新知操作要点,积极参与新旧知识对比。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归纳法、对比法。
6.9 知识延伸,深化任务
目的是联系生活为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继任务做铺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活动为教师可根据后继任务需求,让学生了解外延知识。学生活动是认真倾听、思考;回答教师问题。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问法。
6.10 拓展尝试,提升任务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挑战,提升难度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巩固并强化技能。教师活动是1)展示后继任务目标;2)下发素材;3)巡回指导,答疑;4)启发引导。学生活动是;1)自主尝试制作任务;2)互相沟通、交流;3)时时回顾已学教学视频;4)完成任务。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评价法、尝试法、讨论法、复习法。
6.11 展评总结,任务点睛
目的是公开展评学生作品,并适度评价,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活动是;1)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2)每一个学生适度的评价;3)教师结合生活实际与本任务,提出德育目标。本环节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评价法。
6.12 课外延展
目的是对本节内容补充、拓展,为下节课任务做铺垫。教师活动是结合实际生活设疑,引发学生思考。督促学生学习。学生活动是可结合教师设疑查阅资料,应用于实际。
参考文献:
[1] 祁博.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14(24).
[2] 罗佳令.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广东教育,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