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志勇 李珍文
5月25日,监利县毛市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毛市小学”)举行优质化工程建设展示活动。活动阵容庞大,内容丰富。舞龙、腰鼓、军乐、集体舞、合唱、书法……别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汇演,震撼了来自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监利县教育局、教研室、县直各学校、各乡镇(场)及所辖学校的一百多位嘉宾。
自2012年实施优质化工程建设以来,毛市小学确立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完整幸福的童年”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明理求知,兴德尚雅”为主题的德育体系,以“健康、自信、乐学、善思”为目标的“三步曲”课改模式和以“美美与共,知行合一”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努力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实施雅行德育,培养“知书达礼、兴德尚雅”的学生
走进毛市小学,记者看到:绿化区树木葱茏,一簇一簇的野菊花开得正艳,清香四溢;散布在草坪和花坛中的一块块文化牌,再现“经典诵读”“阳光体育运动”“大家唱、大家跳”“艺术节”的精彩瞬间;校园里的百米长廊内展示的学生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夺人眼球;文化广场上,五星红旗招展,“墨池”中喷泉高涌;体育运动场上,设施齐全;师生公厕,干净整洁,一度被评为县级“卫生厕所”。新落成的“明德”教学楼主体建筑,楼顶上鲜红的巨幅大字——“让每个孩子享受幸福完整的童年”昭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双手托心”的校徽耸立在教学楼最顶层,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
“我们始终以学生的视角和审美情趣来营造育人环境,学校文化建设着力从每一个细节之处凸显一个‘雅’字。”师范科班出身的郑金玉校长对环境育人有着深刻认识和理解。
“1400多名在校学生中,七成以上是留守儿童,因此以雅言雅行为主线的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郑金玉说,几年来,毛市小学大力推行“雅行教育”,力求使举手投足大大咧咧的农村孩子逐步养成文雅的言谈举止,塑造儒雅的良好形象,具备优雅的行为规范。
“雅言雅行习惯的养成,仅靠说教和灌输行不通,也不能寄望于一两次活动。”毛市小学实现德育课程化,从说教德育走向体验德育,从口号德育走向活动德育,从功利德育走向伦理德育,逐步推进幸福德育。
毛市小学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在活动中触动心灵,在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在身边,礼仪在心中”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各项竞赛和评比表彰活动,提高学生行为规范的达成度;开展“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活动,用身边的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国旗下演讲、板报、宣传栏等及时呈现校园文明行为;每周利用红领巾监督岗和安全值勤岗进行检查评比,颁发流动红旗,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监利县福田寺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彭新平在参加完毛市小学展示活动后感叹:“墙上无脚印,地上无痰迹,课桌无刻画,公物无损坏,谈吐无粗话,穿着无奇装,学生上下楼井然有序,见到老师面带微笑行礼问好……这不就是一所学校德育成果的直观体现吗?”
丰富校本课程,让孩子们享受完整幸福的童年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完整幸福的童年’,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班额大,如何体现‘每一个’和‘完整幸福’呢?”
郑金玉给出的答案是“因材施教”,最有效的工作路径就是大力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他认为,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起点,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自由发展的舞台,最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近年来,毛市小学开设了特色课程“书法”、传统课程“舞龙”“军乐”“腰鼓”,以及现代课程“爱乐合唱”“儿童绘画”“电脑绘画”。特别是,“书法”“舞龙”“腰鼓”等地域文化气息浓郁的课程以鲜明的特色、显著的成效享誉全县,成为学校响当当的品牌校本课程。其中,组建于2010年的舞龙队,经过多次专业培训,在近几年“六一”艺术节文艺汇演中独占鳌头,先后四次参加监利县“福娃杯”艺术节目展演。
挖掘地方历史人文底蕴,彰显地域特色,是毛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得以成功的宝贵经验。
以书法为例,毛市镇是著名书法家王遐举、王轶猛的故乡,被誉为“书法之乡”,毛市人因“二王”而自豪。厚重的书法艺术底蕴,为学校书法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了办好书法特色课程,学校将写字课更名为书法课,将原来各班每周2节写字课增加到每周4节书法课,并专门成立了“雅阁书法兴趣班”。“雅阁书法兴趣班”含毛笔书法班和硬笔书法班,学校专门安排两名书法功底较深的老师担任辅导教师,对全校有书法爱好的师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每学期进行2到3次书法作品竞赛,将师生优秀书法作品进行展览。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毛市小学规划了雅智、雅悦、雅体、雅践四个系列的校本课程。在规划方案中,雅智系列包括趣味数学、文学社、科技活动小组、手抄小报、生物探奇;雅悦系列包括家长讲坛、国学经典、演讲(朗诵)、主持人、探索历史、书法、社交礼仪;雅体系列包括舞蹈队、舞龙、军乐、腰鼓等、合唱团、剪纸(手工)、绘画、田径、球类、健美操;雅践系列包括面点制作、植物栽培、插花艺术、十字绣等。
郑金玉认为,“要真正地让孩子们拥有完整幸福的童年,就要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为学生的多元个性化发展搭台。”
“三步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到了课堂中央
在开展优质化工程之前,学校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方式方法保守,学生不愿学,老师教得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教师甚至不知“教改”为何物。
如何让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把家门口的学校办好?郑金玉认为,只有课改,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成才机会。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毛市小学的课堂改革,一度出现波折。“课改实施一段时间后,确实凸显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来自教师层面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讲授型课堂并非一无是处,把高效课堂模式看作文字游戏、玩花样,认为高效课堂模式机械、呆板,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有一部分老师对原有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依赖,觉得无需变革,固步自封。此外,留守儿童多,学生素质整体不高,也一度是教师们缺乏课改动力的主要原因。
为此,学校狠抓校本培训,大力开展师生读书活动,相继开设了教师“书香讲坛”和学生“成长小讲坛”;通过“班班通”使用培训来提升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小课题研究”来解决课改中即时生成的问题。尤其是校园“开放日”活动的举办,让走在优质化工程建设前沿的教师品味到了专业成长的幸福。
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毛市小学举全校之力,既借助专家指导,也推动教师向内挖潜,最终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三步曲”课堂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主讲为辅导,变预设为生成,从“任务驱动”到“问题引领”,再到“领悟提升”,教者抓住“兴趣、体验、问题、反馈”等关键词来“导”,学生通过“兴趣、问题、探究、分享”等关键词来“学”,让学生走到了课堂的中央,从而主动构建了生态课堂。
为使课改深入有效开展,学校深入开展“集体备课”,各教研组长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研讨,每个备课小组每月做到一次集体研课、一次微课研究、一次教案修订;每学期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将教研教改活动情况量化记分,并与教师年终绩效工资、晋级、评优挂钩。
推进课改两年多来,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初见成效,学生主动地学、合作地学、快乐地学,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老师们也慢慢尝到了甜头,课改的动力逐渐增强。”郑金玉笑着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