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雨生 严白云 仇蓉蓉
[摘要]本文以CNKI为数据源,以其收录的2000-2013年间257篇农业电子商务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从文献分布、作者及其合作、研究机构及其合作、研究主题及其演进四方面可视化分析了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进展。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内容分析;研究进展
DOl:10.3969/j.issn.1008-0821.2015 06 013
[中图分类号]TP399;G202;F32;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6-0064-11
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电子商务在商品流通技术、流通途径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快速变革,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及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电子商务旨在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农业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中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信息透明化,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实现。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基本状况、研究群体及机构、研究主题等角度可视化揭示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进展。
1.数据来源、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为全面掌握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状况,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信息源,以“农业”和“电子商务”为关键词组合在题名中检索,检索时间为2014年11月10日,发表期限截至2013年12月31日,结果为期刊文献290篇,剔除无关文献,最终有效文献257篇。其中,“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最早出现在学者雷波于2000年发表的《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一文中。
1.2研究框架
笔者构建的基于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国内农业电子商务进展研究方法体系见图1,主要由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数据可视化三部分构成,并辅以内容分析法归纳研究主题演化规律,最终得出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进展。研究步骤为:首先,确定文献数据来源(笔者选择CNKI),下载文献题录信息并用Excel 2010预处理,用词频分析法统计文献年代分布及基金资助、来源期刊、研究群体、研究机构、关键词;其次,用共词分析法分别得出研究群体共现矩阵、研究机构共现矩阵、关键词共现矩阵,将共现矩阵导人Ucinet,分别生成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显示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各发展阶段研究主题分布及特征;同时通过内容分析(全文阅读文献),结合词频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结果,归纳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主题演化规律。
1.3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词频分析法、共词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可视化分析国内农业电子商务文献:词频分析法通过词汇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变化分析领域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发展趋势;共词分析法通过文献中两个词共现频次分析文献作者、主题及研究机构问联系;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分析网络节点间关系及强度研究某一领域研究热点及结构;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信息内容,有序、量化表示大量信息特征,系统、全面揭示研究对象实质,把握研究动态和趋势。
2.研究结果分析
2.1文献分布
2.1.1文献年代分布
文献年代分布状况系统揭示学科领域产生、发展与成熟过程,辅助了解和把握领域研究历程,揭示发展趋势。经统计,国内农业电子商务文献年代分布见图2和表1,大致分三阶段:起步阶段(2000-2004年),相关研究开始兴起,年发文量约4篇,尚未引起广泛关注;高速发展阶段(2005-2008年),发文量以7篇/年左右增加,由于电子商务在金融、贸易等领域应用高速增长,引起农业领域关注;波动增长阶段(2009-2013年),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可预测该领域发文量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相关研究将逐步深入,发展空间较大。
2.1.2基金文献分布
基金文献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资助的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或完成时发表的文献,反映具体领域科研创新能力、前沿动态和发展动向,学术和应用价值较高。2000—2013年国内257篇农业电子商务文献中基金文献共75篇(多基金资助文献仅取最高级别基金),占总量29.18%,年代分布见图2和表1,分布状况、发展态势与国内农业电子商务文献总量整体一致。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农业部等国家级基金文献18篇,省市级基金文献47篇,其他基金(主要是学校、企业公司基金)文献10篇。可见,国内农业电子商务备受省市级部门关注。
2.1.3来源期刊分布
分析来源期刊旨在了解、关注、确定研究农业电子商务的核心期刊、学科及学科融合状况。经统计,257篇文献载于141种期刊上,多属农业、商业、科技、经济等领域;发文量2篇及以上期刊见图3,载文163篇,占总量63.42%,前11种期刊共载文85篇(占总量33.07%),是该领域文献主要来源期刊(根据布拉德定律,核心期载文量约占文献总量1/3 。
2.2文献作者
2.2.1高产作者分析
经统计,国内农业电子商务作者发文分布见表2,共涉及374位不同作者,发文最多的是江苏师范大学储新民、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郑文生和郑亚琴,3人分别发文4篇。根据洛卡特定律,当某领域发表l篇作者百分比达60%左右时,其核心作者群便形成,而国内农业电子商务发文量l篇作者百分比高达89.57%,说明其核心作者群远未形成。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m≌0.749 xNmax,其中Nmax是统计年限内最高产作者发文量,可得该领域m≌1.498,即核心作者最低发文2篇。由表2可得,高产作者共39位,占总量10.43%,累计发文92篇,占总量35.80%(因非第1作者发文统计在内,会造成同一文献重复统计,故实际值应小于35.80%),小于普赖斯定律的标准(50%),说明该领域处于发展初期,高产作者较少,研究深度有待加强。endprint
2.2.2作者合作分析
作者合作对降低科研难度、提高科研成果含金量、产出效率有重要意义。
(1)合作度与合作率
合作度与合作率是衡量作者合作状况的两项文献计量指标。前者指篇均作者数,说明合作规模,一定程度反映研究难度;后者指合著文献占文献总量比重。2000-2013年国内农业电子商务作者合作度和合作率见图4,均值分别为1.66和0.4397。可见,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合作规模较小,但合作较普遍。
(2)合作网络可视化
①合作网络构建
先用Excel生成作者合作矩阵,再用Ucinet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用Netdraw可视化显示作者合作网络,国内农业电子商务作者合作网络见图5(因合作网络过于复杂,显示效果不理想,2人合作子网的合作度均为1等原因,剔除孤立节点和2人合作子网)。其中,节点代表作者,节点大小代表作者中心性,连线代表作者间合作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关系强度,连线上数值表示合作次数,与连线粗细相对应。
②合作网络结构分析
由图5可看出,国内农业电子商务作者间合作关系较多(图中存在合作关系作者共143位,此外,经统计2人合作子网共55个,即存在合作关系作者共253位,占总量67.65%)但合作强度普遍较低(合作次数大于1的合作关系仅9对,最高合作次数为3且仅1对,为高产作者郑文生和郑亚琴),其中3~5人合作子网33个,6人合作子网1个,6人以上合作子网仅2个(分别以贾保先、孔令孜(韦志杨、温国泉)为核心,其中,贾保先所在子网呈星状,中心性过高,即缺少核心人物将严重影响相关研究,合作关系需改善;孔令孜所在子网信息共享性较强,删除任何一节点均不影响整体网络连通),可见,该领域作者合作关系稳定、规模较大的研究群体较少。为识别该领域高影响力作者,笔者通过Ucinet的Network菜单分析作者中心性(中心性值不小于6的作者见表3),可看出,除贾保先外,其余高中心性作者属于同一合作子网,即最大合作子网,说明以孔令孜为核心的研究群体在该领域影响力较大。
2.3研究机构
2.3.1发文量分析
研究机构发文量体现其在相关领域研究实力及影响力19 J。经统计,257篇文献共涉及249个研究机构(8篇未标注作者单位),发文量2篇及以上研究机构见图6。其中,高校发文最多(232篇);其次是科研院所(41篇)且多为地方科研院所;企业公司及其他单位33篇(因多机构合作文献重复统计,各类机构发文总量超过实际文献总量)。可见,高校在该领域研究水平较高,这与农业电子商务研究前滑性、相关基金多投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有较大关系。
2.3.2机构合作分析
2000-2013年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见图7(去除孤立节点151个),其中,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大小表示研究机构中心性,连线代表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关系强度,连线上数值表示合作次数。可看出该合作网络共44个子网,涉及研究机构98个(占总量39.36%),节点数在3及以上合作子网仅5个;合作关系58对,合作2次及以上关系仅2对;最大合作子网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心,合作节点8个,但合作深度有待加强(与其他机构都仅合作1次),可见,国内农业电子商务机构间合作广度、深度均有待加强,未形成稳定、大规模合作关系。此外,研究机构间合作多存在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体系内研究机构间,跨区域、跨体系机构问合作限制因素较多,关系较难建立。
2.4研究主题及其演化
领域研究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随时间推进而变化并逐步形成研究脉络。
2.4.1研究主题特点分析
为避免近义关键词影响分析结果,笔者人工合并“一义多词”关键词,剔除无实义关键词,如合并“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等,剔除“现状”、“文献综述”、“研究”等。最终2000-2013年国内农业电子商务3个阶段关键词基本状况见表4:起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但篇均关键词5.04个,明显高于其他阶段,说明该阶段研究重点较分散,主题范围较广。
2.4.2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各阶段频次排名前25位关键词见表5,各阶段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8~图10,结合表5(用词频法分析各阶段关键词分布)、图8~图10(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阶段研究主题分布及网络图特点,见表6),同时辅以内容分析法按阶段人工分析所有文献,得出各阶段研究主题特征,最终归纳出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主题演化规律,识别其研究脉络:各阶段基本均以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农业行业特点、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发展模式、平台实施与技术应用。农业行业特点方面(关键词主要聚类在图8的A区),逐步深入并规范化,但关注度逐渐降低:第一、二阶段多零散阐述农业本质特点,如农产品交易成本高、流通环节多且交易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地域性、季节性强;第三阶段按生产流程规范化分析农业特点,如农业产前计划盲目、产中无服务保障、产后销售渠道窄。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方面(关键词主要聚类在图8~图10的B区),逐步深入并细化,成果相对较多,强调农业电子商务是实现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重要途径:第一阶段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如通过供求信息服务降低农业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第二阶段主要从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角度分析,关注对农产品流通作用;第三阶段主要从农业信息化、特色农产品角度分析,关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特色农产品,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方面(关键词主要聚类在图8、图9的A区),主要从农业特点、基础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信息素养等角度分析:第一阶段宏观分析农业特点、农民信息素养、市场机制,一是农业地域性强、运输成本高;二是农民电子商务意识淡薄;三是现有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政策;第二阶段主要从基础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信息素养等角度分析,主要是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农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农业网站建设专业性差、网络安全需提升,农民信息意识薄弱、文化素质低等;第三阶段主要从实证角度分析区域性农业制约因素,包括农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信用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不够、网站功能单一等。发展对策方面(关键词主要聚类在图9、图10的A区),成果相对较多,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构建等角度分析,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一阶段相关研究较少,主要从宏观环境角度分析:法制体系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二、三阶段均强调政府主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外部环境优化及内涵提升(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物流配送体系,选择合适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质量),此外第三阶段还侧重信用体系、电子支付环境、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借助3G技术发展农业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方面(关键词主要聚类在图9、图10的C区)研究及成果相对较少,第一阶段研究较少且侧重理论;第二、三阶段主要研究当前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归类、模式解构分析、模式创新等。平台实施与技术应用方面(关键词主要聚类在图9的C区、图10的D区),第一阶段研究较少,主要介绍现有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及其支付解决方案;第二阶段侧重构建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以方案构建、技术体系架构、开发策略为主,开始关注涉农网站、高效规范数据库建设,并在平台和信息系统开发中引入主流技术体系(ASP.NET、Java等),同时关注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第三阶段侧重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络安全等,强调农业电子商务系统总体设计、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模型设计,主要技术有Web数据挖掘、RIA、个性化推荐、基于本体智能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位置匿名技术、模型驱动架构(MDA)等。endprint
2.4.3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一定程度反映文献内容依据科学性、研究成果影响力及文献间内在联系与区别,可反映具体领域关注热点、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一般而言,文献被引频次越高,对该领域影响越大,受同行关注度越高。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文献共188篇被引用过,占总量73,15%,总被引频次为1210次,篇均被引频次6.44。h-b指数常用于确定研究领域高被引文献,指在研究领域文献集N中,h篇文献每篇至少被引h次,剩余N-h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均不大于h,h即为该领域h-b指数。据此可得国内农业电子商务领域高被引文献共16篇,累计被引419次,占总量34.63%,相关信息详见表7。
从发表时间看,12篇处在2005-2008年,占总量75%;2篇处在2000-2004年(与该阶段文献总量较少有关,仅24篇);2篇处在2009-2013年(限于发表较晚,该阶段文献尚未受到普遍关注,同时说明近些年该领域无重大理论或技术突破)。从作者单位看,高校发表高被引文献最多(共11篇(只计第1单位))。从研究主题看,主要研究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解决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信息网络基础差、农民信息意识差)、发展对策(政府主导、龙头企业推动、健全电子商务法规、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质量、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发展农村教育、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模式创新与构建、平台构建方案,尤其关注制约因素与对策。可见,该领域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深度有待加强,特别是通用技术解决方案、商务模式、网络营销方面。
3.结束语
本文从文献分布、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及其演化四方面揭示了2000-2013年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进展。就文献分布而言,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文献及基金资助文献呈增长趋势,且基金文献比例整体呈逐年增加态势,该领域文献主要刊载在农业科学与农业经济领域期刊;就文献作者而言,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高产作者较少,作者间合作较普遍但强度普遍较低,形成以贾保先、孔令孜(温国泉、韦志杨)为核心的两大研究群体,后者影响力较大;就研究机构而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在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多且存在合作关系),机构合作主要集中在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间,合作广度、深度均有待加强,尚未形成稳定、大规模合作关系;就研究主题而言,主要包括农业行业特点,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对策、模式,平台实施与技术应用;就研究主题演化而言,起步阶段(2000-2004年)研究重点分散、多为理论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农业特点、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制约因素(农业自身特点、农民信息素养、市场机制),对发展对策、模式、平台实施与技术应用研究较少;高速发展阶段(2005-2008年)研究主题逐渐增多,在持续关注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同时,重点研究制约因素与对策:从宏观角度研究农业特点,从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从基础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信息素养等角度分析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强调政府主导、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模式主要研究现有模式归类、解构、创新,平台实施与技术应用侧重构建具体解决方案并开始关注农业数据库构建与信息处理技术;波动增长(2009-2013年)阶段在关注农业电子商务制约因素同时,重点研究对策、平台实施与技术应用,重视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研究,并大量引入新技术:按生产流程规范化分析农业特点,从农业信息化、特色农产品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实证分析区域性农业制约因素,发展对策除强调政府主导、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注重配套服务提供(如信用体系、电子支付、移动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研究,平台实施与技术应用侧重通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型及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并大量引入数据挖掘、移动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安全、RIA等新信息技术。
综上所述,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研究深度逐步加强,但研究空间仍较大,现有研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对农业作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重点从宏观角度关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政府主导、龙头企业推动、制度体系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等),而对通用技术平台构建与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移动农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面研究则缺乏系统性,可预见,随着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深度加强,这些主题将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将逐步增多。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