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
【摘 要】互动探究式教学指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时,教师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等手段自主获得,自主探索,相互质疑,自我发现和掌握的有关结论的原则方法。本文通过对互动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实施初中物理互动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物理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旧的教育机制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对于每位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培养出适应这个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初中物理互动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以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具有的教学特点
1.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创设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白“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道理。故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2.注重课堂教学发散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发散活跃,培养了思维能力。
3.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特点
实践是探究的灵魂。须加强课堂实践探索活动,首先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我们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其次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4.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也许会提出跟液体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然后让学生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资料,最后写“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研究报告。
二、物理互动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的教学工作的要求必须是循序、连贯的进行,是由教学和学习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决定的;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如果教学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就有可能违反教学的客观规律,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同时,学生的智力也不能得到系统的训练。教学系统性可以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了解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教学原则,是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核心价值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强调,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更不是消除教师在物理探究活动中的设计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应成为探究活动的设计师和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上学会把知识有机结合,加强重叠的记忆和练习实践,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提供最大的独立创作和探究的机会。
3.问题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教师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自己主动产生提出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要想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能力,就要有效的把新发现的问题事实和已经形成的认知表示出来,用合适,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冲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质疑思想,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加以认识,找到规律。
4.过程性原则
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的认知形成、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展现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真正发现知识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行为,促进物理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
三、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1.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认识上问题的策略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发学生的智力和精神的到提升和发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对固有的一些知识全盘的接受,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并对教师教授的结论知识确信,而没有疑问,那么这样的教育势必对学生的情感,个性都是一种禁锢。
新课标在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识,或者在别人的经验初中习,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再发现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价值观。而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能力和知识上是亲身体验,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处理的,让学生主导、接受知识的获的,学会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所以,在初中物理阶段推广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必由之路 。
2.互动探究式教学过程上的问题和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科学探究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变量。而探究活动在互动探究教学模式里的研究结果是预先已知的,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结果为导向,如果在调查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的结果,那么探究式教学就无法获得成功。如若得到最终的结论,科学探究在实践过程也就得以结束。科学探究的结论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活动的结论,进而深入挖掘教育的最终价值。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方法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质,过程是相同的: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四、互动探究式教学特征及问题和策略
1.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从疑问开始,围绕疑问开始探究解决问题,最后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猜想和验证假设为目标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应主动引导提问,创设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一些自己想要问的问题。
2.开放与互动结合
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开放的,学生会如何发问,会有怎样的质疑,经常会出乎意料之外。但学生的各方面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学生才能提出有针对、有价值的问题。体会学生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探究方法。
3.互动、合作、交流是互动探究的主要过程
在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需要小组之间合作实验,合作探究学习。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背景、经验、思考方式不同,导致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在互动合作探究学习中就能很好的回避开这种学生的弊端,使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很多不同的意见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观点,然后批判、反思、构建自己的理解。在战略上我们应该注意,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他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