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轶雄
栏目责编:曾 鸣
电视节目的画面细节,是指电视节目编导在现场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感悟,或表现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神态动作,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或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根据节目事实利用电脑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制作出能强化对事实的证实能力,提高节目传播信息饱满度的画面。画面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画事实人物性格、透视事实人物思想、揭示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
电视画面细节表现的多元化和画面细节的真实性。电视画面细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可以是画面细节、声音细节,也可以是声画结合的细节,而电视画面细节的心理学特征则具有暗示的感染力。从人类接受信息的规律来看,人们往往总相信亲眼所见,即所谓“眼见为实”,而电视画面细节的真实性是每一个画面细节都真实地纪录了生活中的原生态,并客观地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在接受信息时下意识的认为这一细节代表着作品的某种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品味,在主观上产生联想与反映,受到感染,从而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例如《舌尖上的中国II·心传》中榨油工用重达一百公斤的撞锤撞击木楔子榨油的画面,运用了细节表现的方法,先从脚步跨起来,身体大幅度的摆动,手握撞锤用力甩过去撞击木楔子,汗水滴下,没有一句解说榨油工辛苦的话语,一连串的慢镜头却充分表现了榨油工的辛苦与累。一个画面的细节有时比千言万语还要深刻、生动、真实。可见编导要让作品被观众认同,一定要学会运用镜头语言,在画面细节上下工夫。
用细节表达情感,用细节塑造形象,用细节深化主题。观众通过电视作品来感受、领会、体味,从中获得美感享受。电视是一种艺术,而电视画面是电视语言最基本的单位,要使电视作品具有艺术性,就需要重视画面细节。例如,2014年8月16日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河南少林塔沟武校的功夫小子们表演的压轴节目第二篇章《筑梦》,120 名高空威亚学员在地面400 名学员的配合下,上下翻飞、腾空飞跃,并组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堪比现实版的“蜘蛛侠”。最后一个个表演者飞起来构成筑梦之塔,不同角度的画面细节表现,通过柔美的空中旋转舞蹈去展现青年人勇攀高峰、构筑梦想的精神和勇气。电视画面细节特有的夸张表现力和暗示感染力,震撼了广大观众,充分体现了电视细节魅力美学价值所在。
画面细节给观众创造更多的思维空间,使作品更有深度。电视节目的画面和声音融合后能够创造多维空间,寻找一个最适合表现画面细节丰富意蕴的视角是重要前提。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编导精心选取角度,在细节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细节就被编导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使得画面不但蕴涵了外观形式,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比如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黄泥巴村通电的系列报道,将29 户住在高原上的黄泥巴村的村民对电的渴望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通过画面细节展现苏林的泪水与坚韧、祝小龙的梦想与乐观、马伍合的满心期盼与惴惴不安等。通电前的那40 多个日日夜夜和人物异常生动地跳跃在观众眼前。从研究观众对事物的心理感知,编导对画面细节的现场摄取,到研究观众观看后形成意象和信息的解读,并整合信息形成的社会思考和思维升华等过程中,画面细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视人与观众相互对话进而产生共鸣,从而强化更深层次的传播效果。
画面细节以小见大。通过细节的刻画,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从而彰显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揭示生活的本质,达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的目的。同时创作者也可通过画面细节激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诱使观众的创造性介入,进而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比如央视《新闻联播》2011年9月播出的记者走基层系列——新疆塔县《皮里村孩子的上学路》,以孩子上学这样一件普通小事为主线索,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上学路。记者一路跟拍摄的众多细节和一幕幕惊险画面,突出表现了皮里村孩子上学路上的艰辛:孩子爬悬崖、溜索道、骑骆驼、过冰河,历经2至3 天的时间去县城求学。尤其在孩子贴着崖壁行走,挂在索道上溜索,骑骆驼过冰河生怕一不小心掉进冰窟,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孩子们害怕的眼神、村委会干部担心的表情都深深地烙印在观众的心里,让人揪心。这个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各地观众都在关心关注着这个小村子,不断给予帮助,直到2014年7月皮里村通路了,大家才放下了心。
电视画面细节的运用应该考虑作品的主题,并且在安排画面细节的过程中不能过多过滥,也不能削减得太严重。那么,编导究竟该如何把握和运用画面细节?
编导应该培养用固定镜头捕捉并表现细节的意识。电视编导的画面细节意识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及时准确地用镜头捕捉到生动传神的画面细节,画面细节的捕捉需要电视编导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预见性。电视编导把握并运用画面细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画面细节只有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才能够打动观众。这样的细节捕捉要求电视编导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透视力和预见性。其次,能够打动自己的画面细节才能打动观众,所以电视编导在做节目时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节目中,并了解事物的背景,这样才能发现并及时捕捉感人的画面细节。再次,在新闻事实中,要求为观众传递信息并增强观众印象,这就需要编导学会用精炼的画面细节表现出新闻事实,并具备较强的组织画面的能力和创造力。
避免细节特写误区,适度使用画面细节。画面细节是电视节目的亮点,但是在使用时要适度,尤其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中,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新闻拍摄中,画面细节不等同于特写镜头,不能一直考虑特写镜头,形成思维定势,要将画面细节放在整体环境中来体现新闻主题。画面细节体现内容的真实性才有助于增强节目的感染力,但是,画面细节也不是越多越好。电视编导要做到视听兼备,运用视听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让电视节目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运用后期制作的特殊处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电视编导要想让节目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了更好地突出画面细节,可以运用后期制作的特殊处理来让画面细节更具表现力。处理时可以使用慢镜头、镜头回放或者使用特殊符号来突出那些一闪而过的画面细节,让观众看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总之,电视节目中画面细节的作用是其他一般画面以及任何生动的解说都无法替代的,用好细节不仅能更好地实现用镜头说话,还能大大地丰富镜头语言,使电视节目变得更有深度、更有内涵、更有美感,从而创作出更受观众欢迎的精品力作。
1.许泽夫:《安徽广播影视——研究与探讨》,2001(97)。
2.黄匡宇:《电视新闻细节论议》,《现代传播》,2001(6)。
3.李胜利:《艺术概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4.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5.马 武:《新闻报道要注意细节的运用》,《新闻观察者》,2009(9)。
6.王华辉:《电视编导如何把握画面细节》,《活力》,2010(7)。
7.任 越:《电视编导如何把握和运用生动传神的画面细节》,《新闻传播》,2012(12)。
8.芦 蓬:《浅谈电视编导中画面细节的把握》,《神州文学》,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