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明俊
电影市场热热闹闹的2014年已经过去了。在一些电影人看来,虽然这一年国产电影票房距300亿元目标仅相差几亿元,但从电影质量上来说,这与真正的电影强国未必只是“一步之遥”,甚至有业内人士对2014年国产电影的表现评价为“疲软”。有外媒如此评价2014年的中国电影:“留给人们的只有一连串走高的数字。”
说起国产电影,无论观众还是电影人,总爱向“国产”二字里注入自卑的含义。观众似乎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国产电影没有外国电影好看;电影人也有一个目标,似乎拿到国际大奖,才算是真正的好电影;有些电影也就因为拿到国际大奖,而被奉为“神明”,票房一路走高,高到让人瞠目结舌。媒体报道的自卑意味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你看,谈国产电影时,一定要拿外国做标杆,评价国产电影也不忘用外国人的话来做证明。
走高的票房,与走低的观感,实在不对称。“小导演”的片子就不说了,不少“大导演”的片子在与观众见面之前,那真是使足了劲宣传,神乎其神。可观众一进影院,就发现不是那回事,好一点的坚持看完,没耐性的干脆中途退场。看前充满向往,看后懊悔不迭。这种宣传套路似乎屡试不爽,这种观感似乎周而复始。靠这种技法能够振兴国产电影吗?
过度追求票房的电影市场,终究只能带来繁荣的虚像,无法拿出干货奉献给世人,空洞无物、拾人牙慧、不思创新、哗众取宠、跟风炒作一定会大行其道。欲速则不达。不该快的你偏要快,问题当然就会出一大堆。盲目攀比让电影业失去了练功的耐心,更多的电影人选择了浮躁和急功近利。
从华夏文化来说,我们不缺素材,不缺智慧,不缺技法。从当代电影生产来说,我们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也不是多大的问题。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一颗安安静静坐下来的心,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做功课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离“电影强国”或许就只“一步之遥”,这一步的名字就叫“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