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脑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5-11-15 07:43张艳杰王俊莲刘新蕊谢志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脑外科丙泊酚芬太尼

张艳杰 王俊莲 刘新蕊 谢志勇

1)河北保定市第一医院麻醉科 保定 071000 2)河北保定市恒兴肿瘤医院 保定 071000

我院脑外科手术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02—2014-07我院64例脑外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每组3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5.0~67.0岁,平均(45.5±6.0)岁。观察组男23例,女9例,年龄26.0~68.0岁,平均(46.2±6.5)岁。2组性别、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外科手术指征,排除严重心肺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靶浓度等指标,通过全凭静脉麻醉靶控技术,设定药代动力学参数。对照组每小时输注2~3μg/kg芬太尼,观察组每分钟输注0.25μg/kg瑞芬太尼,2组均控制2mg/kg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3μg/mL、控制0.6mg/kg罗库溴铵的每分钟血浆靶浓度为7μg/kg,进行气管插管。术中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30mm-Hg,根据麻醉维持期间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给予麻醉药物剂量调整或应用相应麻醉药物,还原骨瓣或卸头架时,分别停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待肌松状态完全恢复后,丙泊酚剂量减半,手术结束时停用。

1.3观察指标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拔管时(T4),监测和记录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术前、术后24h,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约4mL,通过免疫投射比浊法、ELISA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麻醉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T1时,2组 HR、SBP、D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与 T1相比,观察组 HR、SBP、DBP、SpO2变化不大,P>0.05,而对照组患者 HR、SBP、DBP明显升高,SpO2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T2、T3、T4时 HR、SBP、DBP明显升高,而SpO2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s)

表1 2组麻醉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s)

注:与T1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HR(次/min)SBP(mmHg)DBP(mmHg)SpO2观察组T1 71.6±16.7 128.7±17.4 80.2±8.5 98.8±0.9 T2 73.2±16.6#130.4±18.2#81.1±7.7#98.8±0.8#T3 72.6±17.0#130.7±17.9#81.6±8.1#98.8±0.9#T4 72.8±16.8#132.1±16.6#82.2±7.0#98.9±0.9#对照组T1 71.8±17.1 128.2±16.5 80.7±8.0 98.8±0.9 T2 82.2±18.1* 140.1±17.3* 88.7±8.1* 96.7±0.8*T3 82.7±17.8* 142.9±16.6* 86.5±7.7* 97.6±0.8*T4 86.2±18.9* 144.0±15.8* 89.5±8.5* 97.1±0.8*

2.2 2组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期间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烦躁;对照组2例胃肠道反应,2例烦躁,2例呼吸抑制,1例心律失常,1例血压异常。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

2.3 2组麻醉方法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术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患者hs-CRP、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4h观察组患者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2组麻醉方法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s)

表3 2组麻醉方法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s)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hs-CRP(mg/L)24h观察组 1.8±0.6 4.3±1.7*#19.0±7.9 32.4±11.9*#IL-6(ρg/mL)术前 术后24h 术前 术后对照组 1.9±0.7 18.6±4.0* 19.1±8.7 85.1±31.7*

3 讨论

静脉麻醉被广泛应用于脑外科手术,但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及拔管、手术操作等刺激,均会导致患者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代谢增加等一系列应激反应[1]。另外,手术创伤造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大量多肽类物质,促进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继而激活补体系统,造成血管内膜损伤[2],同时,大量释放的C反应蛋白可活化单核细胞上的C反应蛋白受体,造成血管损伤[3]。

瑞芬太尼作为新型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无蓄积等特点,并对术后苏醒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其代谢也不受肝肾功能限制,常被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4]。丙泊酚能够收缩脑部血管,从而抑制脑组织代谢,具有起效快、清除率高、恢复迅速平稳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复合麻醉过程中[5],但丙泊酚麻醉时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6]。本研究中,T2、T3、T4与 T1相比,观察组 HR、SBP、DBP、SpO2变化不大(P>0.05),而对照组患者 HR、SBP、DBP明显升高,SpO2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 HR、SBP、DBP明显升高,而SpO2明显降低(P<0.05),表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够有效抑制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保持脑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表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发挥较好的镇静效果。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4h观察组患者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够抑制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淋巴细胞增殖,继而降低脑外科手术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总之,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够保持脑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提高手术期间的麻醉效果,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

[1]朱淑萍,丁久韦,刘碧华,等 .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0):1 942-1 945.

[2]邓巧蓉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 990-2 992.

[3]杨雪媛,许幸,吴新民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828-831.

[4]詹锐,王誉霖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的临床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5):22-24.

[5]张德春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75-77.

[6]李懿,黄凝,薛张纲 .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3):280-282.

猜你喜欢
脑外科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引流固定支架在脑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综合护理对脑外科护理中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关于如何做好脑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