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夫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怎样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提高高校学风建设成效值得高校教师深入思考,本文就如何提高学风建设成效以及相关的载体建设进行阐释。
学风;载体;建设;教学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以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教师是高校的主体,但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很多学生、教师在校期间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影响,面对学习和授课也有各样的态度,导致了学风不正的现象,主要表现有: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很多,诸如,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由于情感问题不能正确处理等。而以上问题的产生和高校校园所倡导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学生缺乏积极引导和正确导向,认为上大学只为了一纸文凭。在日常表现为,缺乏组织纪律性,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情节十分严重。
高校教师身兼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能够更快地完成科研项目,达到评选职称要求等较功利性的目的,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是提高毕业生质量的根本途径。有些教师认为,“轻教学”从未换来真正意义上的“重科研”,所谓的科研早已被简化为一系列抽象的数字符号,只不过,教学连被量化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的观点,实际上也是高校对教师教学的导向和量化标准出了问题,进而桎梏了高校的学风建设。
归结以上两点原因,不难发现,不论是学生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归根结底是学校在学风建设的导向上出了问题,如何使热爱知识、崇尚科学、爱岗敬业在校园中蔚然成风,就需要在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多个方面促进学风建设。
抓好学风建设要结合学生和所在专业的特点,在提高学生的理想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发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等方面下工夫。
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中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学习观教育,引导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是新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使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促进学风建设,帮助他们了解专业,坚定专业思想、增加专业认同;开展优秀学子经验交流会,邀请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指导员助理为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以及如何确立大学目标,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应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使追求真知、崇尚科学的学习理念成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形式;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脱离对网络的痴迷。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高校教师应该秉承教书育人的职责,端正教育态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动员家庭、社会、优秀学生参与到学风建设当中。将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反馈给家长,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学生家庭参与到育人环节;开展典型教育活动,以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优秀学生为榜样,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看齐,做好正确引导。
积极开展以考风考纪和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情商教育讲座、表达工程、主题班会、学生座谈会、诚信考试签名等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充分利用板报、网络、横幅、签名发表倡议书等多种宣传途径,向广大同学宣传“诚信方能成人”的道理,营造良好的复习、考试氛围。
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制定学风建设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结合高校教学管理规定的实施,着重做好学风建设的引导工作,通过培训、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学校培养方式及规定的了解,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学风,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提高学风建设对高校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高校应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工作,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社会提供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邵保健.从学生管理角度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2]朱振宁.浅谈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和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