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冰 王振伟
生化工艺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为了达到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上岗就能干活”的要求,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
一、“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生化工艺课程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工艺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尚有欠缺,与之相比,“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有明显的优势。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将教师需要讲的、学生需要学的、学生需要练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整体流程,以教带学,以练助学,以做固学。“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核心是“学”,“教”、“练”和“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而“做”则是在“教”、“学”和“练”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训练。这样不仅克服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严重脱节等诸多弊端,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以能力训练为主、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职业工作经验。
二、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项目任务,在具有生产氛围的专业教室、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微课、教学课件、工艺流程软件等教学手段,按照工作过程,教会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能等。通过企业调研和专业教研,在教学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们紧紧围绕发酵工艺的主线,按照企业发酵生产单元工艺设定教学项目和任务,共分为6个项目、21个教学任务,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三、“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实施“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都做出了调整,不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机械的分割开来,而是将课堂搬到实训室里。比如,在讲到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内容时,理论上,先把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教授给学生,特别是企业常见的育种流程,然后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育种的整个流程,最后在微生物实训室里进行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富集、筛菌、诱变等操作。这样一边理论教学,一边动手实践,做到先教后学、先练后做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2.课外教学改革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加强课后学习指导与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网上教学空间对学生课后学习进行指导,它能有效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使学习延伸至课外。比如,在介绍到染菌及其危害的时候,由于染菌情况多种多样,影响因素众多,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很难介绍全面的,任课教师可将案例及处理方法放到网络教学空间上,或布置成作业,或作为拓展,这样就能更好地增进学生的理解。
另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建立生化工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问题,拟定相关题目,对学生进行培训,明确目的、内容、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到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比如,设计开放的筛选微生物题目,在保证实训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设计筛选和诱变的方案,去野外收集样品,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践行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
四、生化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体会
1.精心组织实训教学活动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教材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化,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教知识与练技能并举转化。而适当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不仅满足了生物化工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生化工艺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师需要在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和思考,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关键在“做”
高职教育讲究的是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所以“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点是“做”,即各项实训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就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转变成学生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编剧和导演,对如何进行理论教学、怎样组织实训活动进行详细地规划与策划。例如,进行生化工艺的综合实训时,除了参观生产企业这个任务,其他的任务都让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训知识,分小组设计实训方案,小组间要及时地汇报总结。这个时候,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建议。在任务实施完成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操作过程的完整性对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责编 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