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我有四点体会

2015-11-14 13:38张鹏韬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升学考试李涛专业技能

张鹏韬

中职生中不爱学习的孩子较多,如何教育他们热爱学习,是中职教师面临的一大难点和重要任务。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四点体会。

一、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如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能靠讲大道理,讲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要结合身边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知识对人生的重要性。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李涛和我同村。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于是我就抽时间找他谈心,给他举了两个老乡的例子。一个是2000年入校的张洪松,学的是电子应用专业,2003年通过参加对口升学考试,考入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工作条件也好,村里人都夸小伙子能干。另一个是李新坤,他2000年去了外地的一家中职学校,一年后辍学回家,因为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靠打零工生活,又苦又累。因为我提到的这两个人都和李涛是同村的,因此对他触动很大。那次谈话之后,李涛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学习态度很快转变了过来。后来李涛也参加了专业对口升学考试,顺利考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如今李涛在郑州宇通公司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用身边发生的实事儿作为案例来教育学生,要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对他们有所触动。

二、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010年,我邀请以前的学生刘志辉来学校作报告。刘志辉是河南滑县焦虎乡人,1997年到我校机械一班学习(当时我是班主任)。当年尽管他的文化课基础差,但经过刻苦学习,他于2000年通过专业对口升学考试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后又在中国矿业大学读研、读博,完成学业后又留校任教。刘志辉是一个通过努力学习而“成才”的典型。我请他回母校给同学们作报告,现身说法,谈他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同学们深受感染,也深刻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够改变命运,学习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请“成才”学生现身说法,“成才”学生一定要有与孩子们相似的身份和相似的经历,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热情、鼓舞孩子们的士气、增强孩子们的信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要因材施教

2011年我接了一个新生班——计算机班,我发现班里一个叫卢强的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看动漫。有一次我找他谈心,问他:“是不是很喜欢游戏和动漫?”他说:“是。”我说:“你是否想过自己设计游戏和动漫?”他说:“没有,我怎么可能会做这些事情?”我说:“你只要努力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够掌握这些专业技能,况且中专毕业后还可以继续深造,你只要喜欢、热爱并为之而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一次谈话之后,卢强变化很大,由厌学变成了好学,为了加强练习,自己还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2012年,卢强在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如何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把孩子的特长与学习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

另外,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有些课程他们就是想学也很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因材施教也是指在教学管理上不要拘泥于常规,要灵活变通。换句话说,就是能学会什么学什么,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只要学习就会有提高。

四、要加强督导

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差、自制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他们的学习加强监督与指导,但对他们的要求又不要太高,要循序渐进、张弛有度。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督导学习法”效果很好。所谓“任务督导学习法”,就是教师设计一个项目或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来完成,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或任务来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设计的项目和任务一定要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完成。例如,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计算机班的学生很懒散,我就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为学校设计新校徽,两周内完成。之后,同学们利用课余、晚自习,翻课本、查资料、咨询专业课老师、跑机房做设计,热情很高。两周后,每人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大家还深有感触地说,这两周比一年学习的知识都要多。

猜你喜欢
升学考试李涛专业技能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语文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英语
作品赏析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牛嫂”驭夫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