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中班益智区中解读《指南》精神

2015-11-14 14:50郭惠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言行纸杯指南

郭惠萍

随着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材施教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日渐成为老师的终极任务。幼儿园教师静下心来聆听幼儿的语言,有计划、有规律地在小组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思考和分析幼儿的行为与反思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有的放矢进行因材施教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根据班级实际,共拟游戏计划

当我们把《指南》精神向家长宣传后,区域活动废旧材料的收集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如何合理运用这些材料,需要老师引导小朋友做一个计划。如:刚升中班的小宝小朋友的妈妈把大小有两类、花纹有四款、数量近200个的干净纸杯送给班级。在区域活动前,我和小朋友一起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做区域游戏计划:这些纸杯的大小、花纹一样吗?每一款花纹的纸杯有多少?每次玩多少个?每次几个人玩?在什么地方玩?玩纸杯可以取个怎样的游戏名称?这个游戏怎么玩?比比谁的办法多?最后决定:先玩大纸杯,第一次玩1个纸杯,第二次玩10个纸杯,第三次玩100个纸杯,第四次玩200个纸杯,每次可以1-4人玩,玩纸杯的游戏名称叫“勇敢挑战”并决定把材料放置在益智区。当然,计划不是一层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调整。

二、根据幼儿实际,记录幼儿言行

记录依靠观察,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记录幼儿的言行,以便将现在与过去和将来进行联系和对照。当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游戏时,我们老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要沿着哪条思路观察,而不是随性观察。在“勇敢挑战”中,我想了解纸杯数量投放的多少与幼儿游戏兴趣、发展水平、教师指导策略的关系,那么,在做观察时就要有所侧重。记录方式以故事形式推进式记录幼儿的言行。如:

故事一:“挑战一个纸杯”,纸杯个数从3人共玩1个纸杯至3人每人玩1个纸杯;

故事二:“挑战10个纸杯”,纸杯个数从3人每人10个干净的纸杯至3人一起玩30个纸杯;

故事三:“挑战100个纸杯” ,纸杯个数是每人100个纸杯;

故事四:“挑战纸杯交朋友”,有200个纸杯与其他辅助材料的结合。

三、根据《指南》精神,分析幼儿言行

教师杂事多、教学任务重是普遍现象,但这并不能成为影响教师观察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因。对幼儿活动如果只存在观察和记录而不做分析和思考是无效记录。如:

“挑战一个纸杯”分析:因为只有一个纸杯,A首当其冲,他安排三个人在一起玩纸杯的方法和轮流的顺序,这样他就可以按自己的计划先玩到纸杯了。A小朋友采取主动的方式占据了领导、组织的地位,会计划游戏的玩法。当三个人都发现杯子的滚动轨迹不是朝直线跑时,C小朋友发现“问题”出在杯子一头大、一头小就像小丑帽,她把以往的生活经验迁移到这次游戏中解决“为什么纸杯老是歪着跑”的问题。当两个男生埋怨C小朋友瞄不准、不会滚时,C小朋友用善于观察,经验链接的方法回应了他们,同时也拥有了接下来连续1个人玩纸杯多次的机会。C小朋友喜欢探索,用智慧取得两位男生的信服。B小朋友被C小朋友针对“纸杯乱跑”的解释给“震”住了,立即采用变通的方式,提出换一种方法玩纸杯。玩纸杯的顺序不再按A-B-C的顺序,而是在A和C来回互动中 B小朋友拾起落地的纸杯放肚子玩,再一次变通玩法。最后,为了避免争吵,选择的玩法是一个人玩一个纸杯。

当三个小朋友各自有一个纸杯玩时,从坐着玩到站起来玩,再到移动位置玩,奇思妙想的方法更多。交流玩纸杯的语言、经验更丰富,笑声更大更爽朗,玩得也开心。虽然需要等待的过程,但小朋友之间的观察、互动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能培养幼儿耐心的学习品质。

四、根据《指南》精神,反思教师言行

只有客观地反思教师的言行,才能掌握有用的资料,进而更有效推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结合《指南》精神反思教师是否有效指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需要教师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需要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

故事一“挑战一个纸杯”反思:在《指南》中把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概括为三句话: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在这次游戏中,三个幼儿从合作游戏到个体游戏,反映了游戏的推进和发展的需要。三个幼儿不断重复练习自发或模仿玩纸杯的动作,对巩固认知和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它会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如:三个幼儿玩纸杯的方法有滚着玩、拨弄玩、吹气玩、顶在头顶玩、放在肚子和屁股上玩、用嘴拱着玩、用嘴吸气玩、用脚趾手指玩等,在这里我充当的是观察者。在三个幼儿的个体游戏及合作游戏中,幼儿有更多机会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如:A幼儿游戏前的计划,B幼儿游戏中变通玩的策略及具有不想合作的情绪,C幼儿在游戏中解决困难的方法,均从不同的角度增长幼儿智慧和品质。

《指南》解读中指出:成人在游戏中过度行驶权力,将游戏过度结构化,会抑制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并会减少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流的机会。在这次游戏中,我重视观察、倾听幼儿的行为和语言,指导语只有一句话:“杯子老跑歪路,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了避免错误的埋怨,也为了帮助幼儿了解、丰富“物体滚动方向”的常识,我介入引导。通过引导,不但解决了“不愉快”,而且也拓展了幼儿的知识,在这里我充当的是引导者。当三个幼儿玩1个杯子已不再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时,默许3个幼儿每1人拿1个纸杯,我采取隐性支持,在这里我充当的是支持者。在这个游戏中,虽然纸杯数量少,但充分体现了材料的低结构性。看起来游戏水平近乎小班,但其中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不受任何年龄班限制的。

故事四“挑战纸杯交朋友”反思: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方法有很多种,小朋友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方法之一。A小朋友在活动中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态度,先把夹夹子的方法告诉B小朋友,在B小朋友需要帮助时,立刻伸出合作之手。A小朋友对B小朋友的围拢技能感到好奇,B小朋友对A小朋友的“纸杯圈”能套进脖子感到好奇,在各自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的学习的愿望。

《指南》在数学认知的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活动中,当B小朋友问:“老师还可以变什么”时,我采用直接指导的策略,启发幼儿打破1个纸杯和1个夹子的关系,大胆使用材料探索杯子数量增多与夹子数量的关系。

《指南》在社会领域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当我发现A小朋友因第七个纸杯插不进夹子圈而气馁、需要帮助时,我主动上前询问,先引导她向小朋友请求帮助,在小朋友确实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我才介入帮助她把纸杯插入“纸杯圈”的中心。A小朋友又恢复了自信,敢于继续探索。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纸杯的数量已过百,纸杯与其它材料的结合给幼儿带来更多合作、创作、探索、讨论、交流的空间。纸杯数量少时,幼儿对个别纸杯的玩法兴趣短暂,玩法中的个别现象呈现的时间也短,但幼儿的等待与商量也是耐性、合作能力的锻炼。纸杯数量多时,合作、创作、探索、讨论、交流将往更深入的方法发展。

教师用心观察、记录、分析、思考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言行,跳出教师的角色谈教师的言行,我们会发现,在自主、便于幼儿操作探索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互相分析问题主动学习、耐心合作、坚持完成任务等学习品质及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认知是现实工作中最适宜操作的直观方式。

猜你喜欢
言行纸杯指南
纸杯快跑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指南数读
纸杯提气球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纸杯的艺术
妙语连珠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